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宗李晔
唐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唐懿宗咸通八年(867)二月二十七日生于东内。十三年(872)四月,封寿王,名杰。次年,宦官杀唐懿宗的年长诸子,立12岁的唐僖宗为皇帝。皇帝年幼,政事全由中尉田令孜主之。不久,王仙芝、黄巢起义,聚众数十万,声势浩荡。寿王授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等军节度、押奚、契丹、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唐僖宗在宦官田令孜的保护下逃往成都。寿王与僖宗为同母兄弟,十分亲睦,自长安出奔至定居成都,都服侍左右,掌握兵权,很受重视。文德元年 (888),唐僖宗回到长安,不久病死。群臣议立,以吉王最贤,将立之,唯军容杨复恭请以寿王监国,三月六日,宣遗诏立寿王为皇太弟,八月,在复恭等人拥立下即帝位,时年22岁,是为唐昭宗。
一、河东用兵
昭宗即位后,攻书好文,尤重儒术,尊礼大臣,寻求治国之道,意在恢复旧业,号令天下,重振祖宗雄风,一时为中外所称。
龙纪元年 (889) 春正月,宣制大赦,中外文武臣僚都进秩颁爵。以剑南西川节度、两川招抚制置使韦昭度检校司尉,为东都留守; 以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知制诰刘崇望本官同平章政事; 以刑部侍郎孙揆为京兆尹。是年二月,割据蔡州的秦宗权被朱全忠执送长安处死。朱全忠即朱温,曾参加黄巢起义,后叛变降唐,赐名全忠,为宣武节度使。中和四年 (884) 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889年四月,朱全忠为检校太尉、中书令,进封东平王。
十一月,昭宗改名晔。时宦官杨复恭因拥立有功为两军中尉,他仿照田令孜的办法,养勇士多人为义子,使分掌兵权,号称外宅郎君,又养宦官600人为义子,使作诸道监军,宦官仍然专权,只是田令孜换成了杨复恭。太常博士钱珝、李绰等奏请限制宦官。唐昭宗亦憎恶杨复恭专权,宰相孔纬、张濬也劝昭宗削弱宦官的权力。这样便形成了皇帝与朝官结合和宦官相冲突的局面。
大顺元年(890)二月,宣武节度使朱全忠进位守中书令。四月,李克用遣大将安金俊率师攻云州。朱全忠奏请朝廷下令讨伐李克用。昭宗犹豫不决,宰相杜让能、刘宗望深以为不可,另两位宰相张濬、孔纬想借助朱全忠的兵力斥逐杨复恭,力主用兵河东。昭宗迟疑了多时,终于采纳了张濬等人的建议,企图借对李克用用兵的胜利来消灭宦官。
李克用,沙陀部人。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曾杀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据云州。后为唐军所败,逃入鞑靼。黄巢攻克长安,李克用率沙陀兵镇压黄巢。他攻破长安,被唐任命为河东节度使。此后,割据跋扈,成为与朱全忠相抗衡的主要力量。朱全忠奏请讨伐李克用,是出自自己的利益,并非为唐昭宗着想。唐昭宗同意讨伐李克用,则企图借此驱逐宦官势力。这种离心倾向也就成了这次用兵失败的重要因素。
昭宗决定对河东用兵后,下诏革去李克用的官爵,任命张濬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京兆尹孙揆为副; 以华州节度使韩建为北面行营招讨都虞侯、供军特使; 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为太原东南面招讨使,成德军节度使王镕为太原东面招讨使; 幽州节度使李匡威为太原北面招讨使。六月,张濬会诸军于晋州 (治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县),李克用派李存孝攻晋州。存孝系克用养子,骁悍异常,接战不久即生擒副都统孙揆,解送克用。克用企图招降孙揆,许为河东副使,揆奋然痛骂,克用乃锯杀孙揆,揆至死骂声不绝。张濬闻孙揆被擒,复出城迎战,又复败绩,最后弃城而逃。891年,唐昭宗贬斥张濬、孔纬,下诏恢复李克用全部官爵,使归晋阳,未几,又加克用中书令,唐昭宗对河东用兵失败了。
