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齐鲁月·济南之旅·济南·七十二泉天下闻

朗朗齐鲁月·济南之旅·济南·七十二泉天下闻

济南素有“泉城”之美誉,关于泉城之泉,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中已有记载。金代有人据民间的流传,立一“名泉碑”,列举了济南境内的七十二名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有对济南名泉水的描写:“固寰中之绝胜,古今之壮观也。”明诗人晏璧作“济南七十二泉诗”,对济南名泉胜水一一加以吟咏,自此泉城七十二泉的说法广为传布。元《名泉碑记》所记载的七十二名泉,有四十九处在现济南市区,二十三处在郊区。古人所谓“七十二”是泛数,言其繁多之意,济南之泉历来不止七十二处。清沈廷芳《贤清园记》称其泉“旧者九十,新者五十有五”,共一百四十五处。1964年进行实地调查,仅济南市区就有天然泉一百零八处。泉城泉水之盛,可想而知。

泉城泉水之所以成就,是因其地处山地与平原交接地带,而山地又多由石灰岩组成,岩层微向北倾斜,石灰岩里大小溶洞极多,山地降水由地表渗入地下,蓄存于洞中。水势自高向低,因此溶洞里的水顺岩层或裂隙向北流动,当流至济南北面时,遇不透水火成岩体阻挡,因而地下水便在济南这一带出露地表,形成众多泉眼。

济南的泉水甘美而清洌,水质极佳且水温四季均保持在18℃左右。济南众泉中很多名称都是自其水的各异美味而来。湛露泉“泉如湛露味甘香……厌厌夜饮醉无妨”;东蜜脂泉“滋味美如饴”;西蜜脂泉“莫道脂甘能悦口,试将一饮胜天浆”,酒泉为“酒星炯炯映晴天,地下方知有酒泉。一酌饮来甘若醴,相逢谁是酒中仙”;而浆水泉则是“泉流乳窦比琼浆,入口浑凝透骨凉。若比醍醐滋味异,较他马潼更甘香。”

济南泉水众多,通常可分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泉四大泉群,每一泉群由数泉组成。在这百泉之中,趵突泉被尊为“天下第一泉”。宋诗人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作《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之名。“ 趵突”不仅字面古雅,且音义兼顾。一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之声。五龙潭亦为泉城名泉之一,但并未列在七十二名泉之中。据《水经注》载,早在北魏以前即有此潭,叫“净池”。五龙潭水面辽阔,至深处黑碧不可测,似有五龙盘距,“五龙”因之得名。据传说五龙潭原是唐名将秦琼故宅。秦琼在为李世民所用后封为“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在此建府,因此五龙潭也借秦琼之威而名声愈盛。清乾隆时名学者桂馥曾为之赋诗:“名泉七十二,不数五龙潭。为劳算博士,筹添七十三。”

清刘鄂在其《老残游记》中有一吟咏泉城佳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济南旧城西南,泉自地下岩溶洞的裂缝中涌出,水分三股,势若鼎沸。泉池略呈方形,面积亩许,围绕石栏。昼夜喷涌的三股清泉,状如三堆白雪。趵突泉古称泺,两千六百多年前的编年史《春秋》记载,前694年,“鲁桓公会齐侯于泺”即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写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此泉又名槛泉,取自《诗·大雅·瞻印》中的“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北宋诗人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作《齐州二堂记》,正式赋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趵突”二字状泉水跳跃腾出之貌之声,形象、生动。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在《趵突泉》诗中赞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散曲家张养浩也赞趵突泉:“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清人怀应聘《游趵突泉记》描述了泉水腾跃的险象:“怒起跃突,如三柱鼎立,并势争高,不肯相下;喷珠飞沫,又如冰雪错杂,自相斗击。”清高宗(乾隆)南下游览时看了趵突泉,兴致勃勃地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民间传说,趵突泉是龙宫一把白玉壶喷出的宝泉。相传很久以前,济南城里有一个打柴为生的小伙子叫鲍全。有一年,他的双亲得了重病,因为家里穷,请不起大夫,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相继去世。从此,他立志学医以解除天下穷人病痛,便一边打柴,一边向南山一位和尚师父请教医道。一天,鲍全碰到一个白胡子老头,为老头治了病,老头见鲍全一天到晚为穷哥们治病太辛苦,就告诉他泰山黑龙潭的水能治瘟疫,并送给他一根拐杖让他到那里取水。鲍全拄着拐杖很快来到泰山黑龙潭,用拐杖钩桶下潭提水。谁知那拐杖见了潭水就钻,把鲍全带到水里。原来水底是龙宫,白胡子老头是龙王的哥哥,拐杖是老头的儿子所变。龙王感谢鲍全救了他的哥哥,要送给鲍全一件礼物。鲍全看上龙宫里一把不住地向外“骨突”冒水的白玉壶,就要了它。州官知道了这个消息,就派公差找鲍全“借”宝壶。鲍全知道这一借必无还,便赶紧在院子里挖了一个深坑把宝壶埋起来。州官差人在院子里乱挖乱翻,最后,终于挖到那把宝壶。可是宝壶怎么也搬不动,差役们有的扳壶嘴,有的扳壶把,有的使劲推,突然,“咕咚”一声,壶口“呼”地窜出一股大水,直冲向半空,把几个公差淹死了。溅起的水花洒满全城,水花落处,即出现水泉,从此济南变成有名的泉城。天长日久,这股水一直在冒着,人们根据它骨突骨突向外冒的形貌,叫它“趵突泉”。

