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形势(741年)》真实记录与故事

唐朝形势(741年)

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唐代。都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东都洛阳(今属河南)为陪都。

唐朝极盛时疆域按《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唐继承隋朝政治制度,以三省六部制为中央政权的核心,地方设州、县二级制。“至十三年定薄,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七年,又分增五道,共十五道。安史之乱后,道的巡察使与节度使合而为一,道逐渐独立,地方行政机构实际成为道、州、县三级。唐朝“府”的设置,高于州之上。唐朝都督府和都护府是有特殊作用的“府”,都督府一般设于边防要地和紧要之所,属于地方行政外的军事机构;都护府主要管辖周边少数民族事务。

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采取巩固关中,“据险养威”,然后东出决战中原、南下平定江南的战略,展开长达7年的统一战争。历经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洛阳虎牢之战、江陵之战、洺州之战等一系列重大作战,先后击灭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肖铣、刘黑闼、辅公祏等各路反唐势力。至武德七年(624年),除割据朔方(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的梁师都外,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

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帝位,是为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太宗遣兵部尚书李靖等率军反击犯境东突厥,至四年二月,大破突厥军。北方各族归附。随后,为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于九年派李靖率军以远程奔袭击降吐谷浑,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十四年灭高昌,置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并于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设安西都护府。十八年平定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二十二年平定龟兹(今新疆库车东),西域各族纷纷归唐。

贞观十八年(644年),高丽与百济连兵进攻新罗。太宗应新罗之请,于十八、十九年间率水陆大军,亲征高丽,收复辽东大部州县。时北方薛延陀渐强,屡攻归唐的突厥各部,威胁北疆。太宗遂派李勣等率军击灭薛延陀。其余众及所部铁勒、回纥10余部内附,唐于其故地置6府7州,北方悉定。高宗李治继位后,于显庆二年(657年)遣左屯卫将军苏定方率军击灭反唐的西突厥,置濛池、昆陵二都护府,分统其地。五年,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率军10万,击灭百济,分其地置5都督府,以经略高丽。乾封元年(666年),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军攻高丽,总章元年(668年)克平壤,置安东都护府。

贞观八年(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曾进攻松州(今四川松潘),十二年被唐军击败。尔后,唐以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唐蕃关系由此密切。高宗时,为争夺吐谷浑,咸亨元年(670年),双方激战于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唐军先胜后败,吐谷浑故地落入吐蕃之手,吐蕃进而攻占西域18州。武则天执政时,边境战事增多,主要是与突厥和吐蕃作战。玄宗李隆基时,战争仍然不断。为此玄宗在发展经济、置仓储粮的同时,整军经武,发展马政,组织出兵。自开元二年(714年)至天宝十四年(755年),在陇右、河西、安西和剑南(今四川成都)各战场,屡次大败吐蕃。突厥各部不断归附。在此期间,西南洱海地区的南诏起兵反唐,唐数次出征,均遭惨败。玄宗后期,朝政日败,又因边境战事频繁,为巩固边疆而设置的边镇节度使逐渐增多,至天宝元年(742年)已有10个,拥兵49万余。天宝十四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平乱历经玄宗、肃宗李亨、代宗李豫三朝,七年又两个月,在著名将帅郭子仪、李光弼、张巡等人的卓越指挥下,终于取得平叛战争的胜利。安史之乱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永泰元年(765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相卫节度使薛嵩、卢龙节度使李怀仙等结盟抗唐,藩镇割据由此形成。与此同时,唐与吐蕃、南诏的战争交织进行。

唐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玄发动浙东农民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咸通九年(868年),爆发了庞勋领导的徐泗地区农民起义。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初,爆发了王仙芝、尚让领导的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农民起义。六月,冤句人黄巢聚众响应。黄巢起义军自乾符二年至广明元年(880年),历经转战中原、进军江南、北攻夺取长安、洛阳两京,建立大齐政权,盛极一时。后在唐军与沙陀骑兵联合反攻下,退出长安,于中和四年(884年)失败。

唐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代唐称帝,建后梁。从此,历史进入政权更迭、分裂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

唐帝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