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静帝元善见

孝静帝元善见 

北魏孝武帝元修逃奔关中宇文泰后,北魏开始分裂为东、西魏。高欢明知元修不可能再回来,出于政治计谋,假惺惺地派和尚道荣送一封书信给元修,敦促他说: 若陛下还有归心,臣一定会率领文武百官,躬迎陛下返回洛阳。陛下若放弃国土,不恤百姓,天下君位将另有所归。臣等宁愿得罪陛下,也不敢得罪人民、社稷,望陛下三思。

过了一些日子,高欢见元修一直没有回音,便开始进行他盘算已久的计划。一开始,他并不马上推一人为帝,而是慢慢寻找一个合乎胃口的人选。他来到首都洛阳后,任命清河王元亶为大司马,负责全权处理国家政务。元亶傻乎乎地以为自己已经是皇帝,踌躇满志。衣着、出入都按天子礼仪,发布的文书称诏令,而且还狂妄地不把大丞相高欢放在眼里。高欢从洛阳返回他的大本营晋阳 (今山西太原市南) 后,向元亶递送了四十多封奏书,元亶一封也不答复,刚愎自用,唯我独尊。高欢一看这小子果然不好控制,便于永熙三年 (534) 十月率军返回洛阳。高欢一见元亶,便撕下脸面,破口大骂: “我还没有立你为天子呢! 你居然敢这样不知天高地厚! 叫你当天子还不如叫你的儿子当!”说罢,高欢把元亶的大儿子、年仅11岁的元善见推上皇位,称孝静帝,改年号为天平元年。元亶自知不妙,仓皇骑马南逃,想投奔梁朝。高欢闻讯后,派人半路把他截了回来。

东魏时期,中原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天下豪杰四起。元善见刚一即位,东边的兖州刺史樊子鹄、青州 (今山东青州) 刺史大野拔起兵,西边的宇文泰、元修等人乘东魏动乱,多次寇掠边境; 南梁特意委任元庄和为镇北将军,率军攻打东魏。这种局势,年仅11岁的元善见是无法应付的。元善见虽然年少,为事有胆有谋,而且膂力过人,他能挟住一头石狮子跃过宫墙。但父亲的遭遇,逼他不得不将自己的本性掩藏起来,苦中作乐、一切唯丞相命是从。元善见一即位,高欢对他说: 首都洛阳西近宇文泰,南临梁朝,地理位置很不安全,应该将首都迁往黄河以北的邺城 (今河南安阳北) 才安全。元善见二话没说,第三天就上路,洛阳四十万户人家同时狼狈北移,繁华的洛阳顿时成为一座空城。元善见到荒凉的邺城后不久,城里便出现了一首童谣:“可怜青雀子,飞来邺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鹦鹉子。”青雀暗指元善见,鹦鹉指高欢,邺城百姓在叹息少年天子的命运。

高欢因为是靠讨伐叛逆的尔朱氏、复辟君位起家的,所以一直不敢轻易篡位称君,表面上对元善见还是十分礼貌的。事无大小,高欢都要上奏元善见,得到许可后才敢施行。元善见每次设宴款待群臣高欢总是带头下跪祝寿。元善见去寺院做法会,高欢总是手捧香炉,一步一趋地跟在元善见的辇车后面。其它大臣见丞相如此谦恭,也都不敢对孝静帝元善见耍什么威风。天平四年(537),高欢和行台郎中阳休之等人去汾阳天池游玩,天池边有一块奇异的石头,石头上有一行模糊的条纹,看上去象 “六王三川” 四个字。高欢不知是什么意思,阳休之解释说:“六,是您的名字(高欢鲜卑名叫贺六浑);三川,是指汉、洛、伊三川。丞相应当顺应天命,自立为王”。高欢长叹道: “世人一直都说我有逆反之心,万一这事泄露出去,等于火上烧油,你就别再提这桩事了。”行台郎中杜弼有一天劝高欢尽早行禅代礼,登基称帝,不料高欢一把举起棍杖,杜弼吓得连忙逃了出去。

高欢去世后,高澄继承他的所有职位,继续垄断东魏朝政。东魏皇帝已是名存实亡,事无大小,处处受高澄掣肘。有一次,孝静帝和高澄一块去郊外打猎。孝静帝一时兴起,策马扬鞭,驰逐如飞,把高澄远远抛在后面。高澄有点不高兴,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一看丞相脸色铁青,马上追赶孝静帝,大声呼喊:“天子别跑那么快,大将军生气了!”孝静帝气得咬牙切齿,但还是不得不遵命怏怏而归。有时,孝静帝的怨气也会在某些场合不自觉地显露出来。

有一次,孝静帝宴请诸位大臣。高澄举起酒杯说: “臣下高澄敬天子一杯酒”。已有八分醉意的孝静帝乜斜双眼,讥讽高澄:“天下没有不亡的朝廷,我就是宁愿亡国也不愿受你这种小人的摆布!”高澄也毫不示弱,冲上去一把将孝静帝拎起,破口大骂:“天子,天子,狗也不如!”

