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号趣谈·黄炎培

斋号趣谈·黄炎培

黄炎培 (1878~1965),字任之,上海川沙人。爱国民主人士。清末举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早年抱着教育救国的志向,创办广明小学,主持浦东中学,成绩卓著。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省教育司长。袁世凯窃国后,他愤而辞去江苏省教育司长之职。后来北洋政府曾两次电请他就任教育总长,他都辞而不就。1915年赴美考察,回国后,于1917年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长。次年创办职业指导学校,以 “敬业乐群” 为校训。抗战时期,曾任国民参政员。1940年底,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7月访问延安。同年底,发起建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著有 《延安归来》 等。

主要书斋号有: 非有斋。

非有斋

1914年,他在上海南市先后租赁西门黄家阙大吉路和林荫路的陋室居住。他取庄子《知北游》中 “吾身非吾有”之意,给自己的斗室取名 “非有斋”,以表白自己舍身取义、立志社会的志向。他自书 “非有斋” 匾额,但悬挂不久,匾额竟不翼而飞。虽寻找良久,也杳如黄鹤。为此他作小一首记其事:

身外我何有? 何尝有我生。

林荫容小住,非有当斋名。

君子梁上来,赏奇负之走。

语我以真理,非有非非有。

于是,黄炎培又把书斋改名为 “非非有斋”。

黄炎培故居书斋一角

1937年,日寇大举侵犯我国,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1938年11月,时年60岁的黄炎培在成都写了一首白话诗,题目是《重做人》。这首诗的第三段写道: “国难来,我再生,谁死谁生,愿与顽敌拼。与人一心,要入群众群。打开门户,争取民主与和平。烧得我心太阳一般热,照得我心明月一样明。‘身非我有’ 记得此言否?早把我身,献给人民,献给国家有。” 黄炎培这种 “身非我有,献给国家有”的精神,表明了他献身国家、誓死抗战的决心。

1991年,有关部门在黄炎培的故乡上海川沙修缮黄炎培故居,并对外开放。故居坐落于上海市川沙县城庙镇新川路与南市街交岔口的东北侧,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故居系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坐北朝南,原有三进院落,现存第三进内宅楼,共11间房。故居庭园内有黄炎培铜像,陈云同志为故居题匾额: “黄炎培故居。”在二楼黄炎培的书房内,挂有一副发人深思的对联: “卧愁七十未衰年,闲寐万方多难日”,与非有斋的斋号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炎培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