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列传

卷三十五

诸葛亮列传

诸葛亮,青史以降最光华夺目,充满传奇的人物,他以震烁古今的宏志才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又以惠泽荆益的文治武功,于乱世中缔造一个帝国。诸葛亮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心目中最完美的道德偶像,他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传承了士人最高尚的道德理念。

三顾茅庐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曾任太山郡丞。诸葛亮幼年丧父,跟随叔父诸葛玄。诸葛玄曾在袁术手下为官,后来投奔了荆州牧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便隐居,耕种田地,其人身高八尺,喜好吟诵《梁父吟》。他常常自比管仲、乐毅,而当时的人都不以为然,只有少数有识之士知道他真的有如此才能。刘备屯兵新野的时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诸葛孔明是卧龙,您想见他吗?”刘备说:“您把他带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亲自去拜访,不能让他屈至,您应该去见他。”刘备于是到隆中见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屏退他人,对诸葛亮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我不自量力,想重申大义于天下,只是我的才智和计谋短浅,总是失败,以至于到了今日这般地步。可是我的志向却没有改变,您认为我该怎么办呢?”

诸葛亮说:“自董卓之乱以来,豪杰并起,占据州郡者不可胜数。当初的曹操与袁绍相比,无论名望还是兵力都处于劣势,但他最终战胜了袁绍,其中原因不是天命,而是人谋。如今曹操已经坐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您不能与他争锋。孙权占据江东,算起来已然历经三世,国内地势险要,百姓也都依附于他,贤德的人为他所用,这也是不能图谋的。而荆州北据汉沔、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是用兵的地利之地,而它的主人却守不住,这正是上天赐给您的,您没想过得到荆州吗?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高祖皇帝在这里发迹,成就帝王霸业,而镇守益州的刘璋懦弱而不明事理,其北面的汉中张鲁,国富民强,他却不知道体恤百姓,那里的贤明之士都渴望得到明主。您既是汉室宗亲,又信义扬于四海,思贤若渴,如果能得到荆州、益州,利用地势,和周边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对外结交孙权,对内修明政治,一旦天下局势有变,便可派一名上将在荆州出兵,攻击宛城和洛阳,您自己带领益州将士从秦川出兵。这个时候,百姓自然会提着饭食与汤水来欢迎将军。如果真能这样,则可成就霸业,复兴汉室。”

刘备深感折服,与诸葛亮的关系亲密友好,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的不满。刘备便对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就好像鱼得到水,你们什么也别说了。”

初出茅庐

刘表的长子刘琦也十分看重诸葛亮。刘表不喜欢刘琦,这使得刘琦很惶恐,他多次向诸葛亮求救,都被诸葛亮拒绝了。刘琦便想了个办法,他请诸葛亮到家中后园游玩,登上一座高楼,宴饮之时,刘琦命人撤去梯子,然后对诸葛亮说:“现在你我上不至天,下不至地,您说出的话只有我一个人能听到,现在您能教我了吗?”诸葛亮回答道:“公子不见晋国公子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生吗?”刘琦如醍醐灌顶,找了个机会离开荆州治所,避开了灾难。曹操占据荆州后,发兵攻袭刘备,刘备逃到夏口。诸葛亮说:“如今形势紧迫,只能向孙权求救了。”当时,孙权的军队屯兵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坐观曹刘成败。

诸葛亮见到孙权后对他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起兵占据江东,刘豫州也在汉水以南招募军队,与曹操一同争夺天下。如今曹操得到荆州,威震四海。刘豫州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逃到这里。将军您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再作决定吧。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曹操抗衡,那就早点与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那就按兵束甲,投降曹操。可是您现在表面服从曹操,心里却犹疑不决,事情如此紧急,您却不能决断,很快就会大祸临头。”孙权问:“如果真的如您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呢?”诸葛亮说:“从前的田横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能坚守气节,不屈服,何况刘豫州是汉室贵胄,英才盖世,众人仰慕他,就像河水最终要流入大海一样。如果最终败给曹操,那是天命如此,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投降。”孙权听罢勃然大怒,说:“我绝对不能让东吴土地上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我决定了与之对抗。只有刘豫州才能抵挡曹操,可是刘豫州刚刚吃了败仗,该怎么和曹操抗衡啊?”

