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赵歌·石家庄之旅·赞皇嶂石岩·纵有王维画不如

浩浩燕赵歌·石家庄之旅·赞皇嶂石岩·纵有王维画不如

石家庄西南太行山区有个古老的赞皇县,赞皇县西南端与山西省交界处有列巍峨耸立的大山,世称“嶂石岩”。嶂石南北纵列,东侧丹崖三叠,层林积翠,泉瀑飞下,谷壑幽邃,自然景观奇、险、雄、幽兼之,有人称其“太行绝胜”,明正德年间曾先后任兵部、礼部、吏部尚书的名臣乔宇盛赞其景:“岩半花宫千仞余,遥观疑是挂空虚。丹崖翠壁相辉映,纵有王维画不如。”

嶂石岩的风景有人概括为:“三栈牵九套,四屏藏八景。”三栈,即自山顶至山脚有三个狭窄的台阶,当地俗称栈;九套,即山东侧与三栈直交的九条沟壑,因沟头呈弧形,当地俗称套;四屏,即自南而北的圆通寺、纸糊套、冻凌背及槐河东侧的九女峰四个景区;八景为:九仙聚会、岩半花宫、晴天飞雨、巨崖回音、槐泉凉意、冻凌玉柱、重门锁翠、叠嶂悬钟,共八处胜景。

岩半花宫话乳泉

嶂石岩不仅自然风光雄奇幽秀,而且还留存着圆通寺和槐泉寺等名刹。明万历年间吏部大臣胡来朝在《嶂石岩封疆记》中说:“苍松灵乳,远望梵宇画桥落在天半,是亦尘世之蓬壶也。”贴切地刻画了嶂石岩圆通寺的景色与意境。

圆通寺在二栈绝壁间,远望寺殿红墙,如在天上,故有“岩半花宫”之称,它始建于元代,毁于清末一场大火。寺东侧山崖下有一个高20余米、阔8米、深10米左右的岩洞,由于水从洞顶裂隙中渗出,久而久之形成了似人体状的钟乳石,上端有两突起部分酷似妇女乳房,有一线细流从乳头涓涓下滴,常年不绝,水质甘甜,人称乳泉,故圆通寺俗称“乳泉寺”。当年乔宇到此,观其趣景,遂赋诗赞曰:“云窦灵津漱玉真,倒垂苍藓叠龙鳞。山中始见石钟乳,物外况逢花界春。”

传说乳泉原为一股旺泉,不知哪年,这里来了一个山妖,霸占了泉水,还残害百姓。嶂石岩村有户人家,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后来又收养了一位孤女。小伙叫根娃,孤女叫珍妮,二人自幼青梅竹马,长大后感情愈深,母亲便给他俩订了终身。不料正当成亲之夜,山妖进村寻找美女,指名索要珍妮,村民十分气愤,拒不交出珍妮。山妖便堵塞泉流,以断绝水源相胁。根娃、珍妮见大家受到连累,便进山掘泉。此时山妖扑来抢人,根娃、珍妮与山妖扭打成一团,滚下山崖,山妖摔死了,他俩也死了。老母哭喊着到山里寻找根娃与珍妮,见到儿子、女儿死在崖下,泉也不流了,便大声痛哭,同时用手挖泉,因伤心过度,挖着挖着便死在崖下,躯体化为石头,泉水又从老人乳房中流出,这就是今天乳泉寺旁的石人和乳泉。

层层叠叠纸糊套

纸糊套是嶂石岩九套之一,也是嶂石岩风景区内一个景区。此处山明水秀,林密壑幽,地形复杂,景观层次紧凑多变,前人曾用“层层叠叠纸糊套”来形容这里的风景。纸糊套原名“积固套”,明末清初,李自成从北京败退后,一支义军据此抗拒清兵。因这里地处深山,形势十分险要,义军坚持数年,后来终因大势已去,被清朝招降,遂改为纸糊套。

纸糊套沟头山崖下有槐泉。槐泉下有始建于唐代的石佛寺,明正德九年(1514)重修后更名槐泉寺。寺内现存石殿三间、经幢一座、千佛碑二通,皆为元代遗物。明代乔宇游纸糊套,应槐泉寺住持大宝和尚的请求,撰写了《游淮泉寺之记》(当时用“淮”字,取佳水之义,现在地名标准化,改为“槐”)碑文。此碑字句优美,书体行楷结合,笔力遒劲舒放,给人以险峭爽朗之感。

乔宇是紧临嶂石岩的山西乐平(今昔阳县)人,故这里流传着许多有关乔宇的传奇故事。其中“乔宇还珠”就是以“尚书碑”(乔宇曾任明代兵部、礼部和吏部尚书)为背景的传说。相传乔宇幼时拙笨,从师读书学业不见长进,一夜乔宇正在灯下读书,忽有一女前来,嘴里吐一红珠让他含在口中,天明女子收珠隐去。夜夜如此,乔宇神智聪慧,学业大进。有一夜,乔宇不慎将珠咽下肚里,女子大急,含泪说:“你我缘份到此已断,愿你珍重努力,四十年后可到嶂石岩来见我。”后来乔宇做了大官,但一直记着那位女子临别之言,告老还乡时他来嶂石岩了却夙愿。走到纸糊套,见林泉明丽,槐泉寺钟磬声声,心神忽动,急忙向前走去,不料有块石头一绊,跌到一个软绵绵的东西之上,定神一看,原来是一只死狐,一股臭气直钻喉咙,哇的一声吐出了红珠。红珠滚落到狐狸嘴边,狐狸猛地跳起,将红珠含在嘴里,隐没于林中。乔宇顿时醒悟,今日还珠,了却了心愿。随即进寺,撰写了《游槐泉寺之记》。

