南怀瑾《知终终之》人生国学智慧全集

知终终之

南怀瑾先生说:“知终终之”,就是看见这件事,应该下台的,就“下次再见,谢谢!”,立即下台,永远留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在那里。但这个修养很难做到的,孔子、老子都是这个思想。老子说的“功成、名遂、身退”,就是知终终之。但“知终”的“知”很难,如懂了这个道理,则“居上位而不骄”,虽然坐在最上的位置,亦不觉得有什么可骄傲的,这如同上楼下楼一样,没有永远在楼上不焉的;那么在下位赤无忧,因为时代不属于自己的,所以人生随时随地要了解自己。

人做到自知之明很难,而做到知终终之,知足知止则更难。人的欲求无限,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没有满足的时候。

其实,人生就是奋斗的过程,有梦想和追求是应当的,否则人生还有什么意思?一个人在有生之年经过努力奋斗,实现自己,功成名就,名利双收,本当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最可悲的是,人一旦站到那个位置上,就恋恋不舍,不懂得知足知止,欲望反而膨胀起来,结果往往迷失自己,不能自拔,甚至名节不保,身败名裂,酿成悲剧了。

南怀瑾讲了历史上的一个故事:

汉武帝的时候,封在河间的献王,自然也是刘邦的子孙,来朝见汉武帝,穿的衣服很规矩,每一个进退动作,都很得体,很有礼貌,处处都合乎行仁由义的规矩,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庄重威严的样子来。汉武帝见了他以后,态度脸色都变得很难看,心里有所疑虑妒忌,于是对河间献王说,汤武当年起来革命,不过是七十里大的地方开始的,文王起初的辖区也不过一百里方圆,而你现在管的地方,比他们的幅员还更广大,你好好地干吧。汉武帝这几句话,太严重了,意思是说,你努力吧,像你这样做法,有一天造起反来,一定可以推翻我了,至少将来我死了,也可以打垮我的儿子,由你来当这个皇帝了。我们从这类历史上看来,人类也很可怜,父兄叔侄之间,往往为了权力利害的相争而相杀。以哲学的观点去看人性,人实在是毫无价值的,骨肉之间感情非常好的,往往出在贫穷的家庭。一到有富贵权力的冲突,兄弟、姊妹、父子之间都发生问题,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这在一个哲学家看来,人实在太可怕了,真是六亲不认,比禽兽还不如,没有道理,这就叫做人,人这种动物又有什么意思?由此可见汉武帝的“王其勉之”这句话心理的反映。

河间献王听了汉武帝这句话,懂得他话里的意思,回去以后,就故意吊儿郎当,一天到晚喝酒,听歌跳舞,表示没有野心,以行动告诉汉武帝,你可以放心了。

由子路和河间献王这种历史故事来说,要实施仁义爱人,普遍的帮忙别人,爱部下爱团体,也还要知道自己的本分,超出了本分不行。孔子把子路的饭倒了,就是子路的行为超出了本分。孔子这样做,也是对子路无比的慈爱,是爱护学生如自己的儿子一样,因为子路这样一做,他会大得人心,但必然会引起的嫉妒,就非把子路害了不可,这就是教子路不要超过了本分,做人做事就如此之难。所以尸子(尸佼)里就提到,做人的道理,要守本分,就是我们的老话,现在大多数年轻人是不会深入去体会的。什么是本分?做领袖的,做父亲的,做干部的,做儿子的,上下长幼、贵贱亲疏之间,都要守本分,恰到好处。譬如贫穷了,穿衣服就穿得朴素,就是穷人的样子,不可摆阔;有钱的人也不必装穷,所以仁爱要得分,施舍要得分,仗义疏财也要得分,智慧的行为也要得分,讲话也要得分,信也要得分,总而言之,做人做事,要晓得自己的本分,要晓得适可而止,这才算成熟了,否则就是幼稚。

一个人的官位不可以太高,权势不能太盛,如果权势太高就会使自己陷入危险状态;一个人的才干本事不能一下子都发挥出来,如果都发挥出来就会处于衰落状态;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不可以标榜太高,如果过高就会惹来无缘故的毁谤和中伤。

汉代名将周亚夫以治军严谨有方而被后人称颂,然而当他官爵大至权倾一人时,也面临煞星。西汉文帝时,匈奴进犯云中,诸将受命出征。周亚夫驻军细柳,刘礼驻军霸上,徐厉驻军棘门。汉文帝亲临慰劳各军,轻驾至霸上和棘门军营时,都长驱直入,无人敢阻拦。当文帝到细柳军营时,其前锋高呼:“天子驾到!”军门都尉却回答:“军营之中,只听将军命令,而不问天子诏书。”文帝无法进军营,只得让使者持皇帝的信符去见周亚夫,周亚夫才令开门。当文帝车驾进军营门时,守门士兵又告诫:“将军有令,军营中不允许急驰。”文帝只好让侍从拉着辔绳,让车缓缓而行。到了中军大帐,周亚夫全副武装来参见,并称:“身着军服的人,是不向皇帝行跪拜礼的。”文帝到此,不由自主地肃穆庄严起来。

以后,周亚夫官位几次升迁,官到丞相,很受景帝器重。每有重大国事都先与周亚夫商议,而周亚夫也累次提出异议,阻止景帝的行动。

后来,周亚夫从景帝的言行中终于意识到自己权倾一人,已面临煞星。于是谢官称病,并放弃丞相职务。

高处不胜寒,物极必反,盈满则亏的道理,一定要明白,这又说到一个人的修养问题,如果自觉提高修养,就会有此觉悟,节制自己,做到穷通皆能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