河东用兵,非但没有削弱宦官的势力,反而削弱了朝官反对宦官的信心,许多朝官不敢再出头反对宦官了。河东用兵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戡定邠宁
唐昭宗不愿成为宦官的傀儡,便直接和宦官头子杨复恭发生了冲突。大顺二年(891) 九月,唐昭宗让杨复恭以大将军致仕。复恭怒,称病不受诏。十月,天威军使李顺节率禁兵讨伐杨复恭,复恭养子玉山军使杨守信以兵相拒,列阵于昌化里。昭宗陈兵自卫以俟变,相持至晚,不战而退。昭宗发兵攻杨复恭私宅,宰相刘崇望亦鼓励士兵进攻,是夜,杨守信拥兵护卫杨复恭出京师,且战且行,出通化门,逃往汉中,在汉中起兵反抗昭宗,最后失败。在讨伐杨复恭的斗争中,李顺节立有战功,颇受恩宠。李顺节恃恩恣横,出入常以兵杖自随,宦官西门君遂和刘景宜惧怕其专权,危及自己的利益,便入奏昭宗,请除顺节,昭宗也恐怕顺节好勇作乱,允许了西门君遂、刘景宜的意见,设计除掉了李顺节。百官奉表称贺,昭宗也十分高兴,改元景福。但是,西门君遂又成了宦官的首领,宦官专权的局面仍未打破。
景福元年 (892),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州王行瑜、华州韩建、同州王行约、秦州李茂壮等五节度使相继上书,言兴元杨守亮纳叛臣杨复恭,请出本军讨伐,自备军需,只请任命李茂贞为山南招讨使。昭宗接览各表,召集群臣朝议,一致认为李茂贞若得山南地区,势力太大,难以制驭,不可允许。唐昭宗也害怕李茂贞势力过大,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没有同意五节度使的请求,只是颁诏慰谕。
李茂贞闻知昭宗不许五节度使的要求,暴跳如雷,遂与王行瑜发兵攻取兴元,仍坚持要求加山南招讨使的名义。昭宗再次召集朝臣会议,宰相多面面相觑,不敢言语,唐昭宗无奈,只好任命李茂贞为招讨使。李茂贞见昭宗让步,更是肆无忌惮,率军攻取汉中,并写信给宰相杜让能、中尉西门君遂,词语诟詈,凌蔑王室。唐昭宗心不能容,却也无能为力。
李茂贞进取兴元后,自请镇守兴元。景福二年 (893),唐昭宗改任李茂贞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并要他让出凤翔节度使,专任山南西道兼武定 (治洋州,今陕西洋县) 节度使,李茂贞恃兵不从,表章不逊,深诋时政,昭宗看后十分气愤,欲加兵问罪,使宰相杜让能筹划军事,使宗室诸王李嗣周为京西招讨使,准备出兵进攻凤翔。宰相崔昭纬和杜让能有隙,企图排挤杜让能,便暗中和李茂贞勾结,传递朝廷信息,结果,李嗣周率禁军3万往凤翔,被李茂贞等中途截击,王师溃散。李茂贞乘胜进逼京师,表列杜让能罪状,要求昭宗诛杀杜让能。唐昭宗杀西门君遂等三个大宦官,劝说用兵与杜让能不相干,是西门君遂等人的主张。李茂贞坚持不杀杜让能就不退兵,崔昭纬又从中怂恿,唐昭宗只好杀杜让能。十一月,使李茂贞守中书令,进封秦王,兼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从此,李茂贞、王行瑜等节度使恃兵恣横,凌弱王室,对昭宗动辄斥责,颇有问鼎之志,他们实际上成了唐朝的主人。
乾宁元年(894),唐昭宗欲任命李磎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昭纬怕李磎分权,指示其党羽出面反对,知制诰刘崇鲁言李磎奸邪,党附内官,不可居宰相之位。由是制命不行。崔昭纬的党徒崔胤却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乾宁二年(895) 初,河中节度使、琅邪郡王王重盈卒,三军立重荣子行军司马王珂知留后事。王重盈子陕州节使王珙、绛州刺史王瑶举兵讨王珂,上书诉珂冒姓,非重荣子。王珂为李克用的女婿,李克用便上章言王重荣有功于国,其子珂宜承袭。邠州王行瑜、凤翔李茂贞、华州韩建则支持王珙、王瑶,亦各上章,言王珂螟蛉,不宜缵袭。昭宗以先允克用之奏,对李茂贞等人的上奏未置可否。五月,李茂贞、王行瑜、韩建各率精甲数千人入觐,京师大恐,人皆亡窜,吏不能止。此时,李磎已被立为宰相,并为唐昭宗所信任。崔昭纬十分妒忌,便使人告诉王行瑜,说李磎在朝可能学杜让能用兵。李茂贞、王行瑜便迫使昭宗贬杀宰相李磎和韦昭度,并同谋废昭宗,另立吉王保为帝。这时,李克用起兵太原,声称要保卫朝廷,讨代三镇,废立之谋才被迫废止。
