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为上·德信服人·达漫恃强,君肃攻心

攻心为上·德信服人·达漫恃强,君肃攻心

北周末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国,东突厥奉摄图为正,西突厥则以大逻便为大可汗。西突厥东拒都斤,西越金山,龟兹、铁勒、伊吾等部落及西域诸胡前后归附,国势渐渐强盛,历大逻便、鞅素特勤两代,始终都与东突厥争战不已,同时也不买隋朝的账,所谓朝贡自是无影可迹。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泥撅处罗可汗达漫继承汗位,因统治无方,国势渐衰。至隋炀帝杨广大业初年,西突厥国内常有叛离之事发生,在与铁勒的争战中亦屡遭大败,达漫的处境的确不妙。隋朝看到了征服西突厥的机会,立即行动起来。当时黄门侍郎裴矩正在敦煌负责笼络西域诸国的工作,得知西突厥国内动荡不安而达漫思念母亲的情感很炽热,马上就意识到正可从达漫之母向氏身上大做文章。向氏本是中原人,在前夫泥利可汗鞅素特勤死后改嫁小叔子婆实特勤。隋文帝开皇末年,她与婆实特勤来长安朝见,因遇达头之乱而滞留京师,至大业初年仍未能返回突厥。裴矩想到,达漫既然常常思念向氏,说明他们母子感情很深,隋朝只要紧紧控制住向氏,就可有效地胁迫达漫。裴矩把这一想法上奏炀帝,炀帝当即派崔君肃带着国书前往西突厥,名义上是慰抚,实际目的则在于诱逼达漫向隋朝朝贡。崔君肃不负使命,开宗明义地向达漫陈述了三点利害关系:其一,东西突厥自分裂以来,彼此仇视,年年争战,长达数十载仍未能分出胜负,说明双方势均力敌;其二,现今东突厥启民可汗染于拥兵百万,尚且诚心诚意地臣服隋朝天子,动机显然再明确不过,他是因自己力量不够,想借隋兵共同消灭西突厥罢了;其三,隋天子难违百官百姓的一致要求,已下诏准备向可汗开战,幸亏可汗母亲向氏在朝哭泣求哀,天子才破例按兵不动。向夫人在天子面前许愿说,只要圣朝派使者来召可汗,使可汗与启民居于同等地位,享受同等待遇,可汗一定会应召入朝。天子是相信了向夫人的承诺才派我出使,当然不想事与愿违。可汗如能称藩拜诏,则国保永安,令堂亦能延寿延福,否则向夫人必因欺诳天子之罪而遭诛戮,贵国亦必将在大隋与启民国的联合进攻下土崩瓦解。崔君肃强调说:“我言尽于此,何去何从任凭可汗选择。”达漫被崔君肃这一番虚虚实实、连蒙带骗的大道理吓得汗流浃背,连忙跪接诏书,表示愿意向隋朝尽藩臣之礼。崔君肃心里暗笑,表面上仍很严肃,他一转念,我何不说动达漫代替隋朝攻打吐谷浑?于是故意轻描淡写地说道:“启民内附大隋,受到先帝(指隋文帝杨坚)的嘉赏,终致兵强国富。而可汗归附的速度慢了一点,想要与启民争宠的话,除了向天子表示自己的至诚之外别无良方。今可汗之国距京师过于遥远,朝觐暂难实行,不妨立一大功以明臣节。”达漫问怎样立功,君肃说:“吐谷浑是启民少子莫贺咄设的母舅,现今天子又嫁义成公主给启民为妻,启民因畏惧天子而与吐谷浑断绝了亲戚往来。吐谷浑怪罪圣朝从中作梗,擅自不修职贡,天子对此大为恼火,可汗若请诛灭吐谷浑,必能得到天子的许可。两面夹攻,吐谷浑不败何待?到那个时候,可汗再亲自入朝觐见天子,拜见老母,道路畅通无阻,该是何等风光得意!”达漫大喜说:“得君指教,茅塞顿开,真是感激不尽!”于是派使者向隋朝称臣,按例朝贡。由于隋朝已用同样的计谋诱使铁勒击败了吐谷浑,达漫自然无法按照崔君肃的要求立此一功了。(《隋书·西突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