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筠》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王庭筠》人物故事小传
王庭筠(公元1156—1202年)字子端,熊岳(今辽宁盖平)人。大定进士。官至翰林修撰。曾居黄华山,因自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精书法,学米芾。又善画竹石枯木。亦能诗。有《黄华集》。存世画迹有《幽竹古槎图》,书迹有《法华台帖》、《道林帖》、《蜀先主庙碑》等。
[正 史]
王庭筠字子端,辽东人。生未期,视书识十七字。七岁学诗,十一岁赋全题。稍长,涿郡王修一见,期以国士①。登大定十六年进士第。调恩州军事判官,临政即有声。郡民邹四者谋为不轨,事觉,逮捕千余人,而邹四窜匿不能得。朝廷遣大理司直王仲轲治其狱,庭筠以计获邹四,分别诖误,坐预谋者十二人而已。再调馆陶主簿。
明昌元年三月,章宗谕旨学士院曰:“王庭筠所试文,句太长,朕不喜此,亦恐四方效之。”又谓平章张汝霖曰:“王庭筠文艺颇佳,然语句不健,其人才高,亦不难改也。”四月,召庭筠试馆职,中选。御史台言庭筠在馆陶尝犯赃罪,不当以馆阁处之,遂罢。乃卜居彰德,买田隆虑,读书黄华山寺,因以自号。是年十二月,上因语及学士,叹其乏材,参政守贞曰:“王庭筠其人也。”三年,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命与秘书郎张汝方品第法书、名画,遂分入品者为五百五十卷。
五年八月,上顾谓宰执曰:“应奉王庭筠,朕欲以诏诰委之,其人才亦岂易得?近党怀英作《长白山册文》,殊不工,闻文士多妒庭筠者,不论其文顾②以行止为訾。大抵读书人多口颊,或相党。若东汉之士与宦官分朋,固无足怪。如唐牛僧孺、李德裕,宋司马光、王安石,均为儒者,而互相排毁何耶!”遂迁庭筠为翰林修撰。
承安元年正月,坐赵秉文上书事,削一官,杖六十,解职,语在《秉文传》。二年,降授郑州防御判官。四年,起为应奉翰林文字。泰和元年,复为翰林修撰,扈从秋山,应制赋诗三十余首,上甚嘉之。明年,卒,年四十有七。上素知其贫,诏有司赙钱八十万以给丧事,求生平诗文藏之秘阁。又以御制诗赐其家,其引云:“王遵古,朕之故人也。乃子庭筠,复以才选直禁林者首尾十年,今兹云亡,玉堂、东观无复斯人矣。”
庭筠仪观秀伟,善谈笑,外若简贵,人初不敢与接。既见,和气溢于颜间,殷勤慰藉如恐不及,少有可取,极口称道,他日虽百负不恨也。从游者如韩温甫、路元亨、张进御、李公度,其引荐者如赵秉文、冯璧、李纯甫,皆一时名士,世以知人许之。
为文能通所欲言,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工险韵。有《聚辨》十卷,文集四十卷。书法学米元章,与赵沨、赵秉文俱以名家,庭筠尤善山水墨竹云。
《金史·王庭筠传》卷一二六
〔注 释〕
①期以国士:认为他将来必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②顾:但,仅。
〔相关史料〕
赵闲闲少尝寄黄华诗,黄华称之,曰:“姓王氏,非作千首,其工夫不至是也。”其诗至今为人传诵,且赵以此诗初得名。诗云:“寄语雪溪王处士,年来多病复何如?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李白一盃人影月,郑虔三绝画诗书。情知不得文章力,乞与黄华作隐居。”
刘祁《归潜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