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闽粤花·桂林之旅·桂林·浓墨重彩绘美景
山水奇丽的桂林,宛如锦绣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清秀的山峰、澄碧的江水、奇异的山洞、俊美的岩石,使人神怡,使人心醉,使诗家骚客诗兴大发,使丹青妙手画笔挥舞,创作出许多妙绝千古的诗画。
山水入诗 诗情如酒
对桂林山水的赞誉始盛于唐、宋。唐代大诗人杜甫、著名文学家韩愈未来过桂林,但都作诗表达了对桂林的向往之情。杜甫《寄杨五桂州谭》诗中云:“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盛赞了桂林的宜人气候:冬日梅花盛开,又降深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描绘了桂林的迷人风姿:江水如青绿色的绸带,山峰如美女的碧玉簪子。到过桂林的人,更饱蘸深情写桂林。唐代诗人李商隐有《桂林》一诗,诗中云:“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前两句用一个“压”字和一个“浮”字,相互映衬,形象地表现了桂林山水那令人神驰的动态美,也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当时诗人受朝中“牛(僧孺)李(德裕)党争”的牵累,被排斥出朝,随好友、桂管观察使郑亚来到桂州,任掌书记闲职,心头自有一番滋味。北宋诗人黄庭坚流放宜州,路过桂林,也为秀丽的桂林山水所吸引,所陶醉,忘却了自己的不幸,写出了《到桂州》:“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蹶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诗中所提到的李成、郭熙皆为著名画家。
桂林的山多岩洞,山、水、洞三者紧紧相连,山连水,水穿洞,洞连洞。历代许多诗文生动地描绘了这些景观的特色。如宋代陈藻《咏桂林》诗曰:“桂林多洞府,疑是馆群仙。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诗中给桂林的岩洞笼罩上一种神秘的气氛。不过人们倘若听过流传于桂林山水岩洞间的那些神奇的传说,就会对诗人之“疑”有所理解。
桂林至阳朔的百里漓江,碧水萦回,奇峰夹岸,不仅有“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绝,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四观。这些在文人诗作中也都有表现,如唐代许浑《送杜秀才》诗曰:“桂州南去谁与同,处处山连水自通。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朝霞晖映。绿草千里,斜阳光照,船帆半挂……整首诗如一幅艳丽的水彩画。明代俞安期《漓江舟行》,写出了躺卧小舟漂流漓江的奇妙境界:“桂楫轻舟下粤关,谁言岭外客行艰?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枕下流水潺潺,枕旁峰峦渐去,令人神往,令人眷念。清代张联桂《望桂林阳朔沿江诸山放歌》,则描绘了漓江雨后的动人景象,诗中曰:“须臾雨过云亦散,依旧万朵青芙蓉。树头飞瀑垂匹练,跳珠戛玉鸣琤琮。”
今人咏诵桂林山水的诗歌,影响较大的当首推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诗歌文笔清丽,声调铿锵,富于画面的色彩美和音乐的旋律美。诗中融合了一些动人的传说,渗进了作者浓烈的情感,以虚写实,显得清新、隽永,富有感染力。作者首先用短短的四节诗,就把桂林山水的神韵、氛围突现了出来:《浓墨重彩绘美景》古诗句出处: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接着,作者具体描绘了似梦境如仙境的桂林山水,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其中对山水传说的活用给全诗添色不少:《浓墨重彩绘美景》古诗句出处:
招手相问老人山,/云罩江山几万年?//——伏波山下还珠洞,宝珠久等叩门声……//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
作者感叹道:《浓墨重彩绘美景》古诗句出处:
是诗情呵,是爱情,/都在漓江春水中!//三花酒搀一分漓江水,/祖国呵,对你的爱情百年醉……
描述桂林山水的文章也多有流传。唐代柳宗元《訾家洲亭记》写它的“灵”:“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宋代曾任静江府(府治在今桂林)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写它的“奇”:“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文章接着说,太行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庐山,有各种山峰之名,大抵是勉强命名的。号称最为奇秀的九华山、黄山、仙都山、雁荡山、巫峡,都不过仅有数峰而已;而且是凭借高冈复岭之势,盘亘而起,才出类拔萃。但是,“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当为天下第一。”清代袁枚《游桂林诸山记》写它的“窍”:“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较他处山尤奇。”这类文章各具风采,难以尽述。
山水人画 画意绵长
