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草堂寺·覆草构堂一名寺
草堂寺位于户县城东南20公里的圭峰山北麓,因后秦时西域名僧鸠摩罗什在此译经讲经,而闻名遐迩。圭峰山是秦岭山系的一座孤峰,山头向北倾斜,其形状像古代的玉圭,故名。当地民间传说,圭峰山本来在渭河之北,听人们说秦岭很高,它很不服气,想同秦岭比个高低,就飞到了这里。可是并肩一比,自己确实比秦岭低得多,羞愧难当,再也无颜回去,低垂着头永远站在了这里。
草堂寺创建于何时,无籍可考,后秦皇帝姚兴的逍遥园中就有这座寺院,因寺内殿堂用草覆苫,故名草堂寺。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曾在此讲经译经,当时僧众达三千多人。西魏时改名栖禅寺。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敕修后,恢复草堂寺原名。以后历代都有重修。清同治元年(1862)因回汉民族纠纷,殿宇被毁。光绪七年(1881)又遭洪水,寺庙毁为废墟。以后在原址上重修,但规模小而简陋。五十年代以来先后五次修整。
寺院是一座由大殿、厢房和碑廊组成的四合小院。大殿内供奉如来佛和鸠摩罗什雕像,鸠摩罗什像是1982年4月13日日本莲宗鸠摩罗什法师显彰会赠献的。大殿前的碑廊内,共嵌砌碑碣二十一块,记载了寺院的盛衰变迁和古人游寺所题的诗词。其一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诗:“秦朝朗观圣人最,远表吾师德圣灵。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译经。文含金玉知天朽,舌似兰荪尚有馨。堪叹逍遥国里事,空余明月草青青。”
鸠摩罗什译经处
鸠摩罗什(344—413),其名意为童寿,祖籍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鸠摩罗什七岁出家学经,异常聪慧,师父讲解经义,他很快便能通晓,精通经藏、律藏、论藏,被尊为“三藏法师”。他讲经时,西域各国国王都跪在座侧,让他踩着自己的肩登上座位。前秦建元十八年(382),秦王苻坚遣骁骑将军吕光西伐龟兹,吕光很快攻占龟兹,俘虏了鸠摩罗什。吕光带着鸠摩罗什在返回长安途中,苻坚为姚苌所害,鸠摩罗什随吕光大军在凉州滞留十多年,精通了汉语。
后秦姚兴弘始三年(401),鸠摩罗什几经周折终于来到长安。姚兴以国师之礼,迎鸠摩罗什到他的御花园逍遥园内的草堂寺译经、讲经。鸠摩罗什与弟子僧肇等八百多人,译出《大品般若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典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这是用中国文字第一次大量翻译外国书籍。鸠摩罗什通晓梵文和汉文,他所译之经,文理依据梵本,文句为通行的汉语,倍受人们称颂。他和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因为他的译经,使佛教的影响日益扩大,他所译的经典以后又传至日本。他在这里还介绍了中观宗的学说,成为后世三论宗的渊源。鸠摩罗什还倡导用秦声唱经。在他之前中国僧人用梵语诵经,难以普及,他改用秦声唱经后,使佛教的影响迅速以长安为中心扩展到中国广大地区。
草堂寺大殿西侧护塔亭内为鸠摩罗什舍利塔,相传塔内埋有他的舍利子(骨灰)。塔上有后人所刻“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舍利塔”。塔高2.33米,八面十三层,全部用玉石雕刻镶拼而成,这些玉石都是西域所贡,塔身由玉白、砖青、墨黑、淡红、浅蓝、乳黄、赭紫、灰色等八种彩石组成,俗称“八宝玉石塔”。塔的形制为仿亭阁式,塔身有精美的雕饰。依其建筑形制和雕饰风格来判断,应是唐代所建,是后人为追念他而建造的。整个塔的造型、雕刻,均极为雄健精美,是件形制不大的精美建筑雕刻品。
草堂烟雾
在鸠摩罗什舍利塔后的竹林西侧,有一眼古井,名叫“烟雾井”。过去每逢秋冬晨昏,井内就冒出一股烟雾,在西风的吹拂下向京都长安飘去,甚至有人夸张地说同西安钟楼上的宝顶连在一起,形成“草堂烟雾紧相连”的胜景,被誉为古关中八景之一。
关于烟雾的成因,《户县志》说:“井中腰有石一块,相传昔时每见一蛇卧石上,辄有白气一股由井上腾,缭绕于省城西南,所谓草堂烟雾者此也。”民间相传这是住在井里的沣河龙王从口中吐出的烟雾。唐玄宗时,草堂寺里住着一个叫人果的恶和尚,他自称是神仙下凡,要唐玄宗答应他每天在草堂寺门前火化一个少女,否则唐王朝的气数也就要尽了。唐玄宗立刻下旨户县县令让他每天给人果和尚送个美女,还赏赐人果和尚很多金银彩缎。户县县令当日就派人抢一美貌民女送到草堂寺。人果和尚将少女糟践后便于翌日晨将其活活烧死。此后日日如此。唐玄宗每天早晨在长安城看到草堂寺的烟雾,兴高采烈,百姓则敢怒不敢言。一日,大家请来行侠仗义、法力无边的沣河龙王。沣河龙王来到草堂寺,正赶上县令和人果在烧一个少女,怒火中烧,用皇上赐给人果的彩缎将他们两人裹了个结结实实,浇上油,点了天灯。为防止唐玄宗看不见草堂寺烟雾而滥杀无辜,沣河龙王就钻进寺院的那口井里,每天早上都从口中吐出一股股烟雾,迷惑唐玄宗。
其实,井中升腾的烟雾是地热发出的热气,这一带正处在热水带上,1981年陕西综合勘察院在这里打水井时,打出两口自流热水井,井底水温分别为63℃和58℃。后来由于水位下降,烟雾也就消失了。为保护这眼井,1978年在井上修建了一座六角小亭,亭上有书法家赵朴初所书的“烟雾井”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