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闽粤花·泉州之旅·泉州·悠久“鲤城”著名侨乡

灼灼闽粤花·泉州之旅·泉州·悠久“鲤城”著名侨乡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北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中世纪东方贸易大港和我国主要侨乡。

泉州早在两千多年前,便有古越人在此生息繁衍。西周时为七闽之地,由秦到隋朝,先后属闽中郡、闽越国、建安郡和晋安郡,唐代归武荣州管辖,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名泉州,开元六年(718)成为州治,并开始建城,其管辖区域北起莆田,南迄龙溪。不久与漳州分治。北宋初又与兴化分治。到清雍正年间,永春、德化二县另立永春州,泉州只辖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五县。本世纪五十年代后,设晋江地区,辖区大抵如宋初泉州所辖,并增设泉州市。成为开放城市后,泉州改为地区级市,辖原晋江地区所辖的一区七县。

泉州别称很多,因宋代石筑古城形如鲤鱼,曾称“鲤城”;五代时拓建城垣,环城遍植刺桐树,每到初夏,刺桐花开满城,艳若红霞,极其美丽。唐人陈陶作诗赞曰:“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妹。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以刺桐花之盛,又名“刺桐城”。因地属亚热带,临海。气候温和湿润,又得雅称“温陵”。泉州一名,据府志载,“乃因清源山之虎乳山泉湛然澄清而得名”。

泉州历史上孕育过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有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也有军事家和民族英雄,如欧阳詹、曾公亮、苏颂、何齐远、李贽、王慎力、江朝宗、蔡襄、郑成功,等等,真可谓地灵人杰。

泉州文物古迹相当丰富。有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九日山祈风石刻等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遗物,也有开元寺、洛阳桥、五里桥、六胜塔等伟大建筑和老君岩、南天寺大石佛、清源山瑞象岩和弥陀岩的石佛等宗教艺术珍品。

泉州的民间工艺品也非常精美,如石雕、木雕、刻纸、竹编等,都具有浓厚的闽南生活气息。特别是木偶头像,雕刻精细,线条准确,脸部肌肉感强,粉彩经久不变,为偶人珍品。木偶戏唐末就传入福建,最盛时仅泉州就有六十多个戏班、三百多艺人。“西来意”、“周冕号”为当地著名的经营木偶雕刻粉彩铺子。木偶雕刻名家江加走制作的偶头,线条流畅简洁,脸部表情丰富而富于变化,有不少作品为国家博物馆所收藏,他也被称为“木偶之父”。另外,泉州的“梨园戏”和“高甲戏”也具有浓郁的闽南传统文化色彩。

元末,泉州发生大战乱。明、清两代又实行“海禁”、“迁界”,加上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不断侵扰和掠夺,泉州港逐渐衰落。昔日“富州”的人民,不得不抛别故土,附舶到异国谋生。据统计,晋江地区在海外的华侨有二百多万人,成为著名的侨乡。也有大批泉州人到台湾拓耕,特别是公元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大军从泉州所属金门料罗湾誓师东征、收复台湾时,不少泉州人参加了这场伟大的战争,后来留居台湾,使泉州又成为台胞的“祖家”之一。至今,泉州还保留着许多记载“唐山过台湾”的族谱、家谱,以及有关的文物、古迹。

泉州山川秀丽动人。城北的清源山、朋山(双阳山),城西的紫帽山、城南的罗裳山,号称“四大名山”。附近又有南安的杨梅山、惠安的科山、安溪的清水岩、永春的魁星岩、德化的九仙山……山奇石秀,景色秀丽。又有驰名中外的开元寺、洛阳桥、六胜塔、清净寺等等,人谓“山川之美,为东南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