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谈·高二适
高二适(1903~1977 ),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字适父,中年署瘖盒,晚年署舒凫,别署舒文、麻铁道人、高亭主人、奉老诗人等。江苏东台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27岁考入北平研究院为国学研究生,29岁因病回乡为通讯研究生,并任小学校长。曾应陈树人之邀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立法院秘书,1937年随立法院入川。1946年回南京后,曾兼任朝阳文学院和建国法商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南京工专上海分校、华东专科交通学校教员,华东水利学院图书馆职员。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65年参与 “兰亭”论辩,其《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和《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等文影响极大。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书法与胡小石、林散之、萧娴并称为 “金陵四老”。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刘梦得集〉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等,出版有《高二适书法选集》等。
高二适在创作
“骨节张索” 和“江东羊薄”
高二适与林散之都是南京写草书的名家。1963年他们在玄武湖畔见面后,互得知音,时相过从,杯酒论诗,或以诗代简,奉和不绝。可贵的是,两人还是书法艺术上的诤友。林散之评价高二适: “书不如诗,实多虚太少,太挤,有迫塞之感。”高二适有时也当面批评林散之: “林老的字要睡着了。”
在书法史上著名的事件“兰亭论辩”中,更显示出高二适“吾素不乐随人俯仰作计”的人格。1965年,郭沫若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断言《兰亭序》是隋僧智永所伪托。当时很有一些学者名流附和响应,声势不小。高二适率先表示异议,作《兰亭序的真伪驳议》,表现出深厚的文史功底。此文由章士钊转呈毛泽东,毛泽东致函郭沫若,赞成发表此文,认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此文在《光明日报》发表,因言之有据而震动学术界。不求人知的高二适,却因此而名扬天下。
高二适的书法受元代宋克章草影响最大,将章草的意态、今草的骨脉、狂草的风神融为一体,笔随神驰,自出新意。晚年草书作品尤为古拙灵动,苍劲洒脱。这从他给朋友书写的扇面上可以看出。他的书法也有不足之处,除上述林散之的批评外,还有时因行笔过于迅疾而使点画显得飘滑和纤弱。
高二适刻有两方印,一方为 “骨节张索”,一方为“江东羊薄”。“张索”指东汉的张芝和晋代的索靖,“羊薄”指南朝的羊欣和薄绍之,这四位书法家均擅章草。由此可见高二适的爱好与推崇。
《书法》扇面 高二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