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宗赵扩皇后杨氏:容颜过人心机深,费尽心机夺后位

宋宁宗赵扩皇后杨氏:容颜过人心机深,费尽心机夺后位

宋宁宗赵扩的皇后杨氏出身低贱,却美貌过人、心机深沉,这才坐上了皇后的位子。

1162年,杨氏出生了。杨氏的母亲擅长音乐、歌唱,是德寿宫乐部的一员。于是,小小年纪的杨氏就与母亲一同入宫了,在宫中做了一个杂剧演员。古时候的杂剧演员可不像现在的演员一呼百应,地位是非常低贱的。杨氏也知道自己出身低,于是十分努力,偷偷请人教她识字,还浏览史书。当杨氏的母亲生病回家后,杨氏却凭借着自己的心机与聪慧,小小的年龄就留在了宫中,还分到了吴太后的宫中做侍女。

杨氏很会说话,深得吴太后的怜爱,于是有些宫女就嫉妒她。有一次,这些宫女趁着吴太后洗澡的时候,怂恿杨氏穿戴太后的衣冠,想借此陷害她。没想到,吴太后并不以此为意,还说那些宫女:“你们这些人不要小瞧了她,或许有一天她真的会穿上皇后的凤冠霞帔!”

宋宁宗赵扩还是太子的时候,经常到吴太后宫中请安,就看到了姿容出色的杨氏,频频暗送秋波。吴太后见此,便将杨氏赐给了赵扩。

杨氏一路受宠,晋封之路很快。1195年,杨氏被封为平乐郡夫人;1197年,又被封为婕妤、婉仪;1199年,被封为贵妃。

到了1200年,赵扩的皇后韩氏病逝了,于是整个后宫就掀起了争夺皇后宝座的风波。当时,赵扩身边最受宠的就是杨氏和曹美人了。虽然赵扩有心立杨氏为后,但是朝臣都在支持曹美人,尤其是拥立赵扩为帝的权臣韩侂胄也支持曹美人。赵扩不便直接拒绝,这件事情只好暂放不提。

不过,杨氏却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她看似不争皇后之位,却暗暗做了准备。一次,杨氏假意提出要与曹美人一较高下,要求各设酒宴,邀请赵扩来吃,当晚赵扩临幸了谁,谁就获胜了。杨氏还故作谦让,让曹美人先去邀请赵扩。曹美人不知道这是杨氏的计谋,欣然应约。

当天,曹美人准备了精致的菜肴,在精心梳妆打扮后,亲自邀请赵扩来她的宫中吃饭。赵扩如约而来,二人举杯对饮,彼此都很高兴。正当曹美人要邀请赵扩入睡时,杨氏却突然来了。赵扩为了表示自己没有厚此薄彼,就与杨氏一起往她的宫中走去了。在杨氏的宫中,赵扩又喝了很多酒,在酩酊大醉之际,杨氏乘势提出立后之事,赵扩便一口应允了。接着,在附近伺候的宫娥马上捧着准备好的纸笔,在杨氏含情脉脉的注视下,赵扩提笔写道:“立贵妃杨氏为皇后。”就这样,杨氏如愿以偿,在1202年被册立为了皇后。

杨氏做了皇后后,还不忘吴太后当年的栽培之恩,就在自己寝宫的墙壁上,贴着吴太后的同宗姓名,以示自己饮水思源、不忘恩德。

杨氏为人争强好胜,会因为自己出身微贱而感到耻辱。早在被册为贵妃时,杨氏明面上就与家人断绝了来往,只是偷偷馈赠家人财物。后来,杨氏派心腹宦官在朝臣中找了一个也是会稽人的大臣,名叫杨次山。杨氏非说这个杨次山是自己的亲兄长,只是二人因为一些原因现在才得以相认。赵扩一开始不信,后来杨氏声泪俱下,又举了许多例子加以证明,赵扩才信以为真,马上为杨次山补官。

杨氏知道宰相韩侂胄曾反对册立自己为后,对此事耿耿于怀。很快,杨氏就抓到了一个报仇的机会。

1207年,韩侂胄主张的北伐失败了,与金军的求和谈判也失败了,韩侂胄主张再度用兵。当时,朝中出现了很多反战派。于是,杨氏就指使荣王赵俨弹劾韩侂胄。赵俨是谁呢?赵括的皇子夭折后,后宫没有子嗣,赵扩就挑选了太祖的十一世孙赵与愿在宫中抚养,赐名赵俨。杨氏身为皇后,又擅于权术计谋,16岁的赵俨自然很听杨氏的话。于是,赵俨就向赵扩进言,说韩侂胄身当国家大任,却喜爱战争,执迷不悟,危害了国家。赵扩痛骂了赵俨,说他年纪还小,不懂国事。

杨氏看赵俨失败了,就从韩侂胄权势滔天、结党营私这一点出发,控诉韩侂胄。赵扩对杨氏的话并不相信,杨氏就说要找个心腹内侍去查明韩侂胄的事情。就这样,杨氏召来杨次山,秘嘱他寻找韩侂胄的把柄。恰巧朝臣中有个叫史弥远的,与韩侂胄有宿怨,于是她就联系其他反战派的人,集体向韩侂胄发难。

在上早朝的路上,史弥远等人伏兵将韩侂胄强行逮捕,押至玉津园中。期间,韩侂胄的人立刻上奏赵扩,而赵扩也没有杀韩侂胄的想法,于是就急忙下手谕,结果被杨氏拦住。只听杨氏哭诉道:“韩侂胄枉杀两国百万生灵,陛下欲要追回他,我请先死!”赵扩见此,只好收回成命。就这样,权势显赫的韩侂胄死在了杨氏的手上。

杨氏计杀韩侂胄后,赵俨成了正式的储君,改名为赵洵。史弥远也因此擢升,渐渐执掌了朝廷大权。1220年,赵洵病逝,后宫仍无生育,赵扩只得又挑选了一名宗室之子养在宫中,赐名赵竑。但是,赵竑无意间得知了史弥远与杨氏的丑事,扬言得志后要将史弥远流放到千里之外。对此,史弥远和杨氏就起了废立之心,选中了另一个宗室子弟贵诚取而代之。

1224年,赵扩驾崩,20岁的赵昀继承王位,是为宋理宗。杨氏这一年63岁,以太后之尊垂帘听政。后来,在其侄子杨石的劝说下,杨氏及早归政,赢得不少大臣的称颂。1232年,杨氏病故,享年71岁,上谥号为“恭圣仁烈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