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韵·黔东南之旅·葛镜桥·三梦虹映流
葛镜桥在福泉县城东南3公里的犀江上,为三孔石拱桥。桥身长52.7米,宽8.5米,高30余米。桥建于明代,主持兴建者为葛镜,故名葛镜桥。由于砌桥石料光洁如玉、端方整齐,酷似豆腐,又称“豆腐桥”。
犀江两岸,地势险要,巉岩峭壁,流水湍急,迂回成潭,水深莫测。此地为贵州通往湖广古驿道所经之地,过去只能浮舟以渡,交通不便。明万历年间(1573—1620),里人平越卫指挥葛镜主持建桥。初建于上游马腰河,未建成即塌,因名“上倒桥”;继建于下游鸭爪坝,也未成功,叫“下倒桥”;后建于五里桥地方,仍失败,称“中倒桥”。桥基遗址现仍依稀可见。葛镜虽三次失败,但意志更坚,表示:“吾当罄竭家产,以成此桥,如功再隳败,将以身殉之耳!”前后经三十年,终于在犀江上把桥建成。清代总督张鹤鸣为表彰葛镜建桥有功,命名葛镜桥。桥头石壁刻有历代题诗,盛赞葛镜桥和葛镜,其中两首写道:“溪山险阻竟沟通,百尺桥横峭壁中。砥柱江流石不转,人谋亦可夺天工。”(朱扶枢)“崇山对峙树声幽,一曲长虹映碧流。最是犀江风景好,跨驴人去又回头。”(刘增礼)葛镜桥建成至今已三百六十多年,仍完好坚固。
民间传说葛镜桥的建成与著名道士张三丰三次托梦有关。相传葛镜建桥几次失败后,闷闷不乐,昏昏沉沉睡着了。矇眬中,张三丰趋步走来,对他说:“明天我到天上请一个比鲁班还强的石匠,帮你们修桥!”第二天一早,一个驼背石匠前来帮忙。他背着工具在江边敲敲打打转了三天,然后不告而别。晚上,葛镜梦中又得张三丰指点。葛镜醒后,到岸边察看,果然正如张三丰所说,在老石匠用锤子敲打的地方发现一团蓝阴阴的磷火。石工们就在这里用绳子吊石头砌基脚,试验成功了,只是速度太慢,一天只能砌两块。晚上,张三丰又托梦指点:“明晚天上的师傅要来帮忙,望各家天黑之前各打好一锅豆腐放在家门口。葛镜遵照准备,将近午夜,张三丰来到犀江边,呼来众多山神、土地,把豆腐抬往岩坎向犀江抛去。只见豆腐一块挨着一块越堆越高,渐向江面延伸,“嚓”的一声,堆砌的豆腐合拢,犀江桥在鸡叫三遍时搭成了。为感谢张三丰,石工当天就在桥北修了一座道庙,供上张三丰像。大家将桥取名“葛镜桥”,葛镜提议叫“豆腐桥”,于是此桥即名葛镜桥,又名豆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