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制宜,革故鼎新》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与荀彧相比,董昭在政治上显得更加灵活主动,并且很善于引经据典,为自己的一套议论找到权威的理论或先例。在曹操征伐四方,统一中国的大业处于鼎盛时期,董昭提出重修古制,建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曹操当然谦逊一番,认为:“建五等爵位之人应该是圣人所为,此外,这一做法也不是为人臣子者所能自制的。您让我这么做,我怎么经受得起呢?”
董昭说:“自古以来,为人臣子而匡世辅君的,从来就没有过像您今日这么大的功勋;有您今日这么大功勋的,也没有像您这样久久地处在人臣的位势上的。如今明公您还耻于自己德行不够,认为它不完善,总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无上境界。您乐于保全自己的名节,使自己不担负什么重大的历史罪责。您品德的善美已经超过了商周的名臣伊尹、周公,这是古今至德贤臣中的极限、顶峰。然而,像商太甲、周成王这样的圣主,未必就都能遇到。如今民众的难以教化,比殷周时还要严重。您处在大臣的位势上,但由于您功劳太大,总让人怀疑您自己要图大事、作帝王,这实在不可不慎重地加以考虑。明公您虽然德高望重,洞明法制和权术,但您若不早奠定基业,为万世子孙考虑,您做得就还是不到家呀!而奠定基业最根本的,就在于地盘与人势。我看,明公您在这两点上应当稍加建树,以便用来藩卫自己。明公您的忠节、锋颖毕露;您的天威,总是放在脸上。耿弇当年在床下对汉光武帝说的话,朱英昔日对春申君讲的 ‘无妄’的议论,用来说您也是不会过份的。董昭我受明公的大恩不比凡常,所以我不敢不把心里话都陈诉出来。”后来,曹操接受魏公和魏王的称号,都出自董昭的创置。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朝廷用董昭代行司徒事。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又正式任命他为司徒。这时董昭上疏陈诉纨绔末流浮伪的弊病说:“凡是拥有天下的人,无不尊贵崇尚敦厚朴实忠义诚信的士人,深恶痛绝那些虚伪不真的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毁坏礼教,淆乱法治,伤风败俗啊!这类人中,近代有魏讽在建安末年伏诛,曹伟则在黄初开始那年被斩戮。我想陛下前后屡降圣诏,深恶痛绝这帮浮伪的末流。目的是要击破、拆散他们的邪党,您常因为他们而咬牙切齿。然而,执法的官吏们却都很畏惧他们的权势,无人能纠察拘执他们。这样,毁坏风俗、侵入淫欲的恶习就滋长得更厉害了。臣私下见到当今的年轻人,不再把学问作为根本了,他们专以交游为业。推举国士,不用孝悌清廉、修谨严正的君子为首,却以趋炎附势、游逸趋利的小人为先。他们结党成群,互相褒扬、赞叹,用毁谤、辱骂作为刑罚和杀戮,以党与、称誉作为爵封与赏赐。凡是依附自己的,就使劲夸赞;不依附自己的,就加以诋毁。互相都说: ‘当今之世还忧愁什么不能办成呢,问题在于你不多多探求人情世故,不广泛交往而已;根本不用担心自己不为人知,只是捉摸对方心理思想,对症下药,投之以好,慢慢理顺关系就可以了。’又听说有的人还让他的奴婢们冒充在职官员的下属出出进进,在内廷里往来,与宾朋交通书信疏札,传达相互间的探访和存问。大凡如此诸事,都是法令所不取,刑罚所不赦的。即便当年被诛的魏讽、曹伟的罪过,也比不上他们。”魏明帝于是发布了激切严厉的诏令,斥责罢免了末流的首领诸葛涎、邓飏等人。
董昭八十一岁时逝世,赐谥号叫定侯。爵位由儿子董胄继承。董胄曾历任郡守、九卿等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