诸葛亮回答:“刘豫州虽然在长坂打了败仗,可还有很多剩余的将士,此外关羽、刘琦处各有精兵不下万人。曹操虽然人多,但劳师远征,士兵疲敝,追击刘豫州时一日一夜竟然行军三百余里,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犯了兵家大忌。再者,曹操将士都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战。此外,曹操虽然得到荆州,但荆州人都是迫不得已才归降的。现在将军您如果能派遣猛将带领数万兵马与刘豫州合作,一定能大破曹操。一旦曹操战败,必然回师向北,如此荆州、东吴的势力就会变强,三足鼎立的政治局势就会形成。成败之机,就在今日。”孙权大悦,当即派遣大将周瑜、程普、鲁肃带领三万水师,跟随诸葛亮去见刘备。共同对抗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带兵回到邺城。刘备乘势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都统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收税赋,充实军队。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应刘璋之邀请,带兵进驻益州,留下诸葛亮和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在葭萌关与刘璋开战时,诸葛亮与大将张飞、赵云等率兵渡江,占领了很多郡县,然后与刘备会师,共围成都,迫使刘璋投降。平定成都后,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刘备外出征战的时候,总是留下诸葛亮镇守成都,而诸葛亮也总能为刘备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军备。

建安二十六年(221),刘备手下众人劝刘备称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说:“昔日耿纯劝世祖皇帝即位时说:‘现在天下英雄都希望有所归宿,如果您不听从大家的建议继承大位,那么大家就会各自去找别的主人,不再跟随您了。’世祖皇帝深以为然,便答应了。现在的形势,曹丕篡位,天下无主,您是刘氏后代,继承皇位也是应该的。那些劝您即位的士大夫们也是想效仿耿纯建功立业啊。”于是刘备称帝,封诸葛亮为丞相,总管尚书台的事务,并授予符节。

受命托孤

章武三年(223),刘备在永安病危,从成都把诸葛亮招来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华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业。如果我的儿子可以辅助,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成才,你就取而代之吧。”诸葛亮流泪说:“臣一定竭尽股肱之力,忠心尽节,至死不已。”刘备写诏书给后主刘禅:“你今后和丞相相处,对他就要像对父亲一样。”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领益州牧。蜀国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一人裁决。诸葛亮治蜀,第一件事便是与东吴重新结盟,解除后顾之忧。

诸葛亮像

在《三国志》中,陈寿对这位最富传奇色彩的三国人物作了破格处理,进行了大段评说,称他为“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兵南征,秋天时便平定了西南的叛乱。诸葛亮在南中的时候,连连大捷,俘获了孟获。诸葛亮让孟获参观蜀军军营,之后问道:“这支队伍怎么样?”孟获回答说:“先前我不知道虚实,所以打了败仗,现在承蒙您让我观看军营陈列,如果你们蜀军只是这样的话,我取胜也很容易。”诸葛亮笑了笑,便放他回去,重新再战。如是七擒七纵,诸葛亮还要放了孟获。这一次,孟获不肯离开,说:“您真是天威,南人不再叛乱了。”就这样,诸葛亮彻底平叛了南中的叛乱。

之后,诸葛亮仍然任用当地的渠帅来治理南中。有人建议诸葛亮另行安排官员。诸葛亮说:“第一,如果留下外人治理,就要同样留下兵马镇守,这部分军粮用度的问题却解决不了;第二,经过这场战争,很多夷人死了父兄,如果留下外人,却没有镇守的兵力,就一定会成为隐患;第三,夷人有自己的规矩法度,留下外人,终不能得到夷人的信任。如今我不想在南中留下镇守兵力,不想运粮到这里,现在南中的纲纪刚刚稳定,夷、汉之间刚刚能够和平共处,所以不能留下外人。”

北伐中原

平定南中之后,又经过几年的休整,蜀国国家富饶,诸葛亮便将治国重点放在军事上,为北伐中原做准备。建兴五年(227),诸葛亮驻军汉中,挥军北上,临行前上表后主,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出师表》。诸葛亮首先屯兵沔阳,翌年春天造势要从斜谷道(利用秦岭发源的褒水和斜水河谷开辟的道路)出兵取郿城,派大将赵云、邓芝为疑兵,占据箕谷,引来魏国大将军曹真领兵抗拒。诸葛亮却亲自率军攻打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其军队队列整齐,奖罚明肃,军法严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投降,关中大震。

魏明帝亲自西镇长安,派大将张郃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督军在前,与张郃在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展开大战。此役,马谡不听诸葛亮军令,导致失败。诸葛亮只能将所得的四个郡的居民迁入汉中,然后退兵。诸葛亮按军法杀了马谡,然后上疏给后主刘禅:“臣本没有什么才华,却做了统帅,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以至于出现街亭马谡违抗军令的事情。追究起来,责任在我,我用人不明。春秋大义,军队失利当责罚主帅,所以应当由我来承担责任。臣请求自贬三等,引以为鉴。”后主刘禅贬诸葛亮为右将军,代理丞相职务,一切如从前一样。这年冬天,诸葛亮再次从散关(今陕西宝鸡)出兵,兵围陈仓。魏国大将军曹真与之鏖战,最后,诸葛亮因粮草接应不上而被迫退兵。魏国大将王双乘势追击,双方交战,诸葛亮大破敌军,斩杀王双。

