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刘永福》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本名义,字渊亭。广西上思县人。雇工出身,父母早亡。性坚强,敢于斗争。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率二百人参加广西天地会反清斗争。天地会以七星黑旗为军旗,故称“黑旗军”。

六年(公元1867年),清军大规模围攻黑旗军。黑旗军缺粮缺武器弹药,处境十分危险,永福乃率所部进入越南,于保胜(今老街)聚众屯垦。永福善于抚众,又军纪严明,深得当地群众拥护,黑旗军也不断壮大,发展到二千余人。

越南,古称安南,为中国属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加紧侵略越南,妄图把越南变成殖民地;并企图以越南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十二年(公元1873年),法军攻占河内、海阳、宁平、南定。越南国王阮福时求援于黑旗军。永福发兵一千余人,急趋河内;及至,永福冒死冲击,将法军打败,迫其退守海防。越南国王十分高兴,授予永福三宣副提督,管理宣光、兴化、山西三省。法国人不甘心失败,于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三月,再一次攻占河内。越南再一次求援于永福。次年四月十三日,黑旗军与法军战于纸桥(在河内西)。双方战线犬牙交错,短兵相接。永福身先士卒,指挥灵活,全军振奋,极力奋战,势不可当,大破法军,杀死其官兵数十人,缴获甚多,法军退守河内。

法军耻其败,大量增兵,欲以倾国之力图报复。一由河内攻山西;一路由海防攻顺化。七月,越南王阮福时死,继位者阮福升向法人乞和,双方订立《保护条约》,越南遂为法之保护国。法逼越南令永福退军;云南巡抚唐炯亦促永福退回国内。黑旗军将士皆怒火填胸,誓死守山西。而法决心驱除黑旗军,十二月,法军攻山西,永福与之激战两昼夜,斩获甚多,但终因弹药不足,其他驻越清军又皆坐视不救,乃退守兴化。

山西为越南北部一个战略中心。周围地势险要,物产丰富。据守山西,进可攻,退可守。及其失守,解除对河内法军威胁,河内外围清军据点——北宁、兴化、宣光之地位也随之动摇。

十年(公元1884年)二月,北宁失守。继而太原、兴化陷落。至此,法军完成占领红河三角洲计划。清廷大为震动。

六月,法国进一步扩大战争。攻台湾,未能得逞;转攻福州马尾港,福建水师遭受重大损失。清被迫宣战。

云贵总督岑毓英上言:永福为抗法主将,若授以官职,将来可供驱使。于是授提督。而北洋大臣李鸿章坚持和议,犹责备永福好战。

十一月,形势突变,法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清军战不利。清廷令永福击之。永福遂围攻宣光,于城外埋地雷,终日隐蔽以待之。法军不敢出,永福乃逼城攻之,三战皆利。敌援军至,永福夹流截击,大获胜利,斩首数十,夺敌船二十余艘。次年二月,法军六千人合围临洮,情况危急,黑旗军与滇军协力作战,以工事以掩护,大败法军,斩法将五人。史称“临洮大捷”。时东线也捷报频传,法军惨败于镇南关(今友谊关)、谅山。这一系列胜利,给趾高气扬之法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但腐败之清廷,却与法国议和,签订屈辱之《中法新约》。从此,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中国西南边疆亦受到严重威胁。

和议既成,法军仍要逐走永福。清政府亦不愿黑旗军发展壮大,乃以封官晋爵为诱饵,调永福回国。四月,拜南澳总兵。黑旗兵大部被裁减,最后只剩三百余人。

二十年(公元1894年)六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相继占领大连、旅顺、威海卫。清政府耗资巨万建立之北洋舰队,全部覆灭。清廷为加强台湾防务,以永福为邦办台湾军务。永福先驻台北,后驻台南。在台南,他筹备战守,修筑炮垒,扩充部队,仍称为黑旗军。

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三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与日东。消息传来,全国沸腾,群情激愤。台湾人民尤为愤怒,“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并鸣锣罢市,决心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到底。而清政府命令在台官员撤回大陆。

五月,日本侵略者在基隆东北登陆,令永福立即撤出台湾。永福坚决予以拒绝,并积极整顿军务,严定攻守部署。及日舰来偷袭安平港,永福亲自督军,发炮击之,中敌舰;日陆军自台北南下攻新竹,相拒月余,大小二十余战,日军伤亡甚众。而永福因军费匮乏,战斗力大受影响,乃遣人至厦门求款,并电沿海督抚请助之,竟无应者。

七月,日近卫师团已伤亡过半,日政府遂以陆军中将高岛子爵为台湾副总督,兼南征军司令官,增调骁勇善战之第二师团至台。八月,第二师团在高雄、布袋嘴、枋寮登陆,而北部日军渡大甲溪以攻彰化,企图夹攻黑旗军。永福令诸军严守彰化。继而日军攻占八卦山(在彰化东),俯瞰彰化。彰化不能守,日军进逼嘉义。

台南山谷险阻,细竹丛生,义民潜伏其间,敌至,则袭之;日军不习地形,伤亡惨重。黑旗军坚持数月,援绝饷竭,兵皆饥困。但日军在围嘉义战斗中,仍遭到黑旗军顽强抗击,死伤七百余人。敌大愤,以大炮轰城,嘉义陷落。然永福犹死守台南孤城。日军总督致书永福曰:“公以孤军持绝地,数月不下,已无负于台民,今困守孤城,尺地以外皆我军,徒伤民命,何益!倘率部去台,当以礼送公去。”永福拒之。日军合力攻城,永福亲自督战,毙敌甚多。

九月初一,城中已无食。次日,永福移驻安平炮台。日军攻占之,永福走避德国商船。德人深佩永福,密藏之。日兵登轮四次,大索而不获。继而永福渡海至厦门,旋归钦州(今广西钦县)。

永福对日本侵略者有着深仇大恨。公元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企图灭亡中国之二十一条。他气愤填膺,表示愿再上战场,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并倡议组织义勇军。

公元1917年1月9日,死。时年八十一。

永福出身贫苦,深恨腐败之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早年,他参加广西天地会起义,反对清政府。后撤至越南北部,开山辟林,聚众耕牧,坚持斗争。及法国入侵越南,他应越南政府邀请,高举反侵略者旗帜,屡败法军。甲午战争爆发后,调往台湾,领导反割让斗争,给日本侵略者以重创。他的这种爱国家爱人民的精神,以及坚强不屈、敢于斗争之性格,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之具体表现。他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将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共存。

永福机智勇敢,富有谋略。善于治军,他创建的黑旗军,英勇善战,成为侵略者的克星,名震中外。又善抚部众,黑旗军将士皆愿与他共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