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韵·黔东南之旅·飞云崖·飞云化石垂悬崖

清清滇黔韵·黔东南之旅·飞云崖·飞云化石垂悬崖

飞云崖在黄平县城东行10公里处,因其崖间十数仞高的巨大穹窿上,垂珠滴乳,状若飞云,故名“飞云崖”。

黔南第一胜景

飞云崖林木蓊郁,岩洞宏敞,流水潆洄,建筑古雅,自古被誉为“黔南第一胜景”,同时又为佛教禅林。大门为高大古朴的石砖牌坊式建筑,原建于清雍正年间,上有云贵总督鄂尔泰“黔南第一胜景”的题字。光绪三十年(1904)重修,鄂尔泰题字被去掉,上方竖嵌“飞云崖”三个隶书大字,正中勒“黔南第一洞天”楷书横额。两侧石柱上,镌七十二字长联,系黄平知州瞿鸿钧所题:“丹崖皓月护千年,竟幻作莲花世界,听流泉漱石,响答鸣琴,苍翠亦留人知,此间固别有天地;南海慈云飞一片,赖重新竺国琳宫,况几杵梵钟,撞醒尘梦,光明原觉物统,斯民而再拜神仙。”字体清遒,很见功力。飞云崖现有藏经楼、滴翠亭、碑亭、云在堂、养云阁及瀑布、莲蕊洞、嘉乐洞、螺蛳洞等。

飞云崖建筑始于明正统八年(1443),其时游僧德彬在此主持兴建“月潭寺”(今寺已圮)。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著名游览胜地。明清时,京都通往滇黔、缅甸的古驿道适过飞云崖前,来往官员、使者、商贾、文人无不入山寻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谪贬贵州,曾游览此崖,写有《月潭寺公馆记》。文中说,飞云崖“壁立千仞,檐垂数百尺。其上澒洞玲珑,浮者若云霞,亘者若虹霓,豁若楼殿门阙,悬若鼓钟编磬,幨幢缨络,若搏风之鹏,翻隼翔鹄,螭虺之纠蟠,猱猊之骇攫,谲奇变幻,不可具状。而其下澄潭邃谷,不测之洞,环密回伏,乔林秀木,垂荫蔽云,鸣瀑青溪,停回引映”。文中感叹道:“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行李之往来,日攀援上下,于穷岩绝壑之间,虽雅有泉石之癖者,一入云贵之途,莫不困踣烦厌,非复夙好。而惟至于兹岩之下,则又皆洒然开豁,心洗目醒,虽庸俦俗侣素不知有山水之游者,亦皆徘徊顾盼,相与延恋而不忍去,则兹岩之盛盖不言可知矣。”清代林则徐赴任过此,亦畅游纵观,并以奇特的想象,宏阔的气势写出《飞云岩》诗:“老云出山蹑山魂,飞入九天化为石。天惊石破云倒垂,欻起悬岩一千尺。岩头古柏森青青,岩底清流鸣泠泠。行天日月不到此,重阴欲雨无时晴。云耶石耶谁得名?但见万窍开珑玲。夜半仙风倘吹散,仍恐变幻归青冥。中有古佛立亭亭,苾刍合十朝讽经。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诗中想象老云蹑走山魂飞入九天化成石,又因天惊石破从天上落下倒垂在悬崖上,形成飞云崖的垂珠滴乳。倘若夜半有仙风把悬崖的“飞云”吹散,恐怕还会复变为云重归蓝天,令人称绝!

菩萨解瘴 潘家建庙

相传,以前这里只是一片大山林。明时,有年夏天天气很热,一伙从云南来的马帮前往湖南,经过飞云崖附近时,都得了绞肠痧,痛得倒在地上爬不起来。眼看天快黑了,他们都很着急,担心被强盗打劫或被野兽吃掉。正在这时,不远的泉边走来一位老太太,对他们说:“没什么要紧,你们只要拿家乡带来的东西舀这里泉水喝了就好。”马帮中一位老头半信半疑,取下头上的毡帽舀泉水喝了两口,马上感觉好了。他又用毡帽舀泉水给大家喝,所有人都好了。他们隐隐约约见老太太还在前面,赶紧追上去想感谢她。追着追着,老太太不见了,只见一个张着口的大岩穴。他们当晚赶到附近偏桥投宿,把这事告诉老板娘。老板娘惊叫道:“前几天有几个过路人和你们碰到的事一样,怕是菩萨显灵!”大家决定捐钱请人雕菩萨。后来,菩萨雕成,安放岩穴中。从此,来这里烧香求神的人越来越多,直到建起庙宇。

另有说:苗族潘姓祖先最早开发此地。明洪武年间,潘克铜、潘克铁两兄弟随明军来到贵州驻防。不久,军队解散,两兄弟返回故乡途中来到黄平,被这里一处美景所吸引,就地建立家园。一天,潘克铁在附近一处奇崖下放牛,听到位老者说:“此地发脉于落裙山,行龙八局,一起一伏,众龙随之,于太行山起祖,入此崖结穴,实属九龙之地,其气可压百僚,是出公侯之地。”潘克铁听出名堂,怕宝地被别人占去,赶紧捡了三块石板在崖下搭了一座小土地庙,并在里面放了一块人形石头。第二天,两位老者迁祖尸而来,看见崖下土地庙(按地学说法,庙地葬坟会得罪神灵),只得搬尸回转。潘克铁把建庙智保风水之地的事告诉子孙,从此潘家每年来土地庙烧香敬香。日子久了,附近老百姓也来烧香,潘家就出资建了一座真正的庙宇。以后这里修通了云南到京城的驿道,名声更大,捐钱的人也更多,潘家又建了以葡萄藤为梁、马桑树为柱的大庙,并请进和尚。大小官员也来此立牌坊、修亭阁,庙宇亭阁逐渐联成一片。苗家称这里为“略寺日”(庙城)。后来,有周、张两户人家想霸占这个地方,硬说庙宇是他们所建。潘家与周、张二姓的官司一直打到贵阳。他们举出建庙的依据:葡萄藤作梁,马桑树作柱。官府派人验证属实,把“略寺日”判归潘家。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里和尚过浴沸节,设宴招待寺主潘家。人们来此烧香拜佛,苗家还要举行吹笙、歌舞、赛马、斗雀等活动,逐渐兴起飞云崖的四月八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