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忍辱方能成就大事
南怀瑾先生在讲《金刚经》时说:戒者,戒一切坏的行为,恶的行为,此心念念在清净中,无恶亦无善,是名至善。这就是持戒,持戒还好办,忍辱最难办……忍辱并不是完全讲侮辱,大家不要搞错了,一切的痛苦能够忍的都是辱……能够把烦恼、痛苦观空而转化了,就是道德的行为,心理上的心性,这才是菩萨的功德。不要听了《金刚经》讲忍辱,就万事不做,自以为那是忍辱;要入世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才是修菩萨道的基本精神。
这里是说佛家修养忍辱的功夫,能忍辱方能成佛;而对于平常人来说,忍辱同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修养。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就要能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上人。而忍辱,就是一种自我突破的苦,能忍辱,才能吃人生的不寻常之苦,才可能成就常人所不能成就的事业。
司马迁自幼受其父影响,诵读古文,熟读经书,二十岁就漫游全国,考察名胜古迹、山川物产、风土人情,访求前人轶事掌故,为他日后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司马迁又继任太史令,得以博览朝廷藏书、档案典籍。太初元年,司马迁根据父亲遗志,着手编撰一部规模宏大的史书。可是,正当他努力写作之际,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因为被牵涉到李陵的案件而受到了宫刑。出狱之后,司马迁担任中书令,这是一种历来由宦官担任的职务,却让司马迁当,这对士大夫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
司马迁的朋友任安给他写信,对他的这种忍辱行为十分不解。司马迁回答他:“我并非怕死,每个人都有一死,有人死得重于泰山,有人死得轻于鸿毛。如果我现在死了,无异于一只蝼蚁的死。我之所以忍辱苟活,是因为撰写史书的宿愿还没有实现啊!从前,周文王被囚于羑里才推演出《周易》,孔子被困于陈蔡才作出《春秋》,屈原被放逐于江南才写下《离骚》,左丘明失明之后才完成《国语》,孙膑被削掉膝盖骨才编着《兵法》,吕不韦被贬于蜀地才作出《吕氏春秋》,韩非子被拘禁于秦才写出《说难》、《孤愤》,我要效法这些仁人志士,完成我的书啊!到那时,就可以抵偿我的屈辱,即使碎尸万段我也没有什么悔恨啊!”
因为心中伟大的追求,所以司马迁不轻易去死,选择了忍辱偷生,一切为了心中神圣的事业。经过二十年的呕心沥血,忍辱写作,司马迁终于完成了皇皇巨着《太史公书》,这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结构谨严、体例完备的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至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二十年忍辱负重,难为了司马迁,也成就了司马迁。试想,如果司马迁不能忍一时之辱,就不可能完成这部巨着。
日本的道元禅师从中国学禅回来时,有人问他修到了什么。
禅师说:“别无所获,只修得一颗柔软心。”
柔软心,即是忍辱之心,禅者非柔软心不修。在我们的心中,总有一种坚硬的东西,这坚硬的东西即是我慢(我慢,自高自大,侮慢他人)心,是“我”在其中支撑着的。外界一旦触及了它,一定会爆发起来,似乎它就是最伟大的东西。然而,从禅的角度讲,我们必须修柔软心,没有柔软心,就不能到达正道。
从学知识的方面来说,柔软心还是不耻下问,虚心坦怀,四方求教。
从前印度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中,有一位叫做鸯掘摩罗的年轻人。他是一位大臣的儿子,不但聪明伶俐而且还是位美男子。对印度人而言,美男子也是造孽、犯罪的含意。果然这位年轻人真的罪业缠身。当时他跟随一位婆罗门修行,而婆罗门的妻子却不断地向他示爱。
由于鸯掘摩罗是位正直上进的年轻人,对于师母的求爱总是冷然置之。百般勾引不得其门而入的师母由于恼羞成怒,遂向其夫告状说鸯掘摩侵犯了他。
婆罗门上师为了惩罚鸯掘摩罗,于是命令他到舍卫城街上杀一百名男女,并将尸体的小指头切下来做成项链。不敢违背师命的鸯掘摩罗,终于由一位心地善良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
当鸯掘摩罗杀了九十九人,准备再去杀最后一个人之时,他遇到了释尊。本来他也准备杀掉释尊,最后却因听了释尊的教诲而放下屠刀,剃度成为佛弟子。
问题就在后面。
已成为佛弟子的鸯掘摩罗某日来到舍卫城中托钵。由于城里的人对这位过去的杀人魔王旧恨未消,因此每个人一看到他就纷纷击以石块,当然更不会有人拿食物供养他了。日复一日,鸯掘摩罗总是空着钵回来,而且全身还伤痕累累。
释尊只是在旁默默地看着。直到有一天,释尊终于对他说:
“鸯掘摩罗啊!再忍耐吧!此乃是你来世应该受的业报而在此世应验啊!”
