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生平简介,洪堡历史评价,洪堡怎么死的?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1769—1859),杰出的德国科学家,近代自然地理学的奠基者,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对矿物学、地质学、生物学也有所贡献。
洪堡于1769年9月14日出生在德国柏林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少年时代起,他就喜欢昆虫花卉,热爱大自然。他的家庭却不愿意洪堡发展这方面的志趣,而想把他培养为一个政治家,在1787年送他进入奥德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学习哲学和法律。后来洪堡转入哥廷根大学。在这里,他听了著名动物学家卜卢门巴赫的课,结识了思想进步的自然科学家福尔斯特,进一步激发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他决意改变自己的专业,于1791年进了弗赖堡矿业学院。他有幸受业于著名地质学家魏尔纳的门下,在矿物学、地质学方面受到良好训练。洪堡在学生时代常去野外旅行,向大自然学习。1790年,他与福尔斯特一起,作了穿越比利时、荷兰、英国和法国的旅行,进行了各种不同性质的观察。1792年,他在矿区工作期间,又到德国南部以及意大利、瑞士进行地质学、植物学的考察。通过这些旅行考察,他写成了一些科学论文,并为他以后的大规模旅行考察奠定了基础。
1799年,是洪堡开创一生伟大事业的转折点。他获得西班牙政府同意其游历西属美洲的许可,于6月5日与法国植物学家邦普兰一起乘“毕查罗”号离开西班牙,驶向中、南美洲。1799年7月,他们到达了现在委内瑞拉的库马纳,在那里进行了一年多的考察,探寻了亚马逊河与奥利诺科河的源流,证实了二河之间通过一条支流相互贯通。1800年年底,他们到了古巴,考察了古巴岛的自然和政治经济情况。1802年到达现在厄瓜多尔的基多,他攀登了琴博腊索山的一个高达5881公尺的山峰,创造了当时登山高度的世界纪录。1802年10月,他们到达今秘鲁的利马,在此经太平洋北驶墨西哥,在墨西哥做了极为广泛的调查,深入研究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1804年3月结束考察,返归欧洲。
洪堡在中、南美洲的考察旅行,历时5年,行程数万公里。在充满危险的长途跋涉中,他观察了平原、丘陵、高山以及草原、和荒漠等不同地带的地貌、以及土壤、气候、生物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不断测量经度、高度、地磁和其他地学数据,采集各种植物、岩石标本,了解居民习俗、政治经济等社会情况。这是洪堡一生中意义最大、成果最丰富的一次考察旅行。回欧洲后,洪堡便留居巴黎,埋头分析整理这些资料,编写报告和论文,先后达20年之久。他在巴黎出版了不少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1799—1804年新大陆热带区域旅行记》30卷,《植物地理论文集》等。
洪堡的中、南美洲之行及其取得的丰硕成果,给当时的科学考察树立了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从出发去中南美考察到整理完资料,前后化了约25年时间。1829年当他60岁的时候,沙俄政府为鉴定乌拉尔矿区的价值和促进俄国的采矿业,特别邀请很有名望的洪堡前去考察。他不顾发白眼花从柏林到圣彼得堡,然后启程去乌拉尔。考察完毕后,他还去了西伯利亚、阿尔泰山、里海等地。此次亚洲之行为期半年,行程15,000公里,写有《亚洲地质和气候鳞爪》、《中央亚细亚——关于山脉和气候的研究》等著作。
洪堡回到柏林后,致力于他毕生的巨著《宇宙》一书。《宇宙》共计五卷,第一、二卷出版于1845及1847年,第三、四卷出版于1854及1858年,第五卷在他逝世后的1862年才得问世。这部巨著是他一生艰苦跋涉和辛勤研究的结晶,在科学史上被公认为不朽之作,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
洪堡的活动和成就,不仅限于旅行考察。他是一个善于思索,具有独创精神的学者,对于科学理论也卓有贡献。
气候学方面,他提出气候这个名词的一般含义是指大气的一切变化——温度、湿度、气压、风、电荷、大气纯度和能见度。他根据前人和自己所测定的世界各地温度,于1817年在一篇关于《论地球上的等温线和温度的分布》的文章中,第一个绘制了全球等温线图,因此使同纬度各地的气候可得到互相比较,亦可看出大陆气候与海洋气候的差别。
植物地理方面,洪堡考察了美洲的植物分布,采集了约6,000种植物,其中有3,500个新种。尤其重要的是,他最先发现了植物分布的水平分异性与垂直分异性,还把植物的分布和当地的气候与土壤联系起来,论述了植物如何受环境影响的问题。
地质学方面,洪堡通过火山活动过程的研究,同意火成论者的见解,认为许多岩石都是地球内部熔融物质喷溢的产物,改正了从前以为岩石全为沉积所成的观点,并指出火山现象与地壳的不稳定有关,发现了岩石有接触变质的现象。
地球物理方面,洪堡通过大量地磁测量,发现了地磁强度从极地向赤道递减的规律。
海洋学方面,洪堡对海水物理性质做了不少观察研究,在1841年对海洋温度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的现象提出了解释。由于他最先说明了沿南美洲西岸北流的秘鲁寒流的性质,所以这股寒流至今还以他的名字命名。
地理学方面,洪堡根据自己在东、西半球旅行考察所获得的资料和知识,对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现象的相互制约性,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以及地理分布的因果缘由,都有精辟的阐述,作出了理论性的科学总结,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地理学的发展。
