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吕夷简》人物故事小传
吕夷简(公元979—1044年)字坦夫,先世莱州人,祖辈徙居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又说先世居河东,后移居开封(今河南开封)。咸平年间进士。初为绛州军事推官,真宗时历任州郡长吏。曾奏请废除农具税,缓解南方伐木送京劳役,严饬朝政。又曾弹劾李溥专利罔上,并替寇准解诬。仁宗时,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拜为宰相。后因郭后排挤,与夏竦等一同被罢相。不久恢复相位。仁宗与郭后不知,夷简主张废去皇后,并贬逐异议言官孔道辅、范仲淹等人。夷简执政时间较长、仁宗初立,政治清平,与夷简的作用关系很大,其为人治政,虽遭人异议,但于天下事,整饬有方,仍为一时名相。契丹乘宋夏交战,借机威胁宋朝,要求割关南10县地,夷简奏请建大名府为北京,以示有备,但最后仍以每年加缯金20万求和。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罢相,第2年去世。
〔正史〕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夷简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稍迁大理寺丞。祥符中,试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①,或言六科所以求缺政,今封禅告成,何缺政之求,罢之。通判通州,徙濠州,再迁太常博士。
河北水,选知滨州。代还奏:“农器有算,非所以劝力本也。”遂诏天下农器皆勿算。擢提点两浙刑狱,迁尚书祠部员外郎。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②,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③,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若,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蜀贼李顺叛,执送阙下,左右称贺。既而属御史台按之,非是,贺者趣具顺狱,夷简曰:“是可欺朝廷邪?”卒以实奏,忤大臣意。岁蝗旱,夷简请责躬修政,严饬辅臣,思所以共顺天意;及奏弹李溥专利罔上④。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
赵安仁为御史中丞,夷简以亲嫌,改起居舍人、同勾当通进司兼银台对驳事,使契丹,还,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进龙图阁直学士,再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夷简与鲁宗道验治,允恭诛,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⑤。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今天下之政在两宫,惟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圣德,所以报先帝者,宜莫若此也。”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迁尚书礼部侍郎、修国史,进户部,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景灵宫使。玉清昭应宫灾,太后泣谓大臣曰:“先帝尊道奉天而为此,今何以称遗旨哉。”夷简意其将复营构也,乃推《洪范》灾异以谏,太后默然。因奏罢二府兼宫观使。进吏部,拜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史成,辞进官。
天圣末,加中书侍郎。章懿太后为顺容,薨,宫中未治丧,夷简朝奏事,因曰:“闻有宫嫔亡者。”太后矍然曰:“宰相亦预宫中事邪?”引帝偕起。有顷独出,曰:“卿何间⑥我母子也?”夷简曰:“太后他日不欲全刘氏乎?”太后意稍解。有司希太后旨,言岁月葬未利,夷简请发哀成服,备仪仗葬之。
大内火,百官晨朝,而宫门不开。辅臣请对,帝御拱辰门,百官拜楼下,夷简独不拜。帝使人问其故,曰:“宫廷有变,群臣愿一望清光⑦。”帝举帘见之,乃拜。诏以为修大内使,内成,进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辞仆射,乃兼吏部尚书。
初,刘涣上疏请太后还政,太后怒,使投岭外,属太后疾革,夷简请留之。至是,涣以前疏自言,帝擢涣右正言,顾谓夷简:“向者枢密院亟欲投涣,赖卿以免。”夷简谢,因曰:“涣由疏外故敢言,大臣或及此。则太后必疑风旨自陛下,使子母不相安矣。”帝以夷简为忠。
郭后以怒尚美人,批其颊⑧,误伤帝颈。帝以爪痕示执政大臣,夷简以前罢相故,遂主废后议。仁宗疑之,夷简曰:“光武,汉之明主也,郭后止以怨怼坐废,况伤陛下颈乎?”夷简将废后,先敕有司,无得受台谏章奏。于是御史中丞孔道辅、右司谏范仲淹率台谏诣閤门请对,有旨令台谏诣中书,夷简乃贬出道辅等,后遂废,加右仆射,封申国公。
