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曹奂
甘露五年 (260) 曹髦被杀后,司马昭立14岁的曹奂为帝。与曹髦一样,曹奂也是只有虚名而无实权,曹魏的大权仍归司马昭掌握。曹奂只做了不到六年的皇帝,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便代魏建晋,这样,曹奂就成为曹魏的末代皇帝。
曹奂 (246—302),字景明,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这个小皇帝一即位,便慑于司马昭的威力,封他为晋公、相国、加九锡。但这时的司马昭已经看不上这个头衔,他想的是做皇帝,因此,拒绝接受。为了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司马昭决定出兵灭蜀。
景元四年 (263),司马昭令邓艾、钟会、诸葛绪率三路大军进攻蜀国。蜀将姜维率兵退至剑阁。邓艾在阴平 (今甘肃文县西北) 想和诸葛绪联合起来,直取成都,诸葛绪不同意,便与钟会的军队汇合。钟会有谋反之意,乘机密告诸葛绪畏惧不前,将他押回洛阳治罪,把他的军队归于自己指挥之下,然后向姜维发起进攻。
剑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姜维凭险据守,钟会久攻不下,无计可施。这时,邓艾向他提出建议:“我们应该避开剑阁,偷越阴平小道,直攻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冲入蜀国的心腹。”钟会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邓艾率军偷越阴平。他们在荒无人烟的山区行走七百多里,一路上披荆斩棘,遇水架桥,遇山凿山,非常艰苦。一次,他们攀上一座高山,看到的却是悬崖峭壁,根本没有下山的路。邓艾观察了一番,便用数层毛毯把自己裹起来,翻滚而下。将士们见状,非帝感动,便不顾生命危险,攀着树木,沿着悬崖峭壁,从山上下来。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通过了阴平。
偷越阴平后,邓艾率军直奔江油(今四川江油)。江油守将马邈开城投降。邓艾接着攻下涪城,进军成都,蜀国朝野一片混乱,懦弱无能的蜀后主刘禅决定投降。他一面派太仆蒋显带着诏书,命姜维就近向钟会投降; 一面派尚书郎李虎,把全国户籍档案,送给邓艾。这时蜀国有户口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武装部队十万二千,政府官吏四万。
邓艾占领成都后,自恃功高,专断独行,上书司马昭要乘胜攻吴。对邓艾的自作主张,司马昭很不高兴,他让监军卫瓘转告邓艾 “任何事情都应该先行呈报,不可擅作主张,想到就做。”邓艾仍不罢休,继续上书请战,这样一来,司马昭便猜疑他有不忠之心。
钟会嫉妒邓艾的功劳,便借机告邓艾要谋反。司马昭下令逮捕邓艾,押回洛阳。邓艾虽然骄傲专横,其实并无谋反之意。在他被捕时,仰天而叹:“我邓艾是个忠臣,想不到竟落得如此下场。”邓艾成为囚犯后,钟会没有了后顾之忧,野心暴露出来。他认为自己功高盖世,又有一些勇猛的将士,谋反必能成功。于是,与姜维密议起兵。景元五年(264)正月十六日,钟会召集全体高级将领,宣称:“接到郭太后遗诏,命钟会起兵废黜司马昭。”不料部下不肯作乱,反将钟会、姜维杀死。邓艾手下的将士见钟会谋反被杀,立即追赶邓艾的囚车,准备把邓艾接返成都。卫瓘得到消息,因为自己曾和钟会一起谋害邓艾,害怕邓艾返回成都向他报复。于是,派护军田续等连夜追击邓艾。在绵竹西郊将邓艾、邓忠父子杀死。
灭了蜀国,又除掉了颇有野心的钟会之流,司马氏集团的势力更加强大,威望也进一步提高。以曹奂为首的曹氏势力更加孤单,已经不可能造成多少威胁。于是,争取知识分子的头面人物,那些所谓的名士,便成为司马昭的一件大事。
名士们一向依附于曹氏,反对司马氏集团。自从司马氏集团掌握了曹魏的实权后,许多名士仍然采取一种不合作态度,他们由于怕遭杀身之祸,不敢直接反抗。于是,轻蔑礼法,纵酒放达,玩世不恭,企图逃避现实斗争。被称为“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刘伶、阮咸、向秀即为其代表。在司马昭的分化瓦解和威胁利诱之下,七贤中的阮籍、山涛、向秀等人投靠了司马昭,只有嵇康因与曹魏的宗室联姻,不肯屈从于他。
