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三晋土·晋南之旅·龙门·鲤鱼跳龙门的地方

厚厚三晋土·晋南之旅·龙门·鲤鱼跳龙门的地方

河津县位于山西西南、运城地区西北隅,是黄河汾水的交汇处。闻名全国的禹门口就在城西北12公里处。相传这里也是鲤鱼跳龙门处。

河津历史久远。早在前1525年,商祖乙把国都由相(今安阳县西北)迁到这里,称为耿都,历经七代皇帝。秦在此设县,称皮氏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名龙门,宋宣和二年因境内有黄河古渡,改龙门为河津。

河津地灵人杰。隋代大儒王通,“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唐代大将薛仁贵,明代理学家薛瑄等都出自河津。

河津山川秀丽,名人遗迹众多。王通隐居处在城北25公里处的黄颊山中;薛仁贵寒窑在城东7公里处的白虎岗上。建于元代的真武庙,坐落在城西1公里的九龙头上。庙中有舞楼、香亭、大殿、廊庑,院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河津最负盛名的景观则是龙门天险。

远古时候,黄河水流到龙门一带,被黄龙山和龙门山挡住,两山相对而立,巍然耸峙,宛若门阙,据说只有天上的神龙才可以从此处穿越而过。黄河里的鲤鱼不服气,阳春三月,成群结队来到这里,争相跳跃,欲与神龙比试高低。一天,神龙说:“谁能跳过去,我就领它进龙宫,把它转生为龙。”鲤鱼听了,一个个摇尾鼓腮,使劲窜跳,不过跳来跳去,没有一个能跳过去,只好垂头丧气,顺流而归。唐代大诗人李白根据这个传说写下了“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的诗句。

传说中鲤鱼跳龙门的地方就在山西河津县25里的黄河岸边。这里高耸入云的龙门山和丹崖翠壁的黄龙山,像两尊顶天立地的凶神拦住了西北滚滚扑来的黄河水,滔滔洪流只能从仅有120米宽的河缝中挤过,它疯狂地咆哮着,掀起冲天巨浪,卷起漩涡万千,地势极为险峻。难怪人们会想象此处只有神龙才能通过,并把这想象奇特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记载在史籍里。已散佚的《三秦记》中记曰:“龙门水悬船而行,两旁有山,水陆不通,龟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鳃点额龙门下’”。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也记载说:“鳣鲔也,出孔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也。否则,点额而还。”鲤鱼虽未能跳过龙门,但它们敢与神龙比高低的精神却难能可贵,也许正是出于对这种精神的景仰,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津津乐道于这个虚构的传说。

就在这鲤鱼没跳过去的龙门口,我们的先祖大禹却凭着敢与自然一比高下的气魄,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创造出人间奇迹。他凿龙门,开河道,根治黄祸,造福百姓,被人们传为千古佳话。正由于此,“龙门”又叫作“禹门口”。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大禹的这段功业作过如下记述:“龙门……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崖际镌迹,遗功尚存。”不少名人骚客登临龙门时也曾写下咏叹大禹业绩的诗文。如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龙门》一诗曰:“亘地黄河出,开天此一门。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仑。入庙焄蒿接,临流象想存。无人书壁间,倚马将黄昏。”近代诗人魏源也通过热情洋溢的诗句赞颂了大禹所体现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不放黄河走,层层锁石门。驾空腾雪浪,夺隘战乾坤。南北中条划,地天人力尊。如何开辟久,元气尚浑浑。”如今在龙门一带还留有许多与大禹凿龙门有关的遗迹,也流传着许多禹凿龙门的动人故事。比如有个地方叫“错开河”,相传大禹带领民工凿山开河,挖到两条山岭交叉处时,错误地沿西边开凿过去,这样不仅工程难度大,而且要毁坏民房。有一天,天上飞来一只大鹏鸟,边飞边朝开沟的民工叫道:“错开河,错开河,开西不如往东挪。”大禹知是神鸟前来指点,便命令民工改变方向往东挖,工程果然进展顺利。从此,人们便把那段开错的河槽叫做“错开河”。在错开河对岸陡壁腰间,有一石洞,人称禹王洞,洞内宽敞,可容纳上千人,传说这是凿龙门时大禹的驻地,也是存放工具的地方。不远处有个地方叫“米汤庵”,传说禹凿龙门时,王母娘娘化作老妇来工地上为民工烧煮米汤,烧成的米汤多少人舀也舀不完,米汤庵由此得名。龙门往南1里处还有个高如山丘的石碛,河水流此,盘绕而过,从未淹没石碛,人们传说这就是“禹坟”。抗战以前,龙门一带还有两座禹王庙,一座河东,一座河西;庙里有两个金刚像,一个叫傲,一个叫羿。相传他们是大禹凿龙门时请来的两员大将,傲身驱高大,有肩挑两山之力,大禹把傲请来后,傲每天骑在一只大乌龟上,让乌龟的头往山上撞,顿时山崩地裂,巨石翻滚;羿是著名的射日英雄,他用巨箭射山,一箭能射倒一座山梁。当地流传的一首歌谣唱的就是傲羿帮禹凿龙门的故事:“傲羿两员将,禹王双臂膀,凿石开山河,美名天下扬。”

龙门古有八景:曲栈连云、南亭夜月、层楼倚汉、飞阁流丹、秋水归帆、鸣泉漱玉、空谷惊雷、春鳞汲浪。春天游龙门,正是欣赏“春鳞汲浪”的好时节;夏秋游龙门,则“秋水归帆”、“空谷惊雷”等奇观美景尽收眼底。不过龙门最壮观的一景当属明代理学家薛瑄笔下所写之景:“连山忽断禹门开,中有黄河滚滚来。”

近年来,龙门又增添了“三龙腾空”的新景:铁索桥、公路桥和铁路桥三桥横空并列,车水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