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生》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范长生》人物故事小传

《范长生》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范长生》人物故事小传

范长生(公元?-318年),一名延久,又名九重,或名文(一作支),字元。西晋和十六国时期涪陵丹兴(今四川黔江)人。又被称为范贤。居青城山(在四川灌县城西南,相传张道陵修道于此),是当地天师道的首领。拥有部曲宾客千余家。西晋末年,巴蜀流民在李特、李流兄弟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李特兄弟是汉末张氏五斗米道徒的后裔,信奉的也是天师教。李特战死之后,李流所领导的起义军无处获得粮草,士众饥困,情况十分危急。西晋将领涪陵人徐(yu)叛降李流,劝说范长生供给李流军粮,使李流军转危为安。李流死后,李特的儿子李雄继续率领流民占据巴蜀,并且想把范长生迎立为君。范长生竭力推辞,并且劝李雄称王。于是李雄于公元303年9月称成都王,拜范长生为丞相。范长生劝李雄称帝,李雄称帝后加范长生为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封西山侯,免军役及赋税。李流、李雄领导的流民军中大多为天师道信徒,正是依靠了天师道宗教首领及地主的范长生的支持,他们才得以转衰为兴,割据一方。这个以李氏宗党为首的流民上层与以范氏家族为首的巴蜀地主阶级的联盟的基础是共同的宗教信仰—天师道。著有《易》注,见唐李鼎祚《周易集解》。



〔正 史〕

李流字玄通,特第四弟也。……特之承制也,以流为镇东将军,居东营,号为东都护。特常使流督锐众,与罗尚相持。……特既死,蜀人多叛,流人大惧。流与兄子荡、雄收遗众,还赤祖,流保东营,荡、雄保北营。流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

……雄渡江,害汶山太守陈图,遂入郫城,流移营据之。三蜀百姓并保险结坞,城邑皆空,流野无所略,士众饥困。涪陵人范长生率千余家依青城山,尚参军涪陵徐举求为汶山太守,欲要结长生等,与尚掎角讨流。尚不许,举怨之,求使江西,遂降于流,说长生等使资给流军粮。长生从之,故流军复振。



《晋书·李流载记》卷一二○



特起兵于蜀,承制,以雄为前将军。流死,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都于郫城。……雄以西山范长生岩居穴处,求道养志,欲迎立为君而臣之。长生固辞。雄乃深自挹损,不敢称制,事无巨细,皆依于李国、李离兄弟。国等事雄弥谨。

诸将固请雄即尊位,以永兴元年僭称成都王,赦其境内,建元为建兴,除晋法,约法七章。以其叔父骧为太傅,兄始为太保,折冲李离为太尉,建威李云为司徒,翊军李璜为司空,材官李国为太宰,其余拜授各有差。追尊其曾祖武曰巴郡桓公,祖慕陇西襄王,父特成都景王,母罗氏曰王太后。范长生自西山乘素舆诣成都,雄迎之于门,执版延坐,拜丞相,尊曰范贤。长生劝雄称尊号,雄于是僭即帝位,赦其境内,改年曰太武。追尊父特曰景帝,庙号始祖,母罗氏为太后。加范长生为天地太师,封西山侯,复其部曲不豫军征,租税一入其家。



《晋书·李雄载记》卷一二一



永和初,桓温征蜀,进抚督梁州之汉中、巴西、梓潼、阴平四郡军事,镇彭模。抚击破蜀余寇隗文、邓定等,斩伪尚书仆射王誓、平南将军王润,以功迁平西将军。隗文、邓定等复反,立范贤子范贲为帝。初,贤为李雄国师,以左道惑百姓,人多事之,贲遂有众一万。抚与龙骧将军朱焘击破之,以功进爵建城县公。



《晋书·周访传附抚传》





[注 释]

①特:指李特。李流是李特的第4个弟弟。②江西:长江以西,江北。③郫城:今四川郫县。④称制:建号称王。⑤建兴:李雄称成都王,改元建初为建兴(公元304年)。⑥西山:西山在今陕西宝鸡西北。⑦“复其”句:部曲是魏晋时依附于世家大族的一般平民。李雄免了范长生的部曲的军役。



[相关史料]

初,特妻罗氏,梦双虹自门升天,一虹中断。罗曰:“吾二儿若有先亡,在者必有大贵。”雄少时,辛冉相,当贵。有刘化者,道术士也。言关陇民皆当南移,李氏子中惟仲俊天姿奇异,终为人主。乡里人多善之。与叔父庠并以烈气闻,人多归之。

既克成都,众皆饥饿,骧乃将民入郪王城食谷芋。

雄遣信奉迎范贤,欲推戴之。贤不许,更劝雄自立。

永兴元年,冬十月,杨褒、杨珪共劝雄称王,雄遂称成都王。……具置百官,下赦,建元大武。迎范贤为丞相。从弟置,流子也,以不陪列诛之。贤既至尊为天地太师,封西山侯,复其部曲军征不预,租税皆入贤家。贤名长生,一名延久,又名九重,一曰支,字元,涪陵丹兴人也。



《华阳国志·李特雄期寿势志》





[注 释]

①永兴元年:晋惠帝司马衷年号,公元304年。②建元大武:当作“改元建兴”,国号大成。李特的年号为建初。③太师:当作“四时八节天地太师”,是道教首领的尊号。④丹兴:今四川黔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