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西安碑林·中国四大碑林之冠

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西安碑林·中国四大碑林之冠

中国历史上曾有四大碑林饮誉天下,即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的孔庙碑林、四川西昌地震碑林、台湾高雄的南门碑林。其中当以西安碑林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

西安碑林在西安城南原隋唐国子监所辖之孔庙内。碑林创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经历代不断扩大,现收藏有从汉代到清代的碑石共二千三百余件,包括七座大型陈列室、八座游廊和八座碑亭。碑林前的一座两层飞檐亭阁上有两个工整厚朴的金色大字“碑林”,传为林则徐被流放新疆路经西安时留下的墨迹。西安碑林是我国集中保存汉唐以来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和数量最多的地方。大量的丰碑巨石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雕刻艺术的宝贵资料,碑林的书法作品展示出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梗概。

西安碑林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清代嘉庆七年(1802)的一块《重修西安碑林记》中。在这之前,这里曾被称为碑楼、碑亭等,名称的变化,表明碑林的沧桑经历。

碑林的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唐昭宗天祐元年(904),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小长安城时,为防止一些重要碑石丢散遗失,将它们集中起来,迁至唐皇城尚书省的西隅。一般认为这次迁的是《石台孝经》。此后四至五年,刘郇又将《开成石经》迁于此。至宋,在漕运使吕大忠等人的倡议下,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将全部石经和其他重要碑石移于府学北面(即今碑林所在地),《京兆府新移石经记碑》记载了这次迁移情况。以后历代都有增添,形成现在的规模。

碑林中的许多碑刻记载了我国古代中外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史实。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用汉文和叙利亚两种文字记载了唐时基督教一派的景教(聂斯脱利教派)由中亚传入我国的情况。此碑还有一番传奇式的经历。唐会昌五年,唐武宗灭佛时,景教寺院也被毁,此碑埋没于地下。七百年之后的明天启三年(1623),被偶然发现,但无人了解它的历史价值,曾一度被抛在荒草旷野之中。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丹麦人荷尔漠来到西安,企图盗走此碑,未能成功,便请人复制了一块假碑运往伦敦,现在荷尔漠的假碑仍在伦敦。美国、日本也有此碑的仿制品。由于此碑的重要史料价值,世界上出版了不少研究它的专著。唐代的《中尼合文之陀罗经幢》是我国唐代和尼泊尔人民友好往来的实证。《唐广智三藏碑》记载了一个印度僧人在中国的传教生涯和密宗传入日本的师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