啊!这是多么睿智的话呀!不禁令我掩面叹息,看来鸯掘摩罗不忍耐是不行的。如果不能忍耐现在苦而想逃避的话,即使能逃得了一时,在不久的将来仍旧要再遭受到报应的。如果不想将来才受报,现在一定得全心地忍耐。
然而,一般人往往动不动就想逃避现实,不能忍受眼前的苦难,只是一味地幻想不切实际的未来,或是沉湎于无法改变的过去。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但是我们却常常无法自觉。
只有活在当下、现在,我们才是真正地活着。虽然对未来抱有理想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一点:人不是活在他人的生活中。基于这个认识,我们更要积极地体会并活在当下、现在。
这就是禅和生活智慧。
信心就像一个戒指,或像一个套环;而佛陀的慈悲就像一个钩子,或像牧羊人的钩杖。这两者是可以衔接在一起的,而佛陀的加持,透过这个衔接无处不至,只要您对这恩赐敞开心胸。下面的故事就是在叙说一位老妇人,藉由一颗狗的牙齿而获致精神上的觉悟。虔敬的人通常对圣者的牙齿及骨头十分尊敬,视之为神圣舍利,这些遗物被视为充满了精神的力量。
从前有个老妇,她的儿子是个商人,经常跟商队到遥远的印度去经商。有一天,她对儿子说:“印度的菩提迦耶是佛陀悟道的圣地,请替我从那儿带个珍贵的舍利子回来,我好将它当作我虔诚供养的对象。我要供在佛堂上,视为佛陀圣体来祈祷礼拜。”她重复这个要求很多次了,可是,每次儿子从印度圣地经商回来,才想到他又忘记了母亲这个迫切的恳求。许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忘了替母亲带回她想要的东西。有一天,儿子又将启程前往印度,母亲对他说:“儿子,这趟旅程务必记住我的话。这次,你如果不从菩提迦耶带舍利子回来给我供做礼拜用,我就死在你面前。”他被母亲出乎意料的强硬所震惊,发誓一定会满足她的愿望,就上路了。
几个月后,他生意结束起程返乡。再次地,他又忘记为他的慈母带回一颗佛陀的舍利。快走到他母亲的屋前,他才突然想起她的嘱咐。
“糟了,我该怎么办才好?”他想:“我忘了带任何东西给母亲供在坛城上。如果我空手回家,她就会自杀的!”他惊慌失色地四处张望,瞥见了路旁一副干枯的狗头骨,他仓促地从它的上颚拔下一颗牙齿,慎重地用丝绸包好。
回到家里,他很虔敬地把包裹交给母亲。“这是佛陀的犬齿。”
他说:“我从佛的故乡印度请回来的,您可以用它作为祈请的支柱。”老妇人相信了。她对那颗牙齿有完全的信心,相信那真的是佛的牙齿。因此不断地礼拜、祈请,视之为诸佛的示现。经过这样的修行,她找到了长久以来她一直在寻求的不动摇的宁静。
很神奇地,从狗牙生出无数半透明的小珍珠,而且放射出漩涡形的彩虹光。邻居们天天聚在老妇的佛堂里,大家都很欢喜能免费得到这些加持物。当老妇临终时,一片彩虹光罩住她,她枯干的脸庞上浮现快乐的笑容,每个人都感受到她已获得精神的升华。
虽然狗牙本身并没有什么加持力,但是老妇坚定不移的信心使得佛的加持进入那颗牙齿。
因此,即使仅是一颗狗牙,也变得与佛的真实舍利无二无别,许多人在心智上都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