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武汉之旅·鹦鹉洲·祢衡和鹦鹉洲

煌煌荆楚吟·武汉之旅·鹦鹉洲·祢衡和鹦鹉洲

提起武汉的鹦鹉洲,人们自然会想到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中的名句“芳草萋萋鹦鹉洲”。今日鹦鹉洲,位于汉阳拦江堤外。北起鹦鹉湖,南达上横堤,东滨长江,西界江堤,总面积约20多平方公里。鹦鹉大道从仙鹤桥至泗港,全长3500多米,横贯其间;路两旁高楼大厦,热闹非凡。虽名为洲,实际已和汉阳连成一片。

其实,现在的鹦鹉洲,已不是崔颢诗中所写的那个鹦鹉洲,而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淤出的新洲,当时取名补得洲,因离它不远的原鹦鹉洲于明末淹没,人们为弥补这一缺憾,就移花接木将补得洲直呼为鹦鹉洲了。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所写的那个鹦鹉洲,是因汉末才子祢衡作《鹦鹉赋》而得名的。它位于武昌蛇山前面江中。郦道元的《水经注》说:“江之右岸,当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渚,三月以末水,下通樊口水。”《太平寰宇记》说:“鹦鹉洲在大江中与汉阳县分界,后汉,黄祖为江夏太守,祖长子射大会宾客,有献鹦鹉于此洲,故名。”

从《后汉书》上可知,当时,鹦鹉洲已初具规模,是人们踏青赏景、设宴迎宾的好地方。到了唐宋,沙洲越积越大,成为长约5华里、宽约400米的狭长大洲,洲上景致更加迷人。唐代襄阳诗人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云:“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鹦鹉洲绵延数里,碧水环绕,滩头满是鸳鸯和鸂鶒,夕阳西下,照得滩头金沙闪闪发光。在月白风清的夜晚,舟人牵缆绳,浣女洗衣裳。夜风吹拂,送来杜蘅的缕缕清香。难怪崔颢站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是“芳草萋萋鹦鹉洲”了。

恃才傲物祢处士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后汉书》说他“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二十二岁“来游许下”,怀中藏着一刺(名片),欲择而投之,然而“至于刺字漫灭”,也未找到值得拜访的人,只有孔融、杨修,他还较为看重,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数也。”孔融深爱其才,曾上书推荐,说他“淑质贞亮,英才卓砾”,“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瞥闻,不忘于心”,“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并说“使衡立朝,必有可观”。孔融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祢衡。曹操很想见祢衡,祢衡托病拒不应召,还出言不逊。曹操听说他善击鼓,就要他在宴会上当鼓史表演击鼓,想以此当众羞辱他。按当时规定,挝鼓必换新衣,祢衡却穿旧衣而入,旁若无人地敲起《渔阳三挝》,那慷慨悲壮的鼓声使宾客无不感动。曹操部下要他更衣,他竟在曹操面前将衣服脱光。曹操本想羞辱祢衡,不想反倒受羞辱,恨不得一杀了之,但又怕落个“不能容人”的恶名而堵塞贤路,于是就把祢衡送给刘表,以借刀杀人。

刘表对祢衡开始还以礼待,后因祢衡老毛病复发,“侮慢于表”,又将他送给性急暴躁的江夏太守黄祖。黄祖起初也很赏识祢衡,曾握着他的手夸其文才。黄祖的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也与祢衡友善。一次,黄射(一说是黄祖本人)在江中洲上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黄射请祢衡作赋以娱宾客。祢衡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遂有千古名作《鹦鹉赋》问世。

可惜祢衡秉性不改。后来在一次公开的场合出言不逊,并与黄祖顶撞。黄祖怒而杀之。事后却又后悔,厚葬祢衡于其作《鹦鹉赋》的江洲上。后人就将此地定名为鹦鹉洲。祢衡死时才二十六岁。

借物抒怀《鹦鹉赋》

祢衡的《鹦鹉赋》问世后,使得历代诗人骚客竞折腰,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

作品开篇即渲染出鹦鹉的奇姿妙质:“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正因为它才貌双全,众鸟不可与之同列,才招来如此厄运。接下去描述了鹦鹉落入罗网,但从容自若,始终保持峻洁的品格和高尚的节操。“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即使被关进雕笼,仍始终眷恋可爱的故乡,向往着自由,“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翦其翅羽”。“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忖陋体之腥臊,亦何芳于鼎俎?”并思忖招致灾难的原因:“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秋去冬来,寒风萧瑟中,鹦鹉的残躯使一切不幸者见之歔欷自叹。“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最后描写了鹦鹉回忆昔日朋友、兄弟相处时的欢乐,倾诉了今日之哀怨。“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怨痛之余,无可奈何地对所侍“君子”陈述,表示愿意尽力侍奉,并望得到优待。

不难看出,作品中鹦鹉的奇姿妙质实际是祢衡才气、品格的自喻;鹦鹉离群丧侣,闭以雕笼,剪去羽毛,流飘万里的痛苦,正是作者经历的写照;鹦鹉被缚后曲折哀怨的心情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则是作者生不逢时、寄人篱下心境的反映。难怪祢衡即席作赋,一气呵成,显然他是借写鹦鹉而一吐胸中长久的郁积。

显然,这篇抒情小赋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表面上写的是鹦鹉的形貌、品格、才能、志趣、身世、遭遇,实则上是以鹦鹉自况,字里行间抒写了才志之士生于末世、屡遭迫害的无限感慨,鹦鹉的形象即是作者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

李白赋诗斥不平

鹦鹉悲惨的遭遇,它那催人泪下的哀鸣,特别是祢衡坎坷短暂的人生之路,引发了后世许多人士强烈的共鸣,其中李白诗作表达得最为鲜明、最为激愤。

乾元二年(759)冬或上元元年(760)春,李白巫山放还后来到江夏,写了长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写道:“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认为自己的文才不及祢衡,未写出好的诗篇,辜负了鹦鹉洲的胜景,并表露出对祢衡的深深敬仰。为表达对祢衡的怀念、抒发自己的郁愤,他写了两首关于“鹦鹉洲”的诗。一首为《鹦鹉洲》:“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这首诗模仿崔颢《黄鹤楼》,借描写鹦鹉洲艳丽春景,反衬出自己遭受打击、经受流放后的孤寂。

另一首为《望鹦鹉洲悲祢衡》:“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诗中展现了祢衡的性格和悲惨遭遇,极力赞扬祢衡的才华,并为其所遭到的厄运而鸣不平,指斥为“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以至发出了“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的深切感慨。自然,由于有着类似的经历与情怀,李白这是在为祢衡鸣不平,也是在抒发自己的才华、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