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大漠风·乌鲁木齐之旅·阜康天池·瑶池仙境
天池,位于新疆阜康县境内,坐落于北天山东段主峰博格达峰西北部的半山腰,海拔1980米,是一个天然的高山湖泊。湖面呈半月形,长3400米,最宽处1500米,面积2.8平方公里,水深平均40米,最深处可达105米。
天池古称“瑶池”。“天池”一名来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新疆都统明亮所题《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碑文,为天镜、神池之意。四周雪峰环绕,云杉参天。湖面如飞镜悬天,湖水绿如碧玉。天池的日出壮丽辉煌,天池的夜景更是朦胧醉人。置身天池,仿佛进入了神话世界。
环绕天池的群山,还是资源丰富的百宝山,最有名的当然数生长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线”以上的雪莲。雪莲有活血化瘀、消肿镇痛的功效,是与人参、灵芝齐名的珍贵药材,被人誉为“高山玫瑰”。
天池由来
天池属于冰碛湖泊,是我国已知的最大冰川终碛堰塞湖。据古地理学家考证:大约二百万年前,地球为大片冰雪覆盖,博格达峰的山岳冰川在这一时期不断扩展开来,冰川挟带着砾石,循山谷缓慢下移,渐渐在海拔1850米的冰川末端,积起一道200多米的大坝。后来气候转暖,冰川消退,使潴水成湖。然而,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却有一个美妙的传说:西王母原是天帝之母,名叫德金巴乌。她除天帝一子以外还有七个女儿,即人们常说的七仙女。一次,七仙女变作七只天鹅到人间来游玩,被博格达山峰的美景所陶醉。回去后要求母亲给她们在博格达山下修一个洗澡池,让她们每天去那儿洗澡。出于对女儿们的疼爱,德金巴乌命雷神雨神造就了一个神湖、神池,这就是今天的天池。
新疆阜康天池
天池在唐宋以前一直被称作“海子”(无名湖泊的泛称),唐宋以后才赋予其名;曾有瑶池、冰池、龙湫、龙潭、神池诸称。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新疆都统明亮率骑从攀登博格达山,找到这座高山湖泊,并凿渠引水下山,灌溉农田。他在《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中记述过此事,并有“见神池浩淼,如天境浮空”句,他取“天境”、“神池”之意简化为“天池”。“天池”之名由此传开。
穆天子会见西王母
仙府何须天上寻,人间仙宫在天池。传说瑶池乃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会见西王母”的神话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西王母神话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据《穆天子传》记载,西周第五代国主周穆王姬满,于在位的第十七年,命御者造父,驾八匹骏马拉的车子,率六师西巡天下,曾在瑶池会见了西王母。欢宴之间应酬唱和,西王母对穆王致欢迎词唱道:“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王答谢说:“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西王母后来被演绎为王母娘娘。民间相传王母娘娘与穆天子在天山之巅相会,结下深情。玉皇大帝知道后,逼王母娘娘返回天宫。二人依依不舍,抱头哭别,泪水汇成天池。二人由于久久站着哭泣,化作比肩而立的雪山——博格达峰。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为天山第二高峰。山上积雪终年不化,有“雪海”之称。
不过,按古籍所载,瑶池一般传说是在昆仑山。但今日的天池风光,无论从自然景观还是文化景观来说,皆足以令人想起传说中的瑶池。人们宁信天池即穆天子会见西王母的瑶池,以一睹仙境为快。
瑶池咏
文人墨客的诗章往往把瑶池幻化为美丽的遐想。往前追溯,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离骚》、《九章》里早就对瑶台作过描绘;更多的唐代诗人借助这一题材,抒情言志。如陈子昂在《感遇诗三十八首》中咏瑶池:《瑶池仙境》古诗句出处:
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
李白的《清平调》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贺则有《马诗二十三首》,中云:“忽忆穆天子,驱车上玉山”;“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李颀的《王母歌》道:“武皇斋戒承华殿,端拱须臾王母见。霓旌照耀麒麟车,羽盖淋漓孔雀扇”。储光羲的《田家杂兴》曰:“君见西王母,千载美容颜。”李商隐有《瑶池》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