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农民起义(859~884年)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至中和四年(884年)六月,爆发的反抗唐王朝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唐大中十三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聚众起义,建元罗平,声震中原。十四年裘甫义军被安南都护(后任浙东观察使)王式剿杀。这场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咸通九年(868年)七月,驻守桂州(今广西桂林)防御南诏的徐、泗(今江苏徐州、盱眙西北)籍戍卒800人,因逾期不得更换而相聚兵变,拥粮草判官庞勋为主,取兵甲北还,发动起义。庞勋率众攻占徐州,义军发展到20万。咸通十年,唐徐州行营都招讨使康承训率沙陀等军7万进攻,起义军屡战不利。是年九月,宿州义军守将张玄稔反叛,引领官兵袭陷徐州。庞勋转战至蕲县(今安徽宿州南)西,兵败牺牲。这场起义把反抗唐王朝统治的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乾符二年(875年),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王仙芝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聚众数千,打起反唐旗帜。冤句(今山东定陶西)人黄巢率数千名农民响应,势力迅速扩展至淮南各州县。三年七月,起义军在攻蕲州城时,王仙芝与黄巢意见不一,此后,分兵作战。黄巢移兵北上,义军主力转战中原。五年二月,王仙芝节节败退,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之役中惨遭杀害,所率义军损失5万多。此后,王仙芝余部与尚让率领的义军先后赶到亳州投奔黄巢,众推黄巢为主,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此后,黄巢义军便开始了更大范围的流动作战。六年十月,黄巢以义军都统名义在广州发布北伐文告,挥师北伐。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占领唐都城长安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迎来了反唐农民战争的全盛时期。
黄巢领数十万大齐义军进驻长安,未追歼唐室残余,而忙于分官封爵。唐僖宗逃亡途中,诏诸道兵收复京师。各路唐军进逼长安,与黄巢义军争战,至中和二年(882年)四月,唐宰相王铎统军四面包围长安。唐军久攻长安不下,遂求救于沙陀(唐北疆的一个少数民族武装)李克用,封其为雁门节度使。十二月,李克用率4万沙陀铁骑进屯同州(今陕西大荔),成为镇压起义军的突击力量。长安城粮尽,李克用乘机进抵渭桥(今陕西咸阳东北),起义军力战不胜,四月初八退出长安,往蓝田向武关方向退却。四年二月,李克用率沙陀兵5万,南渡黄河驰援陈州(今河南淮阳)。黄巢率义军北渡汴水(今汴渠),东奔兖州(今属山东)。六月中旬,黄巢为叛将尚让追及战败,于山东莱芜西南的狼虎谷自刎。
唐末农民起义持续25年之久。黄巢领导的义军,转战十年,建立了大齐政权,是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但其实行流动作战,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夺取长安之后,除恶不尽;在撤退中又胶着于坚城拚消耗,招致全军覆灭,教训深刻。
河南安阳出土的王府君墓志铭(拓片),上刻有“其年黄巢坐长安,李帝奔蜀”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