珍珠泉

珍珠泉在济南泉城路北的珍珠泉饭店大院里。泉池约1亩见方,泉水明净清澈,一串串水珠从泉底上涌,如珠如玑,故名珍珠泉。清代王昶《珍珠泉记》云:“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矶,皆自底以达于面。”人们形容这里的景观是“跳珠溅雪碧玲珑”。附近还有散水泉、朱砂泉、腾蛟泉、溪亭泉等十一处泉水,均流入大明湖。清代刘鹗《老残游记》所描绘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色,当主要在这一地区。

人们传说,珍珠泉的串串“珍珠”是当年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所化。远古时代,历山(今千佛山)下出了一个大贤人——舜,他从小就跟着当地黎民百姓在山下耕种,在群体生活中逐渐显示出超人的品格和才能,三十多岁就被人们推举为首领。尧听说后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后又将国君之位禅让于舜。舜勤于政事,常四方巡视。有一年,舜远行南方。不久,山东一带久旱无雨,娥皇、女英便带领父老兄弟早晚祈祷上天降雨,但姐妹二人膝盖跪出了血,天空还是没有一丝云彩。姐妹俩又带领大家向龙王要水,人人双手都磨起血泡,终于挖出一口深井。正在这时,南方传来舜帝病倒于苍梧的消息,娥皇、女英当即启程南行。看着挥泪话别的人们,她们禁不住一串串泪珠洒落大地。突然,“哗啦”一声,泪珠滴处,冒出一股清泉,泉水像一串串珍珠汩汩涌出,这就是今天的珍珠泉。后人有诗曰:“娥皇女英惜别泪,化作珍珠清泉水。”

黑虎泉

黑虎泉在济南老城的东南角,泉水自悬崖下深凹形的洞穴里汩汩上涌,清似琼浆,绿如翡翠。泉水通过洞前三个石雕虎头往外喷出,注入一方形池中,又争先恐后地挤出池子,流入古老的护城河。黑虎泉很早以前已是游览胜地,明代《历乘》记载:“金虎泉,即黑虎泉也。崖下水出,汇为一池,湲湲有声,流入城壕,其清可鉴眉须”。当时人刘敕曾这样描写黑虎泉:“喷珠飘练,澄彻可鉴眉睫。泉溢而出,轰轰下泻,澎湃万状,飘者若雪,断者若雾,缀者若流,挂者若帘,泻为园地,名曰‘太极’。池中屹然一巨石,水石相击,珠迸玉碎,缧洄作态,其声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鸣鼓击缶……十丈外朦朦洒人,不寒而栗。”

关于黑虎泉的泉名,有这样一个传说:

宋代,这里还是一片荒野。一天深夜,村民们被吼声惊醒,看见两只猛虎正在相斗。一只黑色,一只金色,后来黑色的钻进东边洞穴,金色的逃进西边泉中。天亮后,大家果然发现洞里面有一只曲身伏卧的老虎。天长日久,老虎不见了,在老虎伏卧的地方出现了一尊虎形石头,石头上长满苔藓,就像虎毛一样。泉水从石虎下涌出,隆隆作响。尤其当夜半朔风吹入石缝,洞里常常回荡着虎啸般的吼声。明代诗人晏壁《黑虎泉》诗描述道:“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据说,黑虎一直藏在洞中,已经变成了神灵。每逢初一、十五人们常前去烧香焚纸,祈求黑虎神保佑平安,还建了黑虎庙,把泉也叫黑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