建兴七年(229),诸葛亮派陈式攻打武都、阴平。曹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兵抵御,诸葛亮带兵来到建威,郭淮退兵,由是平定了这两个郡。后主刘禅下诏:“街亭之失,主要责任在于马谡,而你却主动承担了责任,深自贬抑。前年出师,杀了王双,今年又打败了郭淮,收降氐族和羌族,以及武都、阴平二郡,威震魏国,功勋显著。如今天下骚乱,祸首未除,你身负重任,关系举国之重,却长期这样自我贬抑,不利于彰显弘烈。现在我恢复你丞相的职位,你不要推辞。”

鞠躬尽瘁

建兴九年(231),诸葛亮再次出祁山,制作木牛运输粮食。这次曹魏迎战的将领是张郃。在交战中,蜀军射杀张郃。建兴十二年(234)春天,诸葛亮率领大部兵马从斜谷出兵,制作流马运输军粮,很快占据了武功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与司马懿隔着渭水对阵。诸葛亮最担忧的就是粮草供应不济,导致功亏一篑,所以这一次,他分兵在当地屯田,做长久驻军之计。诸葛亮所部范围内,农民与士兵和平相处,百姓安乐,士兵秋毫无犯。就这样,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了百余日。一次,诸葛亮派遣使者到司马懿军营。司马懿询问诸葛亮的饮食起居,使者说:“诸葛公每天睡眠很少,军中责罚二十以上的他都要亲自处理,吃的饭不过数升。”司马懿说:“诸葛亮命不长久了。”

这一年的八月,诸葛亮病逝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退兵后,司马懿察看其留下的营垒,不禁感叹:“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按照诸葛亮的遗命,他被安葬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因山为坟,墓冢很小,只能容纳棺木。下葬的时候,诸葛亮穿着当季的衣服,没有任何随葬品。诸葛亮生前曾经上表给后主刘禅说:“我家在成都有八百棵桑树,薄田十五顷,家中子弟衣食无忧。我在外没有其他什么收入,随身的衣食都是做官的俸禄,不会再求别的利益。待我死的时候,不令家内有多余的帛,外边有盈余的财富,绝不会辜负陛下。”直到诸葛亮去世,一切就像他生前所说一样。诸葛亮长于巧思,发明制作了连弩、木牛流马等武器工具,同时还擅长兵法,他作的八阵图,深得兵法要义,其言传身教可为后世典范。

诸葛亮威名著于四海。景耀六年(263),蜀朝廷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同年,魏国将领钟会征蜀,亲自到诸葛亮庙拜祭,并命令士兵不得在诸葛亮庙附近征采。东吴文人的一篇读书笔记中记载,诸葛亮在兵出散关之前曾上表给后主刘禅,表中最后说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正是诸葛亮忠贞一生的写照。

盖世奇才

晋代史学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给晋武帝的上疏中这样描写诸葛亮:诸葛亮年少的时候便有卓然不群的才华,英伟霸气的器量,身高八尺,容貌英俊伟岸,当时的人们便认为他绝非常人。当时正值乱世,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避难荆州,躬耕于田野,不求闻达。左将军刘备知道诸葛亮有非凡的才华,便三顾茅庐。诸葛亮深感刘备的英武杰出,便以赤诚之心与之相交。魏武帝南征荆州的时候,刘琮举州投降,而刘备当时将寡兵微,无立锥之地。当时的诸葛亮只有27岁,便献奇策,只身出使东吴,向孙权求援。孙权既钦慕刘备,又被诸葛亮的奇伟儒雅折服,对他深深敬重,当即派兵三万资助刘备。刘备用这三万兵与魏武帝交战,大破武帝,乘势连战连捷,荡平江南。后来刘备向西入主益州,任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刘备去世时,他的儿子年幼,蜀国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做主。于是,他对外联合东吴,对内扫平南越,立法施度,整备军戎,制作机械,物尽其用,法令严明,赏罚必信。没有作恶的绝不惩罚,没有行善的绝不褒奖,最终蜀国没有奸佞的官吏,人人自律,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诸葛亮素有大志,他的志向在于进则龙骧虎视,吞并四海,退则自保边疆,威震天下。他一直都很清楚,他死之后,蜀国不会再有能够出兵中原,抗衡魏、吴的人,所以他连年用兵。青龙二年(234),诸葛亮率众出武功,分兵屯田,本来是想在此长久驻军。秋天,诸葛亮病逝,黎民百姓无不追思。至今梁、益之地的百姓还常常追述诸葛亮的事迹,纵然是百姓歌颂召公、子产也不过如此。孟子曾说过:“用劳逸结合的方式驱使百姓的,虽然劳苦,百姓也不埋怨;以生存之道杀人的,纵然被杀也不愤恨。”诸葛亮就是这样。现在有些人说诸葛亮文采不好,过于叮咛周全。我认为,昔日的大贤咎繇言辞简略而雅致,圣人周公则繁琐而周到,为什么呢?因为咎繇与舜、禹这样的明君谈话,而周公则是与无知群下谈话。诸葛亮所言,都是对凡俗众人说的,因此文采欠佳。然而其言教,都能有所裨益,行文中也能感受到他的公诚之心,这足以让人知道他的道理,对当世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