数峰青落碧云头

槐河由南而北穿过嶂石岩风景区,在其右岸有九峰突兀耸立,高低错落,一字排立,远望如九位仙女,风韵各异,世称九女峰。明代文人郭从道游览九女峰后曾这样写道:“麻姑仙子驭云游,夜夜吹箫月满楼。一曲凤凰人不见,数峰青落碧云头。”

其实九女峰大小共有十一个石柱,那为何称九女峰呢?相传天宫九仙女十分厌倦宫廷里的寂寞生活,很想下凡到世间一游。一日,她们背着玉皇大帝到人间游玩。当游到嶂石岩,九仙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丽的风光,她们尽情地游玩,忽听悦耳的唢呐声从山村传来,原来是一对青年正举行婚礼,一派喜庆景象。她们越看越入神,谁也不愿离去。天快黑了,玉皇大帝命二值星官前来催召,谁料他们到嶂石岩后也只顾看热闹,忘记了传旨。玉帝大怒,出指点石,惩罚二星官,因动怒过甚,出手太猛,连同九仙女都点成石人。玉帝十分懊悔,又派太白金星到嶂石岩告诉村民,十一位石人,捐弃二星官,取名“九女峰”。

九女峰山脊北端有一仙人峰,峰体造型从不同角度看,形象各异。从圆通寺东望,形似观音菩萨面北合掌端坐,神态慈祥,人称“观音坐莲台”。由槐河谷底南望,其形好像古代一位朝官,抱笏面北而立,其态毕恭毕敬,人曰:“朝官抱笏”。这位朝官体段虽没有九仙女那样苗条。但其来历却比较曲折而生动。相传古代有位国王,下旨选美。有位生于山村的花容月貌女子得选进宫,深受国王宠爱,被封为贵妃。国王信奉佛教,听说志公禅师精通佛经,欲到寺内听志公讲经,贵妃劝阻道:“何不将志公请入宫来讲经说道,奴家也可听听。”国王依言,请志公进宫。

志公奉旨入宫,贵妃特意前来相见。志公一见便大吃一惊,当夜不告而辞,直奔嶂石岩而去。原来此间有件还是志公当年拜燃灯大师学经时结下的孽缘:有次学经之余,志公在寺旁掘土种药,无意将一条蚯蚓铲为两段,师父见状,忙用素绢将蚯蚓接在一起,口念咒语,将其救活,放回土中。数年之后,志公功成,临别时师父言道:“五百年后,你将有大灾大难,如去太行山嶂石岩躲避,方可平安。”五百年后,蚯蚓成精,化作美女选入宫中,但仍不忘报志公一铲之仇,故将其骗入宫,欲寻机陷害。

志公逃走后,国王大怒,即派宰相领兵缉拿志公,眼看快追到嶂石岩时,燃灯大师派二郎神担山阻挡。二郎神赶到赞皇,大喝一声,两山落地,一座成了县城东南的窟窿山,另一座成了县城西北的倒马宏山,宰相一行皆吓得变成了石人,那位“朝官抱笏”者便是宰相。志公在嶂石岩九女峰一个山洞里,避过大难方远出云游,故此峰后又称“仙人峰”。

太行之母

在嶂石岩冻凌背景区山沟左侧山腰有两岩洞,两洞一大一小,中有石墙相隔,但间有孔洞相连,故称“子母洞”。大者为母洞,进深约12米,口宽8米,高约7米,洞内供奉着一尊两米高的石雕像,怀抱婴儿,含情脉脉,神态慈祥,人们说她就是“太行之母”。

相传天地之初,人们和睦相处,后有人为争夺私利,便开始相互残杀。玉帝为了惩罚人类,派龙王连降八十一天大雨,人们多死于洪水。太行山深处有兄妹二人,勤劳善良,太白金星不愿让他们遭此劫难,便于大雨前化作白发老人,来到太行山送给他们一只三寸长的小木船。在这次洪水快涨到太行山顶时,兄妹急忙把小木船放入水中,小船立刻变大,兄妹上船才免遭此难。洪水退后,太行山只剩下兄妹二人,人类快要绝灭了,必须繁衍后代,可兄妹婚配又不合天伦,正在难以定夺之时,忽从河中爬出一只乌龟,对兄妹二人说:“你俩不必犯难,妹妹绕着山包跑,哥在后面追,如追上兄妹就成婚,追不上就作罢。”兄妹只好同意。哥哥用乌龟之计,追了几圈便回头向相反方向跑,很快即把妹妹拦住。妹妹无奈,满脸通红地与哥哥拜了天地。从此太行山的人又多起来,后代子孙尊那兄妹二人一个是“太行之父”,一个是“太行之母”。以后兄妹婚配严格禁止了,太行之父与太行之母也分开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