王曾与夷简数争事,不平,曾斥夷简纳赂市恩。夷简乞置对,帝问曾,曾语屈,于是二人皆罢。夷简以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许州,徙天雄军。未几,以右仆射复人相,逾年,进位司空,辞不拜,徙许国公。时方饬兵备,以判枢密院事,而谏官田况言总判名太重,改兼枢密使。
契丹聚兵幽蓟,声言将入寇,议者请城洛阳。夷简谓:“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或曰:“此虚声尔,不若修洛阳。”夷简曰:“此子囊城郢计也。使契丹得渡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乃建北京。
未几,感风眩,诏拜司空、平章军国重事。疾稍间,命数日一至中书,裁决可否。夷简力辞,复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今翦以赐卿。”三年春,帝御延和殿召见,敕乘马至殿门,命内侍取兀子舆⑨以前。夷简引避久之,诏给扶毋拜。乃授司徒、监修国史,军国大事与中书、枢密同议。固请老,以太尉致仕,朝朔望。既薨,帝见群臣,涕下,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其后元昊反,四方久不用兵,师出数败;契丹乘之,遣使求关南地。颇赖夷简计画,选一时名臣报使契丹、经略西夏,二边以宁。然建募万胜军,杂市井小人,浮脆不任战斗。用宗室补环卫官,骤增奉赐,又加遗契丹岁缯金二十万,当时不深计之,其后费大而不可止。郭后废,孔道辅等伏閤进谏,而夷简谓伏閤非太平事,且逐道辅。其后范仲淹屡言事,献《百官图》论迁除之敝,夷简指为狂肆,斥于外。时论以此少之。
夷简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然所斥士,旋复收用,亦不终废。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后配食仁宗朝,为世名相。始,王旦奇夷简,谓王曾曰:“君其善交之。”卒与曾并相。后曾家请御篆墓碑,帝因惨然思夷简,书“怀忠之碑”四字以赐之。有集二十卷。
《宋史》卷三一一
〔注 释〕
①试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参加体用科的材识和茂名两项考试。②期会:限期完工。③亡命:逃跑。④罔上:欺骗皇上。⑤神主:死者的牌位。⑥间:离间,挑拨。⑦一望清光:望见皇帝之面。⑧批其颊:打耳光。⑨兀子舆:只安装一把椅子的简易小轿。
〔相关史料〕
冯亮善相人,为夔路监司日,吕文靖父为州职官,一见文靖即许以女嫁之。其妻曰:“君尝谓此女为国夫人,何为与选人子?”亮曰:“此所以为国夫人也。”
《孙公谈圃》
试场所问本经义疏,不过记出处而已。吕申公试卷,问:“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所谓四者何也?”答曰:“其行己也恭云云,谨对。”试卷不誊录,考官批于界行之上:能记则曰通,不记则曰不,十问之中四通则合格矣。其误记者,亦只书曰不全,不能记则曰对未审,谨对。
《燕翼贻谋录》
含桃阁在旧濠州厅。宋梅询为守,吕夷简为倅,相得甚欢,以此为憩游之地。
《凤阳府志》
祥符未,王沂公知制诰。一日见王文正公,问:“君识吕夷简否?”沂公曰:“不识。”退而访之。吕公时为太常博士,通判滨州,人多称其才。他日复见文正,问如初。沂公具所闻以对,文正曰:“此人异日与舍人对秉钧轴①。”沂公曰:“何以知之?”文正曰:“吾亦不识,但以奏请得之。”沂公曰:“奏请何事?”文正曰:“如不税农器等事。”沂公姑应之。及丁晋公败,沂公引为执政,从容道文正语,二公皆嗟叹。”
《龙川别志》
吕夷简通判蜀中,厅宇素有鬼物,号榆老姑,乃榆木精。其状一老丑妇人,常出厨间,与群婢相偶,久亦不以为怪,常谓公他日必大贵。一日忽怀妊,群婢戏之,自言非久当产,遂月余不至。至则云己产矣,请视之,后园榆木生大赘乃是,视之果然。
《诗话总龟》
吕许公当国,太后临朝,仁宗尚幼,公能协两宫无纠毫之隙②。及许公薨,仁宗痛哭久之,曰:“吕夷简死,谁能办大事者?”张安道奉勅撰许公神道碑,其家欲言和协二宫事。安道于上前质其虚实,上不喜曰:“吾不复记此事。”良久,曰:“明肃章献尝自言梦周王祐(为宋真宗长子,早夭)来告,将复生荆王宫。时允初生(允,荆王少子),所谓五相公者,太后欲取入宫养之,吕夷简争之乃止。”上所言如此,则许公信有力焉。
《龙川别志》
张邓公、吕许公同作宰相。一日退朝,仁宗独留吕公,问曰:“张士逊久在政府,欲与一差遣出去。”吕公曰:“士逊出入两朝,亦颇宣力。”仁宗曰:“恩命如何?”吕公曰:“与除静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知许州。”仁宗曰:“不亏他否?”吕公曰:“圣恩优厚。”吕公既退,张、吕亲姻也,私焉,曰:“主上独留公,必是士逊别有差遣。”因祈以恩命。吕沈吟久之,曰:“使弼,使弼。”(此语未可解)张亦欣然慰望。是日张公打屏閤内物已过半矣,明日令院子尽搬閤内物色归家,更不趋待漏院③,只就审官东院待漏。既入朝,张公唯只候宣麻,吕公唯准备押麻耳。忽堂吏报吕公曰:“相公知许州。”吕公大惊,于是张公押麻,乃吕公除静江军节度知许州也。
《谈苑》
〔注 释〕
①对秉钧轴:钧轴指宰相,此句意为共同执掌宰相大权。②无纠毫之隙:没有丝毫矛盾。③待漏院:指朝房,百官等待上朝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