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混淆: 刘陶、陈耽被迫致死》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谏议大夫刘陶上书说:“国家前遭张角之乱,后有边章之乱,如今西边的羌族叛军已在攻打河东郡,恐怕事情会越闹越大,威胁到京城洛阳的安全。百姓们绝大多数心存撤退逃生的念头,而没有一点拼命奋战以求生存的打算。西面的叛军日渐逼进,车骑将军张温孤军无援,一旦疆场失利,将不可收拾。我深知这样反复上书,必将招致陛下的厌烦,但是仍然不克制自己,要继续向陛下进言,是因为我知道,国家平安,我也将从中受益; 国家危险,我也会先行死亡。现在,我再次陈述目前急待处理的八件事情。”这八件事情的主旨,是指天下之所以大乱,都是因宦官引起。宦官们知道此事后,一齐向灵帝诬陷刘陶,说:“从前,张角反叛之后,陛下发布诏书,威恩并施。从那以后,叛乱者都已改悔。现在,天下太平,四方安静。刘陶对陛下圣明的政治不满,专门揭露妖孽一类的阴暗面。再说,刘陶所言之事,州、郡并没有上报,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怀疑刘陶自己与贼人有所联系,因此才会有那些消息。”灵帝听信了这些谗言,逮捕刘陶,送交宦官控制的黄门北寺监狱,严刑拷问,一天比一天厉害。刘陶对代表皇帝审讯的使臣说: “我真恨自己不能象伊尹、吕尚那样为明主出力,却与商朝灭亡之时的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人遭受同样的命运。如今上面滥杀忠良正直的臣子,下面的百姓则憔悴不堪,这个政权也不会再支持很久,将来后悔也来不及了。”于是,闭住气自杀身亡。前任司徒陈耽为人忠正,宦官们很怨恨他,也伺机陷害,将他逮捕,害死在狱中。
谏议大夫刘陶字子奇,颍川颍阳人,廉正善治,历任侍御史,尚书令,京兆尹等职,为当时大才,曾著书数十万言,见解深刻,却遭受迫害,含冤而死。前司徒陈耽,东海郡人,为官清正廉明。182年(光和五年),汉灵帝委派公卿察举刺史、守相等为民蠹害者,当时太尉许馘,司空张济讨好取悦宦官势力,收取贿赂,宦官子弟贪污不法者概不拿问,却将一批在边远为官,清正守法者举为民蠹,陈耽知道众人之冤,上疏陈说公卿结党营私,好人蒙受不白之冤,坏人逍遥法外之事。结果,许、张二人受到灵帝斥责,那一批被举为民蠹者皆任为议郎。陈耽也由此得罪宦官势力,被迫害致死。
一旦正常的人才秩序遭到破坏,国家机器就会失灵,并最后停止运转。人才与体制的关系,几乎是历代韬略家面临解决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