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热巴金
赤热巴金,原名赤祖德赞,汉名可黎可足。定赤之子,定赤死后,他继承父位,登上吐蕃王朝第十任赞普的宝座。时在唐宪宗元和十年至唐文宗开成三年 (815——838)。在赤热巴金执政的二十多年,吐蕃的文化、宗教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吐蕃与唐的文化获得更进一步交流。赤热巴金在吐蕃历史上继松赞干布、赤松德赞以后第三位有作为的君主。
创立文字,弘扬文化,推崇佛教
赤热巴金执政时期,佛教发展到高峰,译经事业的发展,及与唐和其它少数民族的交流,出现了许多新的词语,原先的吐蕃文字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赤热巴金立即想到了统一文字的重要性。他派人到印度请来枳那弥遮苏热遮菩提、达那希拉等学者和译师噶交等人,给以优厚待遇,让他的以历代翻译的经典为蓝本,将语言、音节、文字不一之处,削繁就简,以梵文为本,进行改革。
改革第一步是从文字和语音上开始。采纳外来文字之长,将藏文中大部分文字简化,并将藏文三十个声母也做了新的更正。
第二步是进行了翻译事业上的改革。以前的佛经译文,为各种语言文字所译,赤热巴金下令学者反复研究,用藏文加以厘定。对一些藏文难懂的句子,用意译代替原译,并保持了译文的纯洁性和健康性。译完后,印出标准本,在国内推广。
对于文字和经典的译本,赤热巴金还先交给学者和喇嘛讨论,如发现不当之处,仍可更正。表现了学术民主的气氛。
赤热巴金在改进文字、词汇、修订经典的同时,还以佛教为中心开办了 “仪学院”、“讲学学院”、“修竹学院”,并建立了三十多个喇嘛学习组织。佛教喇嘛垄断了教育事业。佛教僧侣如此有组织、有纪律的教育机构,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赤热巴金是吐蕃历代赞普中最笃信佛教的一位。他上台后,几乎大小事都委任于喇嘛裁决。赤热巴金的名字在藏语中即为“具有辫子者”,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喇嘛讲经时,他坐在喇嘛中间,将自己的长发结成两条辫子,每条辫子又系上两条绫绢,在两边长长伸展开,令喇嘛坐在绫绢上,他自称是“头顶两部僧伽”。赤热巴金对佛教信仰虔诚,对传播佛教的喇嘛极为厚爱,他在文香多这个地方亲自监督修造了一座华丽的殿阁,殿阁四周迥廊用绫罗遮盖,金银彩珠装饰,阁顶端以金点缀,阁顶并系以铁链,连结于四周石狮子之上,表现出雄伟和庄严。此阁分九层,上三层木造,安置佛像; 中三层砖造,住喇嘛,下三层石造,赤热巴金与大臣居住,他常与喇嘛住在一起,是为了时刻听讲佛经,并与喇嘛商讨国事。
赤热巴金在生活上惟恐对喇嘛照顾不周,并不顾经济状况许可,硬性颁布对喇嘛供给制度。这个制度规定由七户人家供给一个不从事生产的喇嘛生活,并要为喇嘛服役。喇嘛也颁布等级,不同等级可享受不同待遇。僧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甚至高于一般官员,有钱人家的子弟纷纷将自己的子弟送到寺院,农民子女也不惜代价委曲投身寺院,先当杂役小工,以求有朝一日能成为喇嘛而高贵起来。一时间整个吐蕃国内香火鼎盛,但喇嘛阶层与信奉本教的吐蕃部分奴隶主贵族矛盾更尖锐起来,劳动人民也深受喇嘛压迫,怨恨和不满情绪也在一天天燃烧起来,这终于导致了后来赤热巴金的杀身之祸。
长庆会盟,唐蕃和好
赤热巴金将政权委任佛教僧侣管理之后,吐蕃统治阶级内部对外征服的意识有所削弱,再加上社会矛盾的激化,也促使当权的赤热巴金考虑认真与唐和好。在这种情况下,赤热巴金亲自主持了有影响的 “长庆会盟”。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赤热巴金派礼部尚书论纳罗来长安请和,向唐伸出橄榄枝。唐朝因多年与吐蕃作战,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国家元气尚未恢复,也感到要征服吐蕃是力不从心,因此,对吐蕃的求和也做出了积极的姿态。唐朝热情接待了吐蕃使节论纳罗,并先后由宰相崔植、杜元颖等人主持,由各部尚书及京兆尹等人参加了与吐蕃使节的谈判,并在长安举行会盟大典。大典上宣读了盟文,盟文中指出双方和好是长远利益,双方不再针锋相对、恢复过去的舅甥友好关系。双方在盟文中再次重申:“西为吐蕃,东为大唐,患难相恤,互不攻掠,彼此无诈。”表达了双方平等、团结友好的愿望。
长安会盟典礼之后,唐朝廷又派大理卿、御史大夫刘元鼎为会盟使,由吐蕃使节论纳罗陪同、再赴吐蕃会盟。元鼎一行经青藏大道于次年(822) 四月抵达闷恒卢川 (今曲水,在拉萨南) 赞普夏日宫殿——文香多。赤热巴金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唐使一行,并与唐使约好五月六日举行会盟大典。