七月,李克用斥责李茂贞、王行瑜等称兵诣阙之罪,举军渡河讨伐。李茂贞欲劫唐昭宗到凤翔,王行瑜欲劫昭宗到邠州,两人发生争执,相互用兵,同州节度使王行实也弃郡入京师,并纵火剽东市,京师大乱,昭宗乘乱出京城,逃入终南山,并任用诸王李知柔为宰相兼京兆尹,传诏李克用,令监太原行营兵马,出兵讨代王行瑜。
八月,李克用已发前锋至渭北,不久进攻邠宁。十一月,王行瑜与其妻子部曲500余人溃围出奔,至庆州,行瑜为部下所杀,并其家200口,诣行营乞降。李茂贞闻之惧怕,上章请罪。唐昭宗怕李克用兵势欺主,不许进兵。以李克用为太师、中书令,进封晋王,改赐 “忠贞平难功臣”。李克用明白唐昭宗的用意,班师太原。
三、傀儡皇 帝
乾宁三年 (896),朱全忠荐张濬为宰相,唐昭宗将加任命,李克用上章反对,声称张濬早上为相,我晚上就率军到宫门,昭宗害怕,只好下诏和解。六月,李克用率沙陀兵五万攻魏州,大掠其六郡,陷成安、洹水、临漳十余邑。凤翔李茂贞也绝朝贡,欲谋犯阙。唐昭宗令诸王分守安圣、捧宸、保宁、宣化等四郡,以卫近畿。不久,李茂贞率兵进逼京城,覃王率军抵抗,王师失利。李茂贞入京师,烧掠抢杀,宫殿和商店遭到严重破坏。李克用因去年昭宗不许其攻凤翔,而不肯出兵相救,唐昭宗急忙向太原告急,自己也准备逃到太原去。行至渭北,华州韩建派人劝昭宗到华州,昭宗应允,授韩建京畿都指挥、安抚制置、催促诸道纲运等使。昭宗进驻华州,从而落入韩建手中。
唐昭宗贬斥崔昭纬的党羽宰相崔胤,崔胤向朱全忠求援,朱全忠上表言崔胤不宜去相位,昭宗怕得罪朱全忠,只好再任崔胤为宰相。从此,崔胤和朱全忠里外勾搭在一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乾宁四年(897)二月,华州防城将花重武告宗室睦王等八王欲谋杀韩建,拥昭帝至河中。韩建得知,逼迫昭宗下令解散诸王所率领的禁军,昭宗不得已,皆听之。韩建囚八大王于别第,杀捧日都头李筠,从此昭宗的侍卫部队丧失殆尽。三月,韩建进封昌黎郡王,改赐“资忠靖国功臣”。韩建为了进一步控制唐昭宗,以诸王谋逆为名,与知枢密刘季述矫制发兵,围诸王所居十六宅,通王、覃王以下11王及其侍者,无长少皆被杀。昭宗宠信的太子詹事马道殷、将作监许岩士也被韩建所杀,如此一来,昭宗失去了依靠,成了真正的 “孤家寡人”。
光化元年 (898),朱全忠向唐昭宗提兼领郓州,欲自大其权。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则欲吞噬河朔,并派其子刘守文将兵袭沧州。面对群雄竟起的局面,韩建怕朱全忠来夺唐昭宗,便送昭宗回长安。
光化二年 (899)二月,幽州节度使刘仁恭驱燕军10万,进攻山西、河北,陷贝州,大杀掠,投尸清水,为之不流。三月,朱全忠遣大将张存敬率师援救,大败燕军,生擒燕将单可及,仁恭父子仅以身免,自魏州至沧州五百里间,僵尸相枕,惨不忍睹。
朱全忠打败刘仁恭后,为了进一步扩大势力,又奏请昭宗任命自己的党羽李罕之为孟州刺史,丁会为泽、潞等节度使。朱全忠还和朝中宰相崔胤相勾结,排斥异己。由于朱全忠的支持,唐昭宗未能废掉崔胤,却转过头来和崔胤商议灭宦官事。另一宰相王抟劝唐昭宗不要操之过急,以免引起变故。崔胤诬陷王抟是宦官的党羽,昭宗由是生疑,朱全忠又上书说王抟交通宦官,罪大该杀,于光化三年 (900),昭宗竟杀王抟及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
