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黼

李黼

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李黼出生在颍州(今安徽阜阳)一个汉族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李守中,当时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尚书。李守中脾性急躁,对子女极其严厉,李黼从小十分畏惧父亲,但非常孝顺。李守中一饮酒便大醉不醒,常持续几天,李黼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父亲,李守中仍卧床不醒,李黼便跪在父亲的床头,责备自己,往往跪到天明,丝毫没有厌怠之意。

元仁宗尊孔崇儒,推行“汉法”,大兴国子监,培养选拔人才,亲自规定国子生名额为300人,另外增加20名陪堂生,任命自己的老师李孟掌管国子监学。李黼作为汉人官员子弟,进入国家的最高学校国子监学习。泰定四年,年近30的李黼参加科举考试,并荣中左榜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泰定五年,李黼代理祭祀西岳时,有个大臣私下对他说: “每次我的名字都排在后面,这一次能变一变吗?”李黼正色道: “周王势力虽小,但在《春秋》序中列在诸侯之上,这是尊君,怎么能怕在后面呢!”这位大臣无言以对。

不久,李黼改任河南行省检校官,升为礼部主事,后又拜为监察御史。李黼在任监察御史时,曾上疏提出3项建议: 第一,太庙只有二祭,每天供佛祠、神御,这是非礼,应该根据经典而行; 第二,教化之根本,不应当隶属集贤,应归属省臣兼领; 第三,诸侯王每年赏赐有定额,分封换代之际,世系亲疏,无从可考,应该仿效先代,修正玉牒。但李黼的上疏被扣押,没有呈报给皇上。后来李黼转任江西行省郎中,又入为国子监丞,升为宣文阁监书博士兼经筵官,侍从皇帝,讲解经史。李黼总是为皇帝讲述圣贤之法。中书省曾命他巡视河渠,李黼巡视后上疏言道: “蔡河源出京西,宋朝时因为有运输,是以平地作堤,水位低于平地; 而现在河底已淤塞,高出地面,夏秋之季,暴雨倾泻,河水横溢为灾。应该按河故迹修浚,如若他日通惠河有不测,阻塞运输,则江淮之物可由蔡河到达大都,这是万世之利。”由于这时元朝皇族卷入争夺皇位斗争的漩涡,朝中大臣结党倾轧,尽管李黼提出了有利国计民生的建议,可是无人理睬,李黼只得作罢。

元顺帝时,李黼升为秘书太监,拜礼部侍郎,奉旨详细定出中外所上封事。后来廷议内外官应当通调,李黼离开大都,被授为江州路总管(路治德化,今江西九江)。

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韩山童、刘福通揭开了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并攻占河南许多地区。接着,北方有李二(号芝麻李)智取徐州; 南方有徐寿辉攻占蕲水(今湖北浠水),建国号为“天完”,接着攻克黄州路(今湖北黄冈),在长江北岸造船,准备南攻。江州位于徐寿辉天完军的下游,若乘风顺水而下,很快便到达,而且江州是连接江西与江东地区的交通要道。因而李黼非常重视守城,他派兵修治城壕,检查兵器,并招募壮士,分别把守要害之处。然后李黼又向江西行省平章政事道童上攻守之策,请求行省派兵屯于长江北岸,扼守天完军的通路,凭长江之险守卫江州。但李黼的计策未能通禀给道童,李黼叹道: “我并不是怕死才上疏的。”李黼只好杀牛慰劳将士,以激励他们,振作士气。几天之间,元军风气有所改变。尽管李黼做好守城准备,但他知道此时的元军已非同昔日,无法与成吉思汗、忽必烈时相比。军队本是元朝的支柱,随着统治集团的日益腐朽,元军也急遽腐朽,丧失战斗力。元末明初人叶子奇把元朝军队的腐败归纳为: “元朝自平南宋之后,太平日久,民不知兵。将家之子,累世承袭,骄奢淫佚,自奉而已。至于武事,略之不讲,但以飞觞为飞炮,酒令为军令,肉阵为军阵,讴歌为凯歌。”这样的军队当然是不堪一击的。

至正十二年(1352)正月,徐寿辉的天完军兵分两路进攻元军。一路渡江西上,攻克武昌,威顺王宽彻普化、湖广平章和尚及其他大臣皆弃城逃跑; 另一路乘船顺风而下,直逼江西,江西行省大为震惊,天完军乘胜攻破瑞昌。当时右丞孛罗帖木儿正在瑞昌附近驻扎,听说瑞昌被攻占后,慌忙逃走。沿江州县官员也闻风皆逃。李黼传檄兵民,募集丁壮,准备同天完军血战。黄梅县主簿也孙帖木儿愿意帮助李黼出击天完军,李黼大喜,立刻请来也孙帖木儿,与他共同对天发誓,饮血酒以表作战的决心。刚毕,天完军已兵临城下,李黼急命诸将士在险塞之处堆积木石,阻止天完军的进攻。连守粮、守船的士兵也参加作战,一时无号,便将士兵的脸用墨汗涂上。李黼亲自率军出战,身先士卒,大呼冲向阵前,也孙帖木儿也配合作战,暂时守住了江州城。徐寿辉的天完军北退60里,准备水陆联军再度攻城。江州战场平息后,李黼对左右的将士说: “贼从陆地进攻受挫,必然由水道再度攻城,不要放松防御,否则只有死路。”他又派人找来数千根长木,在上面钉上铁锥,放置沿岸水底,想以此来刺破天完军的船只,李黼把这些东西叫做“七星椿”。过了几天,天完军果然乘西南风顺流而下,船遇到“七星椿”不能前进,一时又无法后退。李黼乘机命将士击杀,用火翎箭射杀天完军,天完军损失严重。李黼守城有功,江西行省上报元廷,请升李黼为江西行省参政、行江州路、南康路军民都总管。

至正十二年二月初,徐寿辉的天完军攻占江州附近的其他州县,西自荆湖,东到淮甸,沿路元军都溃败而逃。李黼据守的江州已变成了一座孤城,四处皆无援可待。天完军数万人四集江州城下,昼夜围攻。李黼率军连日迎战,许多将士支持不住,意欲逃走,李黼斩杀了几个贪生怕死的人。激战数日之后,江州城内粮草断绝,外又无援兵,已是难守。这时,在江州城的平章政事秃坚不花从城北门逃跑,江州的形势是无守可言,但李黼决意死战到底。李黼带兵登上城墙,并亲布战具,看到天完军已到了甘棠湖,焚烧西门,李黼忙命将士张弩射箭。天完军见西门一时难以攻下,便转攻东门,李黼慌忙引兵去救东门,但天完军已攻破城门入城。李黼与天完军进行巷战,自知力不能敌,挥剑高声喊道: “杀我! 不要伤害百姓!”天完军从李黼的背后杀过来,将李黼刺落马,李黼和他的侄子李秉昭一同战死。一些江州的百姓听到李黼的死讯,相拥而至,用棺将其葬于东门外。李黼时年55岁。在李黼死后不久,朝廷任李黼为参政之命才下到江西行省。

元廷闻知李黼战死江州,认为他是当时少有的忠臣。顺帝下诏表彰李黼,命人在江州为李黼立庙,赐庙额为“崇烈”,并赠李黼为“据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李黼为陇西郡公,谥忠文。1367年,朱元璋在平定南方时,称李黼为“忠臣义士”,命人为李黼建造祠堂,图画肖像,每年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