会盟大典这天,盛况空前,在赞普夏宫的广场前,四周每千步树立着枪朔百枝; 中间用大红旗围成三座大门,门前有全副武装的甲士护卫,并安放了巨型大鼓,头戴鸟冠,腰系虎皮带的巫师击鼓助兴。进大门后,中间置一带帐高台,用宝剑、枪朔、盾牌环列。只见赤热巴金端坐帐中,身披素袍披风,头戴红色帽子,腰系金钟剑,僧相钵掣逋立其右边,其他宰相地位无法和僧相同比,立其台下。唐使驾到,先行接见之礼,然后赤热巴金与唐使携手走进宴会大厅,酒饭全用唐朝做法。宴会中,赤热巴金又令唐人乐伎奏“秦王破阵曲”,场面极为隆重。宴会后,唐使在百官陪同下,来到盟坛,由僧相钵掣逋主盟。盟毕,双方共饮鸡血酒,唐使和吐蕃大臣依次在盟文中签名。
长庆盟文基本精神与长安盟文一致,但内容更显详细具体。盟文特别强调了双方尊重舅甥之礼,重新审定了清水会盟时划定的双方疆界,并重新确定蕃汉两部,各守疆界,彼此不为仇敌,不兴兵革,不谋划侵略对方土地。赤热巴金及吐蕃官员还一再强调吐蕃与唐朝是甥舅关系,多次在盟文中写上“共同社稷如一”(处在统一的国家中)表示了吐蕃与唐的关系与其西部邻国不同,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两个政权。碑文充分反映了吐蕃人民愿与唐朝各族人民共同实现和平友好相处的愿望,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用汉藏两种文字写下的盟文和用藏文写的会盟情况的盟碑,竖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历经一千一百余年至今仍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成为汉藏两族兄弟友谊的历史见证。自821年文成公主出嫁到长庆会盟,经过180年之后,唐蕃双方又重新恢复了和平友好的相处关系。赤热巴金在这当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愧为被吐蕃人民称为第三代名王。
兄弟反目,惨遭谋杀
赤热巴金上台后,由于他笃信佛教,尊崇喇嘛,藏传佛教发展到极盛状态。另外,他力促与唐蕃友好,基本上停止了与唐的冲突。但这种内外政策与其兄达磨为首的世俗贵族集团均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矛盾和冲突。
在政治上,当时把持朝政的是大僧相钵掣逋陈康白吉永登。大僧相是个极有才干的官员,他处事果断,深得赤热巴金之喜爱。但他又极力维护自己集团的利益,将一切事务均委任自己亲信的喇嘛主持。赤热巴金也授权以钵掣逋为首的僧侣集团修订教律和法律。钵掣逋利用这个机会,颁布了维护赞普专权和自己集团利益的前所未有的繁苛法律。其中最主要的就有 《王位尊严法规》、《金色鹿图法规纲要》、《国家行例法规》、《诉讼判决法规纲要》、《三宝佛教法规》、《亡奴法规》。六大法规包括了国家大法、教法、亡奴法、诉讼法和其它法令。赤热巴金曾宣扬这些法规主要是“抑强扶弱,刑恶赏善”,但实际上是为了加强赞普权力和僧侣权力,而削弱原先势力很大的世俗贵族集团权力。甚至有些法律还规定了见到僧侣必须恭敬施礼,如“以恶指指僧者断指,以恶意视僧者剜目”。更使贵族集团不能接受的是赤热巴金重订度量衡制度,严格限制世俗贵族和商人集团与民众交易使用大斗进小斗出的盘剥,减少了这个集团垄断的商业经济的来源。
原先世俗贵族集团的发展与他们长期推行战争与掠夺政策是分不开的。长庆盟约缔结后,赤热巴金严格限制诸将和掌握兵权的贵族再开衅端,使热衷于掠夺发财的武将、贵族已深感失望,更使他们难以容忍的是赤热巴金要改组军队,用各种理由撤换了一批好战的贵族将领,并启用长期接受佛教文化的知识分子尚婢婢等任地位相当重要的地方节度使,掌握部分兵权。达磨和贵族集团首领汉达那金和觉饶拉隆等越来越感觉自己被冷落,他们多次密谋,认为再不发动政变,则利益丧失殆尽。但要发动政变也不容易,首先要将赤热巴金的亲信大僧相和王兄藏玛等人除去。达磨等经过反复调查,了解大僧相日常在赞普身边活动,与王后贝吉昂楚有所接触,就巧设一计,在国王身边的随从通知大僧相说王后要招见他,大僧相不知是计,入王后宫,预先埋伏在此的达磨等人趁机向赤热巴金诬告大僧相与王后通奸,致使二人有口难辩。赤热巴金固然宠爱大僧相,但王后与大僧相约会已既成事实,是违背佛教戒律的,另外达磨等人又制造压力,要求处决大僧相,迫使赤热巴金处死大僧相。王后因难以接受这样的污辱,在宫中自缢。王兄藏玛对此事突然出现心存疑虑,要求认真查处,对处死大僧相也不满,达磨等人又趁机在赤热巴金面前诬陷他心有忌志,赤热巴金在火头之上竞将王兄也逐出逻些(拉萨)。达磨等人见计谋完成,心中大喜,将自己亲信安排在赤热巴金身边终日陪赞普饮酒取乐,使赤热巴金对贵族集团丧失了警惕,终于在一次酒饭后,为自己身边的亲信 (达磨收买的人) 所杀。时为唐文宗开成三年 (838)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