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西安城墙·古城垣硕果独存

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西安城墙·古城垣硕果独存

西安城墙是我国六大古都中保存至今唯一较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为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扩建而成。

朱元璋还未做皇帝时,采纳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此后便非常重视筑城,明代筑城之风盛行,以致民间流传“汉冢唐塔朱打圈”的俗语。

明城墙筑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以唐代皇城城墙为基础,加高加厚,并沿着原皇城西墙向北伸延,沿原皇城南墙向东伸延,新建北城墙和东城墙,面积比唐皇城扩大三分之一。明城墙高12米,顶宽12至14米,底宽15至18米。城墙用黄土分层夯筑,最底层用石灰、土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十分坚固。城墙四周开有四座城门,东名长乐,西名安定,南名永宁,北名安远。每座门楼有三重:阙楼、箭楼、正楼。城楼下建有驻兵的“瓮城”。城墙每隔120米修建一座突出城外的敌台(又叫马面),有敌台九十八个,台上都建有驻兵的敌楼。修垛口近六千个。城外有20余米宽、10余米深的护城河,与城墙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明清两朝多次对城墙加以修茸。最初城墙全部是夯土墙,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巡抚张祉首次在墙外砌了一层青砖。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主持了工程浩大的补修,沿旧墙底先围石后灌浆,再用黄土逐层夯打,加强了防御性能。1983年起,又对城墙、护城河周围大规模修建,初步形成环城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