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社尔》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东突厥处罗可汗之子。年十一,以智勇而闻名于本蕃,拜拓设(部落统帅),建牙旗(大将所建,以象牙为饰之大旗)于漠北,与颉利可汗之子欲谷设,分别统治铁勒、回纥诸部。治众十年,不征赋税。有人劝其重赋税以自奉,社尔曰:“部落丰余,于我足矣。”因而受到诸部落拥护。及颉利欲用兵于唐,社尔力谏,不听。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颉利率兵南下侵唐,漠北空虚,铁勒、回纥、薛延陀诸部皆叛。欲谷设率骑兵十万前往镇压,结果大败。社尔前往支援,亦败北。次年,社尔率众西走,至可汗浮图(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北),发展势力,以图自立。
及西突厥(其地在今新疆、中亚细亚,王都不定)内乱(统叶护可汗被其伯父所杀,国人不服),社尔一举破之,半有其地,得众十万,自称都布可汗,谓诸部曰:“首为背叛破我国者,延陀之罪也。今我据有西方,大得兵马,不平延陀而取安乐,是忘先可汗,为不孝也。若天令不捷,死亦无恨。”诸部酋长皆谏曰:“今新得西方,须留镇压。若即弃去,远击延陀,只恐叶护子孙必来复国。”社尔不听,亲率五万余骑讨薛廷陀于漠北。战斗凡百余日,士兵苦不堪言,纷纷逃亡。薛延陀纵兵击之,社尔败走高昌国(其地在今吐鲁蕃县东),逃出者才万余人。而西突厥声势复振,社尔处境十分困难,于是率众东进,归附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正月,至长安,授左骁卫大将军,尚皇妹衡阳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典屯兵于苑内。
高昌王曲文泰素与唐为敌,屡阻西域朝贡;十三年(公元639年),又攻归附于唐之伊吾(今哈密县);唐要求归还中原人,竟匿而不遣;及召其入朝,又以病为由拒之。太宗怒,即以社尔为行军总管与交河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前往平之。
文泰闻唐兵起,谓国人曰:“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安能致大军乎!”“今来伐我,发兵多则粮运不给;三万以下,吾力能制之。”次年八月,唐兵临碛口(在今哈密县东南),文泰忧惧不知所为,发病而死,其子曲智盛立。唐军前锋抵高昌城下,智盛战败。大军继至,填堑攻之,飞石雨下,智盛惧而出降。君集私取珍宝,其士卒仿而效之,竟相抢劫。而社尔军秋毫无犯,一无所取。太宗赞其廉洁谨慎,以高昌宝刀及杂采千段赐之,为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
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太宗以高丽盖苏文弑主虐民,率六军前往伐之,社尔从征。社尔所部士兵皆勇敢善战,虽频遭流矢,人百其勇。
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十二月,统兵十万,以伐龟兹(在今新疆库车、沙雅二县间)。次年九月,击处月、处密(皆西突厥别部,处于焉耆及其以北地区),破之,余众悉降。十月,引兵自焉耆之西趋龟兹北境。然后,分兵五道,出其不意,突然回师,攻入焉耆。焉耆王薛婆阿那支弃城逃奔龟兹。社尔派兵追杀之,立其堂弟先那准为王。龟兹闻讯,大为震惊,守将纷纷弃城而逃。社尔继续西进,及距龟兹三百里之处,以伊州刺史韩威领千余骑为先锋,大军继其后。至多褐城(在焉耆西),龟兹王诃黎布失毕率众五万拒之。及交战,韩威佯退,龟兹军紧追不舍。威行三十里,大军至,龟兹惧,欲退,唐军攻之,龟兹大败,退保都城。十一月,社尔军逼龟兹城,布失毕弃城西走,至拨换城(今阿克苏县),据城固守。社尔至,围之,凡四十日,城破,擒布失毕,其宰相那利脱身逃走。
社尔先后破五大城,继遣使至龟兹各地开示祸福,于是皆来归附,共得七百余城。社尔召父老,谕以伐罪之意,立布失毕弟叶护为王,龟兹人大喜。龟兹乃西域一大国,及其被破,西域诸国大为震惊,西突厥、于阗(在今和田县)等,争馈驼马军粮。社尔刻石记功而还。
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死,社尔请以身殉葬,不许。高宗即位,迁右卫大将军。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死。谥曰元。陪葬昭陵(太宗陵,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
社尔出身突厥贵族,长期与唐为敌,但自归唐,对唐忠心耿耿,始终不二。他智武兼备,征战四方,不避艰险,功勋卓著。这不仅是太宗民族政策之胜利,也是社尔品质高尚、智勇兼备之表现。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史谓:“历代武臣,壮勇出众者有诸,节行励俗者鲜矣!”“社尔廉慎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