唐昭宗自华州回京城后,性情暴躁,喜怒无常。光仕三年十一月的一天,唐昭宗行猎苑中,醉甚,杀黄门、侍女数人。宰相崔胤又恃朱全忠的支持,稍抑宦官。宦官刘季述等人十分惧怕,便率禁兵千余人冲入宫中,囚禁唐昭宗,并令崔胤率百官请皇太子李裕即皇帝位。崔胤由于得到朱全忠的支持,刘季述不敢杀他。刘季述又对百官方镇皆加爵进秩,以求媚朝官和地方节度使。当时,朱全忠在定州行营,崔胤遣人告难于全忠,请以兵问罪。朱全忠闻知,急还大梁。此时,刘季述也派人通款朱全忠,愿输送唐家社稷。朱全忠召集臣僚商讨对策,决定恢复唐昭宗的帝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遣亲信蒋玄晖到京师,与崔胤共谋迎昭宗复位。
天复元年 (901) 春,唐昭宗复位。刘季述被乱棒打死,皇太子裕降为德王,宰相崔胤进位司空,,帮助昭宗复位的三个神策军也得到极大的赏赐。崔胤和另一个宰相陆扆主张夺取宦官的兵权,请唐昭宗任命二相分管左、右神策军。受重赏的三个神策军官反对改隶南司,唐昭宗只好用宦官韩全海、张彦弘为左右中尉。韩、张二人都曾做过凤翔监军使,与李茂贞关系密切。李茂贞企图利用韩全海、张彦弘的势力,迎昭宗至凤翔,也做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意。崔胤和昭宗密谋杀死所有宦官,被韩全海探知,韩全海联合李茂贞的驻京军队拒绝接受昭宗的命令,并禁止昭宗单独召见朝臣。韩全海与崔胤之间的矛盾,直接引起了李茂贞和朱全忠的争斗。是年,李茂贞被封为岐王,入朝总政,贬崔胤为外官。崔胤暗中致书朱全忠,催朱全忠夺取唐昭宗。朱全忠得书,率军西进,上书请昭宗去东都。韩全海大惧,劫昭宗逃往凤翔,崔胤及百官留在京城,朱全忠率兵到关中,首先俘获韩建,取得华州,然后进军长安。崔胤率文武百僚迎朱全忠于坡头。朱全忠令崔胤率百官迁至华州,唐百官成了朱全忠的部属。这时被劫到凤翔的唐昭宗,完全受制于李茂贞、韩全海。李茂贞给昭宗配备了以韦贻范为宰相的一套百官,昭宗的用人权被剥夺了,所谓的唐朝皇帝,只是徒有其名而已。
天复二年(902),朱全忠为争夺唐昭宗,率大军围攻凤翔。李茂贞迎战,每战辄败,闭门不出,凤翔附近诸州皆被朱全忠夺取,城中粮尽援绝,民冻死者,日以千数,米斗值钱七千,至烧人屎煮尸而食。既便是唐昭宗,也不得不在宫中设立小磨,自磨豆麦以求生存。昭宗央求李茂贞说: “我和百官连吃的都没有保障,能不能和朱全忠讲和?”李茂贞的领地也多半被朱全忠所攻陷。李茂贞困守孤城,毫无生路,只好把唐昭宗交出,并斩杀宦官韩全海等20余人,向朱全忠投降。
天复三年 (903),朱全忠劫昭宗回长安,杀死第五可范等宦官七八百人。自8世纪40年代以来兴起的宦官势力被消灭。朱全忠为了进一步掌握和控制唐政权,又令诸道杀监军,除河东监军张承业等少数人得到节度使保护外,其余监军全部被杀。宫中事无巨细皆归南司掌握,左、右神策军和所属八镇归崔胤统率,依附李茂贞和宦官的大朝官也一概杀逐,朝中的各级官员全是朱全忠的党徒。朱全忠在朝中专权跋扈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朱全忠跋扈朝廷,人人自危,宰相崔胤依附朱全忠得以保住相位,当朱全忠控制了唐昭宗以后,他又企图建立自己的实力,以防不测。903年,崔胤征得唐昭宗的同意,募精壮兵6600人,作为朝廷的卫兵。朱全忠闻知后,暗中使壮士应募,所以崔胤加紧训练兵卒、准备武器的事情,都为朱全忠所知。
天祐元年(904)初,朱全忠密令其党徒杀死崔胤,另用裴枢、柳璨等人为宰相。朱全忠率师屯河中,遣牙将寇彦卿奉表请昭宗迁都洛阳。全忠令长安百姓和居民随昭宗按籍迁居,民心骚动,月余不息。朱全忠怕诸王及昭宗随从有变,使昭宗左右前后侍卫,全由自己的亲信充当。唐昭宗行至陕州,秘密派人请求西川王建、淮南杨行密、河东李克用起兵相救。李克用、李茂贞、王建等见昭宗被迁洛阳,知朱全忠有篡夺之心,遂联盟兴兵,以兴复唐室为名,欲起兵讨伐朱全忠。朱全忠认为留着昭宗无用,决定除掉昭宗,以绝人望。八月,唐昭宗被朱全忠的亲信朱友恭、蒋立晖所杀,时年38岁。群臣上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次年二月二十二日,葬于和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