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之战(公元前9年)
公元前293年,秦军以各个击破战术在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全歼韩、魏联军的作战。
为了阻遏秦军向中原扩张,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齐、韩、魏三国联合攻秦,经三年战斗,终于攻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秦昭王被迫请和,归还了前所攻取的韩之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和魏之封陵(今山西芮城西南),三国方才退兵。但此小挫,并未能阻止秦东进势头。为击败韩、魏以打开入据中原的大门,周赧王二十年(公元前295年)即派军南出武关,攻占魏的襄城(今属河南),次年又以一部兵力进入河东,攻占魏的解邑(今山西临猗西南),以牵制魏军并保障东进主力的翼侧安全,尔后由向寿率主力出函谷关由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分两路攻韩。向寿攻占了武始(今河南洛阳西南),白起攻取了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武始和新城都是保卫伊阙要塞(今洛阳南龙门)的外围据点。伊阙地形险阻,两山对峙如阙门,宜守难攻,是韩、魏两国都城的西方屏障。同时也是秦进中原和魏、韩阻秦东进的必争之地。秦占武始新城,严重威胁韩、魏的安全。因而,魏昭王即派大将公孙喜(即犀武),率魏军主力助韩防守伊阙。
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秦昭王命白起替代向寿为主将,指挥秦军进攻伊阙。白起根据韩魏联军数量虽占优势,但各怀私心,互相推诿观望,皆希望友军先战,俟双方有所削弱后再投入战斗的弱点,判断魏军是助韩作战,必更缺乏首战的决心和准备,于是采取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方针,以一部兵力牵制韩军,而集中主力突击魏军。一举全歼魏军,并俘杀其主将公孙喜。尔后立即转攻韩军。魏军被歼后,韩军势孤,翼侧暴露,士气亦大受影响,在秦军猛攻下,迅速溃败。秦军乘胜猛追,又全歼韩军及助韩防守的少量东周部队,总计歼灭联军24万,创造了先秦战争史上第一个歼敌20万人以上的歼灭战战例。战后,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从此,秦国以不可抗拒之势向中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