阮籍在司马懿父子执政期间,做过从事中郎、散骑常侍等官,表面上与司马氏集团的关系还不错。但实际上,他对司马氏的专权不满,又不敢公开反对,只好不声不响,有时借酒浇愁,发泄自己的愤懑。一次,司马昭派人到阮籍的家中说亲,让阮籍的女儿嫁给他儿子司马炎,阮籍不同意,却不敢说,于是,喝得酩酊大醉,一连六十多天不省人事,那个来说亲的人只好回去交差作罢。但这种办法却不能永远使用。景元二年(261),曹奂再次封司马昭为晋公、相国,司马昭不接受,于是其亲信纷纷劝进,他们找阮籍写劝进表,阮籍不能再用老办法了,只好写了一道,这反映了他政治上的软弱。因他没有公开反对司马氏集团,所以未遭杀身之祸。
山涛在两种势力之间移动,把官位看得比较重。司马昭投其所好,景元二年 (261)任命他为吏部郎。晋时继续做官,保全禄位以终。
只有嵇康公开反对司马氏的专权。嵇康因与魏国宗室谯王曹林的女儿结婚,成为曹家的女婿,对司马氏集团的专权极为不满。对司马氏集团的官员表现出极端的轻蔑。一次,司马昭集团的官员钟会,听说嵇康文才出众,前去拜访。当他骑着肥马赶到嵇康家中时,看见嵇康正在打铁。他装出一副高贵的样子,等着嵇康前去迎接。不想,嵇康只是低头打铁,连瞧都不瞧他。钟会非常恼火,正打算走,嵇康忽然开口问道: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愤愤地回答说: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对嵇康怀恨在心。他还向司马昭进谗言: “嵇康好比一条卧龙,千万不能放过他。”
他们寻找一切机会对付嵇康。景元二年(261)山涛被任命为吏部郎,他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职务,结果被嵇康拒绝,而且写了一篇有名的 《与山巨源绝交书》,文中说:“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必不堪者七”,是表示蔑视虚伪礼教,“甚不可者二”更是公然对抗朝廷法制。所谓“每非汤武而薄周孔”正是揭穿司马氏争夺政权的阴谋。司马昭知道此事后,起了除掉嵇康的念头,于是,由钟会出面,诬告: “嵇康曾经打算帮助母丘俭谋反,而且言论放荡、败坏名教。”司马昭遂将嵇康押到洛阳东市刑场斩首。反对司马氏集团的名士也不存在了。
司马昭在平蜀和争取了名士的支持后,篡位的条件已经成熟,便于景元五年 (264)三月,以皇帝名义给自己进爵为晋王。当了晋王以后,自然就要立世子,也就是法定的王位继承人。按照常规,应当立长子司马炎,但司马昭却特别喜欢次子司马攸。司马攸为人孝顺,多才多艺,平易近人,名望超过司马炎。因而,司马昭想立他为太子,并且经常公开地对大臣说: “我死之后,大业应当归于攸。”司马炎当然不愿意。这位长子有一副奇特的相貌,头发长得拖到地上,两手垂下来可以过膝。有些人相信他这副相貌,认为必是大福大贵,便有意投靠他,帮他出谋划策,留心政事得失,商议好对策,以便司马昭问到时,能够对答如流。他们当然竭力反对立司马攸。山涛说: “废长立少,违背礼制,是不吉利的。”贾充说:“中抚军(司马炎)有为人君的品德,不可改立他人。”何曾、裴秀说: “中抚军众望所归,又有天生异相,不是当人臣的样子。”太尉王祥说: “前代立少子,造成国家混乱。” 听了这些劝谏后,司马昭决定还是立司马炎为世子。
司马昭为了尽快代魏称帝,又让魏帝给予特殊待遇,他的王妃称后,世子则称为太子,和皇帝的待遇一样。就在他积极筹措篡位之际,咸熙二年 (265) 八月,忽然中风,病情迅速恶化。不久,便一命呜呼了,终于没过上皇帝瘾。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为相国、晋王。贾充等人劝他仿效曹丕,代魏称帝。
这年十二月,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司马炎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接受了魏帝曹奂的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改国号为晋,魏国遂亡。
曹奂退位时,年仅20岁,司马炎对他还算宽大,使他安度天年,一直活到56岁,即西晋大安元年 (302) 才寿终正寝。追谥为元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