画家笔下的桂林山水各展风姿,尤以“漓江雨景”的画卷最引人留连。胡佩衡的中国画《漓江春雨》,表现了漓江春雨连绵、烟雾弥漫的景色。画家在远山各个山头之间运用“空白”来显示烟雨云雾。前景为两岸翠竹夹漓江,江中两只小船,船上各有一个头戴竹笠的渔夫。画家有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功力,又借鉴了西洋油画的堆积法,翠竹等色彩都用得很厚,但墨色富于韵味,使人感到爽快明朗。徐悲鸿的中国画《漓江春雨》,也利用水墨,渲染漓江春雨时雾霭迷朦的景象,造成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李可染的中国画《漓江细雨》,以淡墨画山,但不是渲染,而是一笔笔画出,既空濛灵透,又得山之骨。近景为焦墨勾出的白色房屋,线条似断又连;以积墨法获得的苍茫林木,层次错落变化。中间江面为细雨中几只小船,飘飘欲行,带活全画。一座座山峰次第远去,逐渐淡化,仿佛近者咫尺,远者千里,空间纵深感尤强。白雪石的《江山览胜图》特别表现漓江的空清、明净。水面一平如镜,峰顶一抹晨曦,无比清新秀丽。全画以青绿为基调,调配以深墨绿(屋顶)、紫(倒影)、赭(船)等,给人以碧透之感。整个画风工细,富于装饰意味。近景坡岸、竹木、房舍、竹排等俱刻画入微。景色深远,也有咫尺千里之势。
黄格胜的中国画《漓江百里图》,为展示桂林山水全景的长卷。该画高0.6米,长200米,笼漓江碧水、两岸青山、翠竹古榕、田园村落、亭台楼阁、舟桥渔钓于一卷。画家为完成画卷,三年里80公里漓江往返二十次,写生一千幅,顶烈日、浴冷雨,朝思暮想,梦绕魂牵,达到“漓江即我,我即漓江”的“天地人合一”境界,整个漓江山水熔铸于心,历历在目。然后,避开世人,扎进斗室,把三年积累倾吐于纸,感情如决堤之水,画笔一发而不可收。两个月后,当他终于停笔收墨时,自己也大吃一惊,全部画幅拼接起来长几达200米。画卷舍弃以春夏秋冬四季色调来表现山水的画长卷的传统方式,代之以晨昏旦暮、阴晴风雨的变化;并根据漓江山水别于黄山、华山那种大起大落而以“秀”取胜的特点,采用以平远法为透视线、以中近景为主的构图原则,力图做到画中山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使人们漫步画前能得到泛舟漓江、身临其境的感受。画卷还一反常规,把水处理成静,却通过云气和动势使山活动起来,形成一条有韵律有节奏的运动线,给本来没有生命的石头注入了血液和感情。画卷在色彩表现等方面还借鉴了西洋画的长处,每一段设计一个主色调,在主色调的统帅下,注意色彩的丰富变化和对比。如画岩洞的景色,采取解剖的画法,在光色处理上吸取西画某些技法,画出了岩洞的质感,体现了岩洞的神秘、深邃和灯光效果……这幅桂林山水长卷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桂林将为之建馆,做永久性展览。
山水传说 别样风情
在桂林的山山水水之间,流传着数不胜数的传说故事,可以说“座座青山有来历,条条滩洲有传说,个个岩洞有故事”。在民间传说中,桂林山水是与龙王三公主联系在一起的。从前,桂林原是一片墨绿的大海。那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以后,就驱赶老百姓为他建阿房宫,造郦山墓,把民伕一个个累得筋酥骨散,手软脚乏。太白星君见老百姓受罪,就给每个民佚一根红丝线系在肩膀上增加力气。哪晓得这个秘密被秦始皇得知,他就把所有的红丝线收上来赶山填海,扩大疆土。有一天,秦始皇将山赶到后来叫桂林的这个地方,把山石乒乒乓乓地赶进海里,吵得水晶宫老龙、小龙坐立不安。美丽的龙王三公主上岸找到秦始皇,凭美貌讨得秦始皇的欢心,巧妙地弄走了赶山鞭,山就留在了桂林。那时候,山是东倒西歪的,河也没有一条。三公主决心把这里建成人间仙境。她用赶山鞭把大大小小的石山赶到规划好的地方,带领人们把各个山头凿磨得奇特秀丽,在山腰山脚开凿出许多深邃玲珑的岩洞。还从天上引来一股仙泉,萦绕在山峰之间。由于操劳过度,三公主去世了。在埋葬她的地方长出很多桂花树,人们就把这里叫做桂林。为了纪念她的离去,又把她引来的仙泉叫做漓江。
民间还传说,当年,秦始皇征集大批民伕修筑万里长城,把人累得腰弯背拱,死去活来。一天,东海龙王三公主到南海朝拜观音菩萨,在半空中看见民伕一个个拼死拼活地在长城下抬石头,起了怜悯之心,想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她到南海拜见观音,请观音救救修筑长城的众生。观音便给她一支柳条,让她把南海中的石山赶去筑墙,并嘱咐她:路上,一不可贪图玩耍,二不要同凡人说话。三公主到了南海,把柳条轻轻甩动,只见一座座石山接连跳出水面,变成虎、豹、象、马、鹤、鸡等各种走兽飞禽。三公主挥动柳条赶着它们朝北走。一连走了三天三夜,到了一处有水有花、风景优美的地方。三公主想到江边洗洗脸,擦擦汗,可是那些飞禽走兽却越跑越快。三公主看见一个头戴风帽、身披大袍的老公公走来,就请老公公替她看管一下这群虎、豹、象、马、鹤、鸡。谁知老公公用手擦擦眼睛,仔细看看,说:“这哪是什么虎、豹、象、马、鹤、鸡,明明是些大青石山嘛!”老公公一语道破,这些飞禽走兽一下子又变成石山,再也不会走了。三公主慌了手脚,长叹一声说:“只怪我忘了观音菩萨的话,耽误了大事。”就拜托老公公照看石山,自己到南海请罪去了。老公公受托尽心看管它们,日子久了,也变成了石山,就是老人山。在老人山周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虎,有的像象,有的像鹤,有的像鸡……都是三公主当年赶来的南海石山。
关于漓江名称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秦时大将史禄在兴安开凿灵渠,湘水一支被分离入此水,故称“离水”(漓水)。但传说毕竟是美好的,人们还是更多地传颂着三公主仙泉与墓上桂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