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尔“大城子” 金城明沿用-乌拉街历史文化

富尔“大城子” 金城明沿用

富尔“大城子”,实为富尔哈古城,这里北距镇内4公里,西距松花江1公里。该城池史有明载,但误处多多。

其一,据《吉林通志》(光绪)卷十二载:“吉林城北三十三里,有富尔哈城。”史志上将里程说错了,误差十九华里。原因是,距城北五十二华里,而不是三十三华里。

其二,据《满洲实录》卷二载:“(明万历四十年)农历九月二十二日,(清太祖努尔哈赤)领大兵往征之。二十九日,至乌拉国(境内)。太祖二子莽古尔泰贝勒(行五)、皇太极贝勒(行八)欲渡河击之……遂毁所得六城,焚其房谷,回到富尔哈河安营!”

明万历四十年(1612):指的是乌拉部灭亡的前一年。

至乌拉国:指的是“至乌拉部境内”,而不是旧街古城、富尔哈古城。

六城:一指“逊扎泰城”,二指“郭多城”,三指“鄂谟城”,四指“宜罕山城”,五指“金州城”,六指“富勒哈(福儿哈)城(即富尔村“小城子”)”,而不是富尔“大城子”。

回至富尔哈河安营:指的是回到富尔“小城子”安营扎寨。

富尔哈河:指的是富尔村西侧的江汊子,而不是滔滔北去的松花江主道。在松花江江心中没有古城,也不可能建城池。

其三,据《永吉县志》(1941年)载:“(佛勒和城)在县城(吉林城)北三十三里,旧志作‘佛儿哈’,周围三里,旧为佛索赫贝勒所居,门一。”

佛勒和(佛儿哈)城:指的是富尔“大城子”即富尔哈古城。

周围三里:指的是城墙周长三华里。

经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多次实地测查,“大城子”呈近方形,周长1412米,墙残高5米,基宽11米,墙上有高出墙脊0.5米的马面(射箭掩体)13个。四角上,均有瞭望台废墟(角楼),只开一南门,门宽55米。门外,有一瓮城。四周有一条深1米、宽10米的护城河,引入的是城西松花江江汊里的水。除此之外,还有一口古井。目前,除东墙已被金珠乡金刚屯群众取土破坏无存处以外,其余三面均保存较好。城内,除出土过白釉瓷碗、瓷碟残片之外,还发现了铁犁铧、大陶缸残片、大砖大瓦等。有趣的是,还见过石斧、石锄、砺石、敲砸器,陶豆、陶网坠等早期遗物。

以瓮城、马面、瞭望台、护城河而论,实属金代最典型的军事城。以石、陶器而论,金城建在濊(或夫余)人屯落之上。以三华里(1500米)为计,城周长实际上不是三(华)里。原因是,前人是目测的,考古者是实际测出来的。

什么叫“旧为佛索赫贝勒所居”?

乌拉那拉氏的氏族谱系是:四世一祖:都尔喜,传三子:长额赫商乌,次库森桑古乌,三古对朱颜(第一任部主,时居金州城)。

五世三祖:古对朱颜,传二子:长太安,次太兰(第二任部主,仍居金州城)。

六世一祖:太安,传六子:长阿喀达库拉,次布哈纳,三载钦,四额色萨满,五珠穆鲁绰托,六孟起;二祖:太兰,传一子:布颜(第三任部主,废金州城后,越江新建首城即旧街古城)。

七世一祖:阿喀达库拉,传八子:长喀呢莫珠珲,次噶丹太,三图尔坤,四啍珠,五额礼肯,六德礼肯,七佛索诺,八托托布。

佛索赫贝勒:指的是太安八孙、阿喀达库拉第七子佛索诺。赫,为“诺”之误。

当年新建首城后,部主太兰、部主布颜的嫡系成员,入住的是首城所在地的旧街城。由于太安是旁系成员,所以,他的儿孙们另居和沿用了富尔哈古城,因而有了“旧为佛索赫(诺)贝勒所居”一说。

问题是,古对朱颜的两个哥哥后人时居在哪里?据辽宁那氏人自述,当年析居旧街、富尔哈两城时,额赫商乌、库森桑古乌两个长(大)支系成员,时居的是宜罕山山城。又因提前一年降归,所以,随建州大军西去辽东了。正因如此,没有伤筋动骨,冠姓为“那”,高官厚禄,尤其没有被赐姓“伊尔根觉罗(民赵)”。

佛索诺(赫)是怎么死的?

据《满洲实录》载:“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农历正月十八,乌拉贝勒布占泰兵三万,出富尔哈城(大城子)迎战,是役刀光剑影,矢如风发叶落,结果乌拉兵大败……佛索赫(诺)贝勒当即战死。”

乌拉贝勒布占泰:指的是布占泰部主,而不是贝勒。佛索赫(诺)其人,也算不上贝勒。原因是,乌拉部不是国。

历史上还有一个重要情节,即“兴尼雅谋杀未果”一事。具体情节简介如下:

当年乌拉部主满泰(五任部主)被部民杀害后,一时间群龙无首。布占泰作为贝勒身份,却在努尔哈赤帐下吃喝玩乐而不得归,于是乘机发生了派系政变。主人公是兴尼雅。

兴尼雅,原本欲将布占泰贝勒谋杀在放归之时,从而达到称王目的。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努尔哈赤指派两位重臣护驾布占泰回乌,三人形影不离,所以,阴谋未遂。事情败露后,兴尼雅独自取道外逃叶赫部属城乌苏了。乌苏城,就是今伊通县城所在地。

为什么叫“派系政变”呢?请看下面的谱系:六世一祖太安,传六子:其中,二子布哈纳(七世二祖),传二子:长奇雅穆,次兴尼雅。可证兴尼雅时居富尔“大城子”。旧街、富尔哈、宜罕山三城的乌拉那拉氏人,是同祖同宗异支的关系。

关于富尔“小城子”的记载。据《永吉县志》(1941年)记载:“(富勒哈城)在县城(吉林城)北五十里,归志作‘福儿哈’,周围八十步,门一。”旧志:指的是《盛京通志》。福尔哈、富勒哈为一名异书,指的是富尔“小城子”。相对而言,方志上所说的“佛勒和”或“佛儿哈”,另指的是富尔“大城子”即富尔哈城。

富尔“小城子”,位于村西的松花江东岸一个江汊子上边,俗称“望江楼”。据实地测查,小城呈方形,周长400米,城残高在2米至3米之间。人们不知道此城是作什么用的,所以,戏说成“望江楼”,或称“军事主帅府邸”等。

在金、明两朝历史上,“小城子”是“大城子”的附属军事设施,不是什么“望江楼”,更不是什么“军事主帅府邸”,而是桥头堡和瞭望哨。当年努尔哈赤亲率三万大军压境于江南岸和江西岸时,时居“大城子”里的太安子孙们,就是通过“小城子”瞭望到敌情压境实况的。未几,却被敌军抢先占据和安营扎寨,留给乌拉部的,只有富尔“大城子”和旧街首城两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