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

李春芳



一、青词宰相



李春芳,字子实,扬州兴化(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三月十五殿试,取进士301名,李春芳为第一甲第一名。

按惯例,李春芳中状元后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当朝天子乃世宗朱厚熜。这是一个昏君,为了长生不老,他虔诚地崇信道教,皇宫中醮事不断。斋醮,需用写给“天神”的奏章表文,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名曰“青词”。世宗把青词写得好坏作为衡量文臣学识高下的标准。弘治十八年(1505)状元顾鼎臣和进士严嵩,皆以青词受世宗宠爱,有“青词宰相”之称。李春芳入翰林院不久,便被世宗特诏召入西苑,专门撰写青词。西苑在紫禁城西,有北海、中海、南海三海,为皇家御苑。这里乃世宗斋醮的地方。李春芳有文才,青词写得极好,深受世宗宠爱,破格提拔为翰林学士。此后几年间,李春芳的官位直线上升,从太常少卿到礼部右侍郎,再到礼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再到礼部尚书,成为六部尚书之一。此期间,李春芳不仅要理政,还得用心写青词。就是因为青词写得好,他的官位才得以不断升迁。他惟一可值得一书的治绩,是制定《宗藩条例》。由于宗室繁衍,人数增多,岁禄大增,国库空虚。李春芳引经据典,制定了一个关于给赐宗藩的条例,使开支大减。世宗见此条例能省钱,很高兴,御批为《宗藩条例》。不久,李春芳又加官太子太保。

嘉靖四十四年,阁臣袁炜罹病辞去,死于路上。内阁首辅徐阶请增阁臣。从前,有一种“廷推”制度,即公卿共同推荐某人入阁。世宗没有让大臣廷推,而是特命李春芳和严讷入阁。严讷是常熟(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年进士,是和李春芳一同入西苑撰青词,一起被超擢为翰林学士的。几年间,他也因青词写得好,青云直上。李春芳被擢为礼部尚书,他进官为吏部尚书。这次,李、严二人又一同入阁。内阁首辅徐阶,也是因擅长写青词入阁并当上首辅的。内阁大臣成了清一色的“青词宰相”。

李春芳为人谦逊,不以势凌人,有点儿懦弱; 他为人俭朴,以廉洁著称。但是,他缺乏理政之才。在内阁,他惟首辅徐阶的马首是瞻,干了受人赞扬的事,也都推说是徐首辅叫这样做的。徐阶对他也格外亲近、雅重。

严讷入阁不久,便罹病,于当年冬天辞去。嘉靖四十五年,以青词得宠的礼部尚书高拱、吏部尚书郭朴入阁。对此二人,李春芳也处处礼让。

即使对穷困的书生,李春芳也极谦让。

有个叫王叔承的,吴江(今属江苏)人,工诗。王叔承少年丧父,家贫,入赘妇家,后来到京师,客李春芳府上。王叔承嗜酒能饮,李春芳撰写青词找他咨询,他常常醉卧酒楼,见李春芳来了,伸伸懒腰,不肯起来。李春芳也不责怪,留他在府上住了若干年。

李春芳入阁的第二年,即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追求长生不老的世宗皇帝一命呜呼,享年60岁。他的第三子裕王载垕继立,年号“隆庆”,是为穆宗。穆宗比其父贤明一些,但他治国的方针是无为而治,赋权力于内阁,他落得个清静。为此,他重新调整了内阁的构成。前朝的内阁大臣徐阶、李春芳、高拱、郭朴留任,又将他做裕王时的心腹张居正、陈以勤遣入内阁。这样,内阁大臣共有6人之多。

不久,阁臣之间发生纠纷,李春芳也受牵连。

这场纠纷是高拱挑起的。

高拱为人机敏,世宗病危,他听说皇上不行了,就把自己在西苑的办公用具搬回家里。吏科给事中胡应嘉侦知此事,上疏弹劾他不尽职守,大不忠。胡应嘉是徐阶的同乡,高拱疑心是徐阶指使他弹劾的,遂与徐阶有隙。隆庆元年(1567),吏部尚书杨博主持考核京官五品以下者,黜退了不少人,他的山西同乡却无一受处分。吏科给事中胡应嘉上疏弹劾。他身为吏科给事中,考核时不发一言,事后出来弹劾,引起穆宗不满。高拱乘机报复,力主革胡应嘉的职。结果,言官们倾巢出动,纷纷弹劾高拱心胸狭窄。言官弹劾大学士,按嘉靖朝的制度,是要受廷杖的。高拱要求廷杖言官,徐阶不同意。于是,高拱便指使一个叫齐康的御史弹劾徐阶,说他两个儿子为非作歹。