高澄为了监视孝静帝举动,特意派了心腹崔季舒为中书侍郎,整天跟着孝静帝。高澄有什么事要告诉孝静帝,崔季舒代为草拟奏书,孝静帝有什么话,也是由崔季舒转述给高澄。高澄每隔几天便要问崔季舒:“元善见这白痴近来有什么动静吗?你要好好监视他,不允许他乱说乱动!”

孝静帝并非懦弱,他满腹雄略,但无法施展。身为天子,却与笼中困兽没什么两样。悲愤之余,他常咏颂东晋谢灵运的诗来解嘲: “韩亡子房奋,秦帝仲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常侍、侍讲大臣荀济听到这首诗后,明了孝静帝的心思,偷偷和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等人密谋讨伐高澄。他们在皇宫日夜挖掘秘密地道通向城外,计划和孝静帝逃出皇宫后,组织兵马,和高澄决一死战。地道挖到城门外,即将露出出口时,过路人听到脚下土地有响声,不知是怎么回事,便将此事告诉了高澄。高澄大吃一惊,全身披坚执锐,气冲冲闯进皇宫,责问孝静帝:“陛下为什么要谋反?我父子两代为国家忠心耿耿,尽职尽责,难道还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事?这大概是陛下左右的嫔妃们怂恿您这样干的吧!”高澄说罢,就要左右士兵捕杀孝静帝的嫔妃。

孝静帝怒不可遏,多日的郁闷终于发作,他厉声反问: “自古以来只听说臣下谋反,还没听说过皇上谋反。你想要谋反,尽管干好了,何必装模作样!我真恨不得把你宰了,你死了,国家就安宁。你不死,国家灭亡是指日可待的事。我自己性命都旦夕难保,那还顾得上什么嫔妃,要杀要活,随你的便!”

孝静帝义正词严的一番话把高澄驳得哑口无言。高澄一声不吭,悻悻而还。第二天,高澄明白裂痕已无法弥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孝静帝软禁起来。时机一旦成熟,就杀君篡位。

然而,天公不作美,高澄的美梦并没实现。武定七年(549)八月,正当高澄伙同杨愔、崔季舒等人在房内密谋篡位行禅礼事的时候,一个往日与高澄有私仇的厨奴——兰京,利用向高澄进饭菜的机会,把匕首塞在盘子下面,高澄一见兰京擅自进入室内,非常生气: “你这奴才,我没叫你送饭菜,你怎么敢私自闯进来!”兰京抢前一步,拔出匕首,大声喊道: “不为别的,特意来杀你!”高澄吓得屁滚尿流,慌忙钻到床底下去,兰京一把把床掀起,把高澄杀了。

高澄一死,等候多时的高澄胞弟——高洋立即继承父兄的权位,统摄朝政。孝静帝听说高澄被人刺死,心中暗喜,得意洋洋地对身边的大臣说:“高澄之死是天意啊!看来上帝是要把权力归还给我了。”话音刚落,高洋手提宝剑,率领全副武装的士兵八千多人闯进皇宫,个个手按宝剑,瞋目相对,俨然如临大敌。高洋双拳一抱,对孝静帝说: “臣下有家事还没处理完,须立即回晋阳一趟,现来告辞。”说罢昂首阔步走出皇宫。孝静帝目瞪口呆,满怀喜悦顿时化为乌有,胆战心惊地说:“这人又是一个不好对付的角色,看来我是必死无疑了!”

高洋一回晋阳,立即纠合杨愔、魏收、张亮等人筹办禅代准备事宜。一方面,叫魏收把禅代、劝进等文书草拟好; 另一方面,厉兵秣马,日夜不息。万事俱备后,高洋率领十万大军杀回邺城。张亮、赵彦深等人闯入皇宫,对孝静帝说:“五行相运,有始有终,丞相高洋德高望重,才智超人,万方归心。希望陛下仿效尧舜,禅位给丞相。”

孝静帝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他不慌不忙地答道:“高氏父子篡位之事已经酝酿很久了,既然如此,按照惯例你们先得写一份禅代制书给我。”杨愔把早已准备好的制书递上,孝静帝在制书上签名后,问杨愔:“你们把我安排到哪里居住?”杨愔答道:“丞相早已在城北为陛下准备了一套房子。”

孝静帝于是从御坐上站起,情不自禁地朗诵起范晔《后汉书》为汉献帝写的诗:“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走出昭阳殿后,孝静帝回头问道: “临走之前,我去和嫔妃们告别一下行吗?”高隆之答道: “今天的天下还象往常一样,仍然是陛下的。陛下自便。”孝静帝进入后宫,和嫔妃们抱头痛哭。孝静帝明白,这一去生死难卜,前途多舛,他叫太尉高韶把玺绶交给高洋。高洋当即行禅代礼,登基为帝,建立新朝,国号“齐”。

高洋初即位的时候,对孝静帝还比较客气,封他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在封地内可以悬挂天子旌旗,用天子年号,文书可以不称臣。孝静帝的三个儿子也都封官食邑,孝静帝整日无事,只是和妻子饮酒、赋诗,聊以解愁,日子倒还平静。一年以后,高洋根基已牢,孝静帝已成了一个累赘。天保二年(551)十二月,高洋设宴款待孝静帝,高洋在杯中偷偷下了毒药。孝静帝毫无察觉,酒入腹中,随即毒死。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害,只存一代的东魏政权在刀光剑影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