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华山之旅·龙门·黄河咽喉处鲤鱼登龙门

赫赫三秦魂·华山之旅·龙门·黄河咽喉处鲤鱼登龙门

龙门位于韩城市城北约30公里,跨黄河东西两岸,是黄河的咽喉。黄河流经龙门山,两岸悬崖峭壁,形势如门阙,“唯有神龙可越,故曰龙门。”龙门又名禹门,是《禹贡》所载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处。相传从壶口到龙门之间的河道,都是当年大禹劈山引水所凿。以前龙门山上曾建有大禹庙,抗战期间被日机炸毁。据《韩城县志》载,龙门山石崖上,曾刻有斗大的“龙门”二字,现已不存。

龙门两岸山石耸峙,河道狭窄,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浊浪排空,涛声如雷,出龙门则一泻千里。韩城八景之一的“禹门春浪”即指此。前人有诗赞曰:“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又有诗:“龙门屹立两山中,积水奔腾势不穷,骇浪三层迷上下,怒涛一瞬辨西东。”龙门还有冰桥奇景,每年大雪时河水封冻,惊蛰时才解冻。冬天人畜在冰桥上能通行无阻。

龙门自古为秦晋交通要冲。相传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就是从这里渡过黄河,直捣幽燕,进入北京的。

龙门以下水面展宽,水流平缓,龙门以内却是惊涛骇浪,水流迅急,鱼类上游至此,很难通过。因而有能够游过龙门者,便可化而为龙的传说。《三秦记》记载有大鱼集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下者为鱼的神话。“每岁季春有黄鲤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之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鲤鱼过龙门而化龙,因此“鲤鱼登龙门”成为吉祥用语,唐代官场中的“烧尾宴”即是取神话之意,演绎而来。

登龙门也用来比喻得到名人的援引而增长声誉。《后汉书·李膺传》载,东汉李膺文采出众,被时人誉为天下楷模,文人学士能够受其亲自接待的,名曰登龙门。李白《与韩荆州书》中有“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之句,即是此意。科举时代也称会试得中为登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