在内阁诸臣中,除了徐阶,就数李春芳的资格老了。李春芳一向敬重徐阶,在徐、高纷争中,他站在徐阶一边。于是,齐康在弹劾徐阶的同时,连李春芳也一同弹劾了。不过,他弹劾李春芳犯有何罪,史书未道其详。

李春芳上疏分辩,并请求辞官。穆宗下诏宽慰,要他留任。

而高拱见没能扳倒徐阶、李春芳,遂托病辞去。

不久,徐阶与穆宗的分歧日多,穆宗对他日渐不满。给事中张齐以私怨弹劾徐阶,徐阶上疏辞官,穆宗诏准。

二、内阁首辅



徐阶去后,李春芳出任内阁首辅。

时内阁大臣还有陈以勤、张居正两人。陈以勤为人端谨,明哲保身,而张居正恃才傲物,不甘后人。他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李春芳为第一甲第一名,他名列第二甲第九名,但他瞧不起为人谦逊、懦弱的李春芳。一次,李春芳叹曰: “徐公的结局尚且如此,我怎能长久?说不定哪天早晨我也乞身回家了。”张居正在旁边急忙说: “若是如此,可保全你的名声。”言外之意,是在敦促李春芳快点儿走。李春芳闻言愕然。他当时没有说什么,过后便上疏乞休,连上3次,穆宗都未准。

隆庆三年,礼部左侍郎赵贞吉入阁。赵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不甘居人下。他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名列第二甲第二名,比李春芳、张居正早12年登第,比陈以勤早6年。他自恃文才、资历皆高出李、张、陈三人之上而蔑视他们,尤其看不上张居正。张居正不甘居下,与一个叫李芳的好友密谋,引隆庆元年辞退的高拱入阁,利用他来扼制赵贞吉,同时排挤首辅李春芳,取而代之。

隆庆三年冬,高拱再度入阁,并兼掌吏部,凌李春芳之上。赵贞吉为对付高拱,在李春芳的帮助下,兼掌都察院。于是,高、赵两人利用各自把持的权力,争权夺利,闹得不可开交。在这种局面下,李春芳惟求自我保全,不偏向任何一方。

高、赵争斗的结果,是赵贞吉被迫引退。此后,高拱更加嚣张,大肆报复从前的政敌徐阶。李春芳见状,为徐阶开脱了几句,高拱大为不满,唆使给事中王祯上疏弹劾李春芳,颇多诋诬。一向谦让、懦弱的李春芳遂坚决要求辞官,穆宗允准,赐他手敕,让他乘驿站的车马回乡,遣官吏护送,并照旧发给俸禄。

李春芳回到了兴化老家,他的父母尚健在,他朝夕置酒肉与父母同饮同食,安享晚年。父母死后数年,李春芳也病死,享年75岁。君临天下的神宗诏赠太师,谥号“文定”。

有明一代,状元90人,入阁者11人,官学士者23人,死后有谥者27人。李春芳皆为其中之一。他的仕途生涯,前期极得志,后期则不如意。除了前期写了一些水平较高的青词外,他从政多年,几无建树,在权臣争斗中谦让避祸,最终还是被高拱、张居正二人排挤出内阁。

他的儿子默默无闻,从他孙子李思诚起,李家又出了几个人物。

李思诚,官至礼部尚书。思诚之子李清,崇祯四年(1631)进士,从宁波(今属浙江)推官擢为刑科给事中。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他上疏指斥熊文灿失策。局势的发展,证明他的指斥是正确的。后因久旱请宽刑而忤旨,贬浙江按照司照磨,未赴任。起为吏科给事中,随即出为淮安知府。他还未到任,李自成的大军便开进了北京,崇祯吊死万岁山。清入关后,他追随福王朱由崧抗清。

李思诚之子李信,官至平和(今属福建)知县。清兵攻破平和县城,李信和两个儿子李泓远、李淑远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