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谈·潘祖荫

收藏趣谈·潘祖荫

潘祖荫(1830~1890),字东镛,号伯寅。江苏吴县(苏州)人。咸丰二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曾上疏营救左宗棠,纠弹胜保、文煜。好搜罗善本及金石碑版之属。著有《攀古楼彝器款识》、《郑庵所藏泥封》、《芬陀利室词》等。

潘家两宝鼎

大盂鼎和大克鼎是青铜器中的极品,是西周时代的鸿宝重器,与陈介祺所藏毛公鼎被并誉为“海内三宝”。两宝鼎与潘家素有渊源,它们都经过潘祖荫的收藏。

潘祖荫喜好收藏,精于鉴别,收藏金石碑刻,尤其是青铜器,数量多,质量精。大盂鼎是他从左宗棠手里得到的。该鼎于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京当乡礼府西沟岸。出土后为岐山豪绅宋金鉴所占有,后被岐山县令周庚盛夺去。道光三十年(1850年),宋金鉴上京赴试,点为翰林,在北京琉璃厂偶然发现自己被人夺去多年的大盂鼎,遂出银3000两重新购回此鼎。宋死后,其后人将鼎卖给袁保恒,袁又将此鼎献给主帅左宗棠。数年后,因官场倾轧,有人上疏检举左宗棠“居功自傲,图谋不轨”,清廷信以为真,要召其进京对质问罪。幸亏时任工部尚书的潘祖荫上疏力救,左才得以幸免。左宗棠感恩不尽,知道潘祖荫嗜好收藏,储金石甚富,遂以大盂鼎奉赠。

大克鼎1890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的一窑藏中被发现。同时出土的还有小克鼎七器及克钟、克等。大克鼎被发掘后,第一主人是柯劭。后潘祖荫以重金从天津柯氏手中购得此鼎,当时欣喜万分,特镌刻“家藏第一”印章,以示珍重。

潘祖荫病故后,这两件大鼎被运往苏州,作为传家之物供放在潘家的厅堂内。国内外一些富豪深知大鼎价值,早已垂涎三尺。曾经有个美国人愿出600两黄金或一幢洋楼换走大鼎,但潘家人认为黄金有价、国宝无价,只要大鼎一出手,就再也无法追回,一家人当即给予回绝。

1937年,日军侵入苏州,主持潘氏家务的潘达于见时局混乱,担心大鼎落入日军手中,便同家人将两件大鼎深埋于院中。果然不出所料,在埋藏大鼎后不久,日本人就来搜查了。为了得到这两件中国国宝,他们几乎每日必到潘家,有时一天竟查过七次。后来潘家干脆离开苏州,去往上海。日本人一再搜索盘查无获,以为大鼎已经失散,方肯罢休。新中国成立后,潘达于出于爱国之心,毅然将两件大鼎捐献给国家。后来,这两件国宝分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内,供人们研究观赏。

大盂鼎

大克鼎

大盂鼎拓片(局部)

行书 潘祖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