洪堡在地学上之所以有卓越贡献,除了具有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外,与他具有自发的唯物辩证思想和重视实地考察、运用科学仪器有关。
洪堡在研究各类自然现象的时候,总是将自然界视为一个整体,各种自然现象相互联系,并依其内部力量不断运动发展,从直接观察的事实出发,运用比较法,揭示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洪堡遍历西欧、中亚和南北美洲,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一个旅行考察家像他那样携带各种科学仪器,也没有任何人能像他那样通过无数精确测量来充实自己对旅行地域的自然知识。他在前往美洲考察中,携带约40种不同器械和工具。其中有测量高度的水银气压计,有测量气温高低和空气干湿程度的温度计与毛发湿度计,有用以测量蒸发、测量天空蓝度与测量火山喷火口周围空气成分的仪器;地磁学工具有磁偏针、磁倾计和测量地磁强度的磁针;还有地形测量工具罗盘仪。为了进行天文定位,他还带有经纬仪、望远镜、六分仪、象限仪。洪堡之广泛旅行考察及使用大量仪器,不但使他得到了大量地学数据,而且也反映了他重视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唯物主义思想。
洪堡在科学上作出的成就获得了恩格斯的高度评价。十八世纪中叶以前,保守的自然观,虽然由于科学进步而受到强烈冲击,但仍然在科学中占着统治地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经指出,在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上半期已经出现了六个缺口,其中之一的主要标志便是洪堡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
洪堡终生忙于考察和著述,是一个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但他并未因此而无视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在1789年法国革命中,他只有20岁,已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追随者。在1799至1804年的中南美考察期间,他调查研究了那里的居民和他们的政治、经济状况。他亲眼看到喊价出卖奴隶,买主掰开奴隶们的嘴,根据牙齿来判断他们的年龄和健康,完全和贩卖马匹的市场情况一模一样。对此,他感到十分愤慨,而对奴隶的悲惨命运表示深切同情。他在《试论西班牙王国的政治状况》、《试论古巴岛的政治状况》和《新大陆赤道地区的旅行》等著作中,描绘了一幅西班牙殖民地的真实景象,严厉地谴责了种族主义和奴隶制度,热情地支持广大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这些著作不但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政治意义,而且今天仍是研究中、南美洲各国社会历史状况的宝贵资料。晚年的洪堡,其政治热情并未随着年龄的衰老而减退。1848年3月,当柏林人民为革命斗争中的死难烈士举行葬礼时,年将80的洪堡还与人民群众一起,走在送葬的行列中。
洪堡也是我国人民的朋友。他对于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有很高的评价。他在青壮年时代,便到处搜集有关中国的西文书藉,凡有所得无不仔细阅读。对于古代的地理著作如《禹贡》、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司马迁的《史记》尤为赞赏。他推断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水平超越了同时代的希腊、罗马。对于中国古代的几项伟大发明——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更是高度颂扬。他对中国古代的天文成就,怀有浓厚的兴趣,并将中国古代的某些天象纪录和同时代的西方纪录,进行了对比研究。
洪堡这位杰出的科学家,于1859年5月6日因得中风症长眠于柏林,终年90岁。德国为他举行了国葬。洪堡的一生在辛勤劳动中度过,他终身未娶,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不论在科学的实践方面,还是在科学理论方面,都可找到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结果。洪堡诞生于航海家库克环游世界的1769年,逝世于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不朽名著《物种起源》出版的1859年,他的一生,正好在自然科学研究的领域架起了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之间的科学桥梁。他的活动和成就,至今还闪耀着不灭的光辉。现在世界上以洪堡命名的有中亚和新西兰的山岭,美国的河流与湖泊,格陵兰的冰川,南美洲西海岸的洋流,以及众多的矿物、植物、海湾、城市,村庄和学校,甚至于月球上的环形山。在美洲的许多国家里,都为他建立了纪念碑。凡此种种,说明洪堡的事迹和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
洪堡逝世之后,除了珍贵的科学著作,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在他逝世后的第二年(1860年),德国科学院为了纪念他,建立了洪堡基金会,以资助德国学者出国进行科学研究。现在这个基金会还奖励和资助具有学术修养、造诣较深的年轻外籍学者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行学术研究。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