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保卫战(186年月~1864年7月)》真实记录与故事

天京保卫战(186年月~1864年7月)

1862年(清同治元年)3月至1864年(同治三年)7月,太平军为保卫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而进行的防御作战。

湘军攻陷安庆后,清两江总督曾国藩按“欲拔根本,先剪枝叶”方略进攻天京。1862年5月,曾国荃等部湘军自安庆推进至天京城下。署江苏巡抚李鸿章率淮军抵上海,准备西攻苏(州)、常(州),与湘军夹击天京。与此同时,荆州将军多隆阿攻占皖北重镇合肥,提督鲍超部湘军在皖南逐次北攻,浙江巡抚左宗棠由赣入浙。天京已处于湘、淮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天王洪秀全屡招在上海前线的忠王李秀成回救。1862年9月14日起,李秀成统率“十三王”10万余大军自苏州等地陆续回援,于东坝集结后北上,在东至方山、西至板桥一线连营数百座,对曾国荃雨花台大营实施反包围。从10月13日开始,轮番进攻40余日,均未得手。期间,侍王李世贤自浙江率大军前来助战,仍不能取胜,太平军士气由此大挫。11月26日,李秀成下令撤围。洪秀全对李“严责革爵”,又命其率军“进北攻南”,即北渡长江,进军湖北,以期调动湘军。

12月1日,章王林绍璋等率先头部队自天京北渡,先后占含山、巢县(今安徽巢湖)、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待后队。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等率数万大军渡江继进,3月底抵巢县,拟从无为西进。曾国藩识破了太平军意图,命曾国荃按兵不动,从皖南等地调兵至皖北阻击。李秀成攻无为、庐江、舒城、六安均未得手,乃于5月19日经寿州(今安徽寿县)东返,渡江回天京时又遭湘军水师拦击,损失甚重。太平军“进北攻南”,非但没能调动湘军,反而折将误时。湘军则完全控制了长江北岸,还乘势攻占孝陵卫等要点,至11月下旬,完成了对天京的合围。

李秀成重返天京后,李鸿章率领淮军和“洋枪队”向苏南太平军进攻。鲍超部也继续北攻。至1864年5月,苏南各城相继陷落。天京百里之内,已无太平军踪迹。

1863年12月下旬,李秀成鉴于天京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向洪秀全建议“让城别走”,另作他图,遭断然拒绝,遂部署死守。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幼主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湘军由天京城东太平门攻入城中,至傍晚,各城门均陷,太平军与敌展开激烈巷战。当晚,李秀成护幼主突围而出,后被冲散,相继被俘殉难。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

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的玉玺

镌有“李秀成”铭文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