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风行舟》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孙礼后被召回京师任命为少府,不久又被调出,为荆州刺史,又调任冀州刺史。太傅司马懿对孙礼说:“现在清河郡和平原郡争边界八年了,换了两任刺史,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虞、芮两君争田要等周文王才能了结,应该妥善令其分清两郡边界。”
孙礼说:“争议的人拿墓地作为证据,听讼的人认为死去的前辈的订约是正确的,但死去的人不能再到公堂诉讼争辩而接受刑法,而墓葬有的迁到明敞的高地,有的为避免仇人而移走。现在听到的情况,即使皋陶在世也将难得判决。如果想使他们一定不再争执,应当拿烈祖当初分封平原王时的地图来断决。何必要推求古人询问旧事,来助长争讼?过去周成王开玩笑拿桐叶作珪分封权虞,周公就把唐封给他。现在地图保藏在皇上的府库中,就可在座位上断决,难道还要等到州里去吗?”
司马懿说: “是这样的,应该另外颁下地图。”
孙礼到州,按地图应属平原郡。但曹爽相信清河郡的话,下书说:“地图不能用,应该参考其他不同的情况。”
孙礼上疏说:“管仲是霸主的辅佐,他器量又小,尚且能夺得伯氏的骈邑,使他终身没有怨言。臣接受州刺史的重任,遵照朝廷明白的地图,验明两郡的地界,地界实际上是以王翁河为界,而鄃县根据马丹候为凭证,假说以鸣犊河为界。用虚假的讼诉之辞,使当局产生疑误。我听说众口铄金,假话可使人相信石头浮在水面而木头却沉在水底,三人说市上有虎就有人信,谎言可使曾子的母亲丢下机梭越墙而跑。现两郡争界八年,一下子就能决断,是因为有证书地图,能够摘选证据校正疑误。平原郡在两河地带,往东向上,中间有爵堤,爵堤在高唐县西南,有争执的地界却在高唐县西北,相距二十多里,可说是值得叹息流涕的事情。按照证书与地图上奏而鄃县不接受诏令,这说明我软弱无能不能承担这个重任,我还有什么脸面占据这个官位吃白饭呢!”于是穿好衣服鞋子,驾好车子等待贬谪免官。孙礼借助事理、借助前朝图籍证据作为行事的依据,促使问题解决,若不是曹爽从中作梗,争议会圆满得到解决。借风行舟,是推动矛盾解决的最好办法。只是孙礼在最高权力机构内的关节未疏通好,使问题未能最后解决。
曹爽见到孙礼上奏,非常愤怒,弹劾孙礼说他心怀不满,判刑五年。在家一年,众人都为他说话,又任他为城门校尉。
当时匈奴王刘靖的部落强盛,鲜卑族多次侵扰边境,于是派孙礼为并州刺史,加上振武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等称号。孙礼去见太傅司马懿,满脸怨忿不说话。司马懿说:“你得并州,太小吗?还是怨恨处理边界纠纷不恰当呢?现在分别远离,为什么不高兴?”
孙礼说:“您说话为什么这样不妥当!孙礼虽然品德不高,怎么会把私人的官位和以往的旧事放在心上呢?本来以为您可以赶得上伊尹、吕望,辅正魏国天下,上报明帝的托付,下建万代的功业。现在国家危急,天下骚动不安,这才是我不高兴的原因。”于是痛哭流涕。
司马懿说: “暂且停止哭泣,忍受那些不可忍受的事。”
孙礼在情感、立场上倾向于司马懿,希图借司马氏的权力之风,推进自己的政治抱负之“舟”,这一借风行舟的韬略,可谓彻底地成功了。曹爽被诛后,他调进京任司隶校尉。
孙礼一共治理过七郡五州,都有威信。升迁为司空,封为大利亭侯,食邑一百户。
孙礼和卢毓是同郡同时的人,但感情不和。为人虽各有优缺点,但名望地位大致相同。孙礼于嘉平二年(公元250年)死,谥号为景侯。他的孙子孙元继承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