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形势(10年)》真实记录与故事

元朝形势(10年)

1271至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元朝。都大都(今北京)。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称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1205年,成吉思汗乘金宋作战、无暇北顾之机,连攻西夏、迫其求和。1211年开始攻金,五年内连续攻占金西京(今山西大同)、中都(今北京)、北京(今内蒙古通辽西);并在野狐岭(今河北张北南)大败金军主力。1217至1218年,蒙古相继征服北境的火里、秃麻诸部、吉利吉思及其他森林部落,攻灭被乃蛮贵族篡夺的西辽政权。

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西征军转战8年,灭花剌子模(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地),攻入斡罗思(今俄罗斯)后返回。此间,蒙太师木华黎亦逐渐派师南进,控制了山东、河北及山西北部。1227年,成吉思汗灭西夏时在军中病故。窝阔台继位后,自率主力渡河南下,在三峰山歼灭金军大部,进围南京(今河南开封)。1234年初,蔡州破,金亡。

金亡后,宋理宗乘蒙军北撤,派军收复三京(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商丘)。蒙军反击,宋军败。为防御蒙军,宋沿袭抗金部署,沿淮水至利州(今四川广元),建三战区,分别控制扬州、襄阳(今湖北襄樊)、蜀口(今四川剑阁以北)三战略要点,以长江为第二防线,置精锐部队于建康为战略机动部队。窝阔台令部将拔都第二次西征,自己指挥军队三路攻宋,重点置于川陕。东、中路受挫,西路破成都。太宗十三年(1241年)窝阔台死,蒙军大规模攻宋作战暂停。二次西征军亦在进至孛烈儿(今波兰)后返回。宋将余玠、孟珙等乘机在四川依江据山修建了以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东)为中心的山城防御体系。宪宗蒙哥汗改全面进攻为“绕道西南,攻其腹背”战略,命宗王忽必烈进军大理国(今云南一带)。宪宗四年(1254年)灭大理。同时又令旭烈兀第三次西征。西征军击降木剌夷(今伊朗境)、报达(今巴格达)。七至九年,再次大举攻宋:蒙哥汗自率主力攻蜀,一部兵力攻襄阳。两路均遭顽强抗击。蒙哥汗在钓鱼城负伤死,蒙军全线撤退。宋蒙形成相持。元世祖忽必烈夺取汗位、平定反对势力后,攻蜀仍无进展。于是改变战略主要方向,实施中间突破,“先攻襄阳,撤其捍蔽”。因襄阳防守坚固,对其采取围困战法。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十年,襄阳被元军攻占。次年,元军浮汉入江,连破郢、鄂(今湖北钟祥、武昌)及建康(今江苏南京)、扬州,并在阳逻堡(今湖北武汉东)、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长江中)、焦山(今江苏镇江东)歼灭宋军主力。

十三年,南宋降。十六年,元军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歼灭最后一支残存宋军,礼部侍郎陆秀夫背小皇帝赵昺投海,南宋亡。元朝统一中国。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唐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元朝疆域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西至花剌子模,北达北冰洋。元统一全国后,根据秦、汉以来传统的封建制和当时形势,创立了行省制度。除以河北、山东、山西直隶于中书省、吐蕃(今西藏全部、四川、云南、青海一部)由宣政院管辖外,全国十个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设置同中书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元朝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岭北行省设和宁路,管辖蒙古高原及以北地区。辽阳行省设开元路,管辖黑龙江中游地区;又设水达达路,管辖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并在黑龙江口设征东元帅府,管理库页岛地区。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及澎湖列岛,隶属江浙行省泉州路同安县。在新疆,1281年设北庭都护府于哈剌火州(今新疆吐鲁番),1283年又设别失八里(今新疆奇台附近)、和州等处宣慰使司,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管理。在西藏设立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宣慰使司,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管理。

元朝后期,统治集团日益腐败,民族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严重,农民起义相继而起。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初,修治黄河的民工中爆发了以刘福通领导的、以红巾为标志的大起义,起义迅速蔓延到河淮广大地区。在北方红巾军影响下,长江流域的农民军纷纷响应,徐寿辉、彭莹玉部攻下杭州,众至百万。刘福通部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亳州奉韩林儿为帝,分兵三路北攻元军。二十三年刘福通败。此时江南地区红巾军将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势力迅速壮大,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今江苏南京)。经过十年战争,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南方。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率军北伐,北伐大军平山东、定河南、西克潼关,集中兵力直趋大都。次年攻占大都,元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