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三晋土·晋北之旅·善化寺·辽金建筑之典范

厚厚三晋土·晋北之旅·善化寺·辽金建筑之典范

古城大同城南,有座坐北朝南、红墙灰瓦的古式建筑,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古刹善化寺,当地人俗称南寺。

据《大同县志》及寺内碑文记载,善化寺初创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五代后晋改名为大普恩寺;辽末金兵攻陷西京,寺院殿堂俱为瓦砾,所存栋宇仅有十之三、四。后来一位高僧圆满大师不忍目睹古寺残状,广募钱财,从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起,惨淡经营十五年,才使寺院恢复旧日面貌。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寺僧奏请藏经,从此更名为善化寺。今日寺院主要建筑均为辽金两代所遗。

善化寺平坦开阔,面积1390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在两殿之间的西面有座独具风格的普贤阁。大雄宝殿是寺内主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单檐五脊顶,屋顶坡度平缓出檐长,檐脚升起显著,藻井由下而上层层迭收,形成攒尖式的结构样式,体现出辽代建筑特点。殿内正中有五尊金身如来佛像,姿容凝重,气宇轩昂。大殿两侧是二十四尊诸天护法神像,神情各异,无一雷同。殿内塑工最精的是殿东侧的六臂日宫天子和鬼子母神像,古代匠师把它们塑造得风姿绰约,华贵不凡,宛然如生。传说这尊鬼子母神像与寺名的由来有关。相传古时大同瘟病流行,如来手下一看门母鬼乘机溜到人间,专吃童子,百姓悲声四起,惊动了如来。母鬼原是一蝙蝠,修炼成仙,曾有五百儿女。如来命护法天神前去点化鬼母。天神来到人间,趁母鬼外出,劫去母鬼最小的儿子。母鬼听见爱子在云中呼嚎,赶至如来佛处,乞求恩恕,表示愿意弃恶从善,只求留下性命照顾五百儿女。于是如来下旨让母鬼呈蝙蝠原状,食去人间蚁蝇,灭除瘟疫,等功满德成,便让母子团圆。鬼母遵旨除病灭灾,百姓齐感鬼母恩德。如来召回鬼母,还其爱子,并赠与甘露一瓶喝下。从此鬼母变成了美丽善良的仙姑,静心诵经。后人为她塑像纪念,称“鬼子母像”,善化寺也由此而得名。

寺内三圣殿是金初代表性木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庑殿顶式。殿内用四根金柱支撑梁架屋顶,是辽金减柱、移柱法的突出实例。佛坛上塑华严三圣(中释迦、左文殊、右普贤),殿内西南角保存有金大定十六年(1176)刻立、南宋使臣朱弁于金皇统三年(1143)撰写的一通碑文《大金西京重修大普恩寺大殿记》,碑文文采横溢,书艺惊人,是研究善化寺建造史的重要文献。说到朱弁,历史上曾有一段动人的史话。南宋初年,宋高宗任命朱弁为通向副使,到大同(时称西京)与金国将军粘罕和谈。粘罕见朱弁满腹才华,便用高官厚禄劝降朱弁,朱弁断然拒绝。粘罕恼羞成怒,只让朱弁同来的官员返回南宋,而把朱弁扣留下来,从此朱弁被困在善化寺长达十四年。朱弁在善化寺开设学馆,传播汉族文化,其间参与协助寺院主持圆满大师修整寺院工作,寺院整修完毕,圆满大师请朱弁写下了这篇碑文。直到十七年后,两国和谈成功,朱弁才踏上南归的旅途。临行之时,当地金国百姓无不为朱弁的高尚民族气节所感动,这块碑就成了他在善化寺的永久纪念。然而朱弁南归第二年,便因奸相当道,忧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