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寄畅园·寄畅山水阴

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寄畅园·寄畅山水阴

“凤谷行窝”后传入秦金曾侄孙秦耀手中。秦耀为明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后被诬解职,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回到故乡,时年仅四十八岁。他懊恨之余,寄情山水,日夕徜徉于凤谷行窝之中,悉心修筑园林,浚池塘,兴土木,种花草,堆假山,几年后,竟得二十景。他每景题诗一首,咏物抒怀。因受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知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树林”,故名之曰“寄畅”。秦金在园中或登高舒啸,或临流赋诗,饮酒下棋,怡然自得,直至六十一岁病故。“仗履平生涧,兹园独赏心。”寄畅园建成后,名人雅士如安希范、邹迪光等,无不游园作诗,倍加赞颂。当时名士王稚登、屠隆各撰《寄畅园记》,刻石今存于园壁。至明末清初,寄畅园曾分裂为四,康熙初年,秦耀的曾孙秦德藻重又合并。他请了当时著名造园艺术家张涟和其侄张鉽,在园内堆叠假山,八音涧一组浑厚雄伟的黄石假山和对惠山二泉巧妙的处理,便是保留至今的佳作。

从惠山寺香花桥畔入园,可见门楣上乾隆所书“寄畅园”匾额。穿过门厅,是一个大天井,便道左右两株老桂树枝叶交接,尽端一间敞厅,取秦金原名,大书“凤谷行窝”。从敞厅左转,是一组庭院,当中一小池,池南有秉礼堂,西端天井与曲廊相接,出月洞门,可至含贞斋,有假山名九狮台,为晚清作品。出含真斋左拐,径向北行,不远处巨大黄石堆成的谷道便是八音涧,原名悬淙涧。这里黄石进退高低顺理成章,石上苔痕斑驳,藤蔓缠绕,人行其间,悬岩相通。山上林木荫翳,枝叶重叠。足下流泉忽聚忽散,隐现溪色,变化多端。泉水激起的汩汩之声,如鸣鼓,似拨弦,萦绕耳际。出涧口,眼前豁然开朗,南北伸展的锦江漪,泛起明亮的波光。东岸是涵碧亭、清听斋、知鱼槛、郁盘一组连绵的亭廊,飞檐翘角,错落有致。南端一株巨樟,浓荫广覆,树下有六角石亭一座,亭前有一块孤瘦的湖石,乾隆曾题诗改名为“介如峰”。于此可见锡山顶上的龙光塔,水池塔影,园内与园外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绝妙的画面。园中水借二泉支流,山倚惠山余脉,整个园林成为自然山水的一部分,“寄畅”之意,大概于此吧。

园中山水又有古林荫蔽,清姜宸英在《惠山秦园记》中提到“荫数亩者凡数百章”,其中有巨大的香樟,刚直的榉树,盘树错节的朴树。关于香樟,还有一段佳话,据说康熙时,园内有一株枝叶皆香的千年樟树,巨大无比,他每次游园,总要抚摸一下,回到北京后,时常挂念它是否健在,竟特命一位大臣前去探望。那臣看了之后,写诗一首道:“合抱凌云势不孤,名材得并豫章无。平安上报天颜喜,此树江南只一株。”现在那千年老樟虽早已干枯,它的子侄辈已成了百年老树。

寄畅园以一泓池水为中心安置景点,园虽不过15亩,却包涵了锡惠之胜,锦汇漪水面只2亩,却称得起锦绣荟萃之处。巧妙的借景,自然的掇山,精美的理水,凝炼的建筑,古拙的大树,使寄畅园成为江南的一代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