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峨眉山之旅·峨眉山·高人遗风

蒙蒙巴蜀雨·峨眉山之旅·峨眉山·高人遗风

峨眉山古代是士人隐居之处,春秋时的“楚狂”、唐代的李白、清代蒋超等人,都曾在此留下了有趣的故事。

“楚狂”遗踪歌凤台

“楚狂千载士,悠悠避世情;蜀山一片石,犹存歌凤名”。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当年凭吊“楚狂”接舆隐居处“歌凤台”时所作。歌凤台在大峨寺。大峨寺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原名福寿庵。清康熙十年(1671)扩建,修殿五重,塔、亭、阁楼齐具,易名大峨,为山中第三大刹。康熙赐联“洗钵泉初暖,焚香晚更晴”。寺外古树多为马尾松,虬枝龙鳞,其中一株植于唐僖宗时。寺后群峰耸翠,林静壑幽。唐大历年间及第、官至太常博士的仲子陵曾于此读书静习。寺后林中有高两丈的大石,上刻明代弘治年间督学王敕书“歌凤台”三字,还有许多诗刻,多已难辨。

接舆又名陆通,春秋时楚国人,博学多识,不慕世荣,曾写歌词“凤兮凤兮,何德之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讽喻孔子,遂得“楚狂”名。他到此处后,白日诵经,晚上吹箫,引来凤凰聆听。他还曾作歌凤之曲。附近山洞中,有得道老狼,十分嫉恨楚狂,化成人形来斗法,败后逃进林中。楚狂得道升天后,怕老狼复来,就在每年夏秋之季,回到这里来作法发威。届时,一到中午,山风大作,林涛汹涌,山鸣谷应,人谓“山潮”,老狼不敢再露面。于是山潮被视为丰收之兆。后人在他修隐处建亭、名台以纪念。

楚狂和歌凤台的传说,深深拨动着历代文人的心弦。唐代诗人陈子昂,不满朝政,上峨眉山寻得道成仙的先祖不遇,至此触景生情,抒发了“浩然坐何暮,吾独有峨眉;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的无尽孤独惆怅。明代尹伸则吟出了“逃名只合远人间,黄鹄高飞几岁还;蚤识千秋传故事,西行应不到峨山”的向往。

李白情系峨眉峰

唐开元十二年(724)仲夏,年轻的李白登上峨眉山。在此之前,他早已为峨眉秀色所倾倒,在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途经峨眉时,就已吟出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唱。如今身临其境,他惊异峨眉山“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的迷人景色,向往“云间吟琼箫,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的超脱,甚至突发奇想:“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云”,油然生出世之想。他赞叹“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但峨眉山的朋友更令他终生难忘。在白水寺,他为广浚和尚优美的琴声所打动,写下有名的《听蜀僧浚弹琴》:《高人遗风》古诗句出处: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随流水,遗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中用司马相如抚琴,俞伯牙、钟子期挥手听音和《山海经》中霜降钟鸣的典故,称赞广浚精湛的琴技,表达了自己对广浚的欣慕和知己之感。今寺前明月池畔尚有“广浚弹琴处”和“李白听琴处”。

相传寺周溪内的青蛙也为琴声吸引,它们中的一个变成绿衣姑娘偷偷来学,操练众蛙。广浚死后,寺周琴声不绝,乃青蛙们演奏,故人称此处蛙为“弹琴蛙”。一说此处蛙得了仙气,个个成了漂亮姑娘,只是歌声无韵,听了李白和广浚论琴后,偷偷演唱,被李白听到。他脱口称赞:“真像仙姬弹琴呀!”“仙姬”名字就叫开了。为了谢李白,仙姬们还特意派代表为他演奏呢。明代袁子让《游大峨记》述此蛙“过之者拍掌,则一蛙大鸣,群蛙次第相和;音将终,则一蛙大鸣,群蛙顿止”。还有人研究,其音调为111,135,1351,3515,13511。

唐代诗人陈子昂被害后,好友史怀一愤而携子昂诗稿至白水寺出家,圆寂前,嘱弟子广浚,定要把它赠与识家传世。李白下山时,广浚以诗稿相赠,并讲述了珍藏经过。李白很珍惜诗稿,更敬重子昂和史怀一的人品,写诗赞道:“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卓绝二道人,结交凤与麟。”

蒋超苦撰《峨眉山志》

伏虎寺后原有小庵“龙凤辉室”,为伏虎寺静室。清康熙十一年(1672),太使蒋超居此时,易名“萝峰庵”。仅一排殿堂,一尊接引佛。四周修竹万竿,乔木千棵。晴时常见白云朵朵,有“萝峰晴云”之誉,为峨眉十景之一。清谭钟岳《峨眉十景》诗之《萝峰晴云》赞其“幽境正好学无余,太史虎臣曾结庐;佛经来迎蹤已渺,长空万里日光舒”。清赵熙也有(《伏虎寺》)诗云:“石门苔印虎行踪,太史西来住此峰;涧草岩花桥外路,依稀灵隐听清淙。”

蒋超,字虎臣,江苏金坛人,自号华阳山人,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入翰林。他为人清正,体弱多病,喜游历,到峨眉山后,立志编一部内容全面的山志。在伏虎寺可闻住持帮助下,他查阅了前人记述的所有史料,然后上山访僧人,查寺谱,探岩隙,收集了大量资料,精选校考后写成《峨眉山志》刊行问世,共二十二卷,十二万多字。《峨眉山志》问世后,流布海内外。蒋超为此沤心沥血,不久逝世,葬于萝峰岭,终年49岁。百姓忘不了他,于是,编织出种种动人的故事传颂。相传蒋超是峨眉山老僧转世,出生时,祖母梦僧入户,故蒋超信佛笃诚。年轻时,曾有僧人告诉他:“你的老师在峨眉山等你。”后来他住萝峰庵,见壁上画像正是传话僧人。一问,乃庵内已故住持,已圆寂23年。圆寂时,恰是此僧传话之日。

萝峰庵曾几度颓败,今已修葺一新。几百年间,无数诗人慕名至此,题诗作词。明王士祯曾作诗赞:“西风三十载,久病一迁官;晚忆峨眉好,真忘蜀道难。法云晴浩荡,春雪气高寒;万里堪埋骨,矢成白玉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