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京

冯京



一、风流倜傥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冯京小时候聪明过人,过目不忘,被称为“神童”。少年时喜欢喝酒游乐,常常纵饮不羁。据传,冯京有一天晚上醉卧郊外一条小溪旁。有个打鱼人收了网,躺在船中睡觉,忽然听到有人喝斥: “冯侍中在这里,你竟敢如此放肆,还不快避开!”打鱼人惊醒,才知道是梦,借着月光来到岸上,却见一个人睡在乱草中,一问,马上跪拜说: “先生今后显贵了,可千万别忘了小人!”冯京不知怎么回事。渔人便把刚才梦见的情景讲给他听,并邀请他到船中歇息,以避风寒。冯京一觉睡到天亮,又坐渔人的小船回到城中。后来,冯京做了大官,到处查访渔人踪迹,却再也打听不到了。

冯京当年颇有豪侠之气,名士之风。交游广泛,三教九流,无所不包,特别和那些官家子弟来往频繁。一天,因为饮酒取乐,狂饮豪歌,吵烦了四邻,被夜巡的卫兵抓了去。鄂州太守王素立即下令放了他。后来冯京入朝做官,二人成了同僚。一次,冯京出使关内,王素正率兵镇守渭滨,两人以诗酒相聚,相知之情甚笃。冯京作诗赠给王素,有“吞炭难忘当日事,积薪深愧后来恩”的句子。传说当年冯京因为生活局促,为人有些贪利,又因为外表堂堂,风度颇佳,有人送他外号叫“金毛鼠”。

那时,冯京尚未及第。一次,他客居余杭县(今浙江临安旧余杭),因为没法还债,坐立不安,就在一所寺院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余杭县有一胥魁看了这首诗,马上报告余杭县令,说: “冯秀才虽然穷困潦倒,但看他留在寓所墙上的诗句,将来说不定能当大官。”诗中这样写着:



韩信栖迟项羽穷,手提长剑喝西风。

可怜四海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仁宗庆历年间,冯京以鄂州第一的成绩被选送京城,参加殿试。至大江,风大浪高,波涛汹涌,差点儿把小船掀翻。第二年春天,他廷试第一,回鄂州重过大江,却见风平浪静,寂若无声,小船在微波荡漾中飘飘欲仙。冯京突发感慨,在江亭上题诗道:



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



二、宰相之婿



冯京中状元时,还没有婚配。宋仁宗的岳丈张尧佐正受皇上恩遇,炙手可热。他一心想再找一个出色的女婿。见冯京连中三元,天资过人,体貌英俊,又受皇上喜爱,就想把另一个女儿嫁给他。殿试唱名后,他怕冯京被别人抢先拉走,就拥着他来到自己家中,亲自给他束上金带,说: “这是皇上的旨意。”果然,说话之间宫中便赐来酒菜。张皇后随后给妹妹送来一套价值连城的妆奁。张尧佐要冯京亲自观看,冯京只是笑着不看。看张非要他承认这门亲事不可,就赶快婉言谢绝。后来,冯京娶了宰相富弼的女儿。

富弼是宏词科出身,和状元蔡齐、进士出身的宰相李沆同是著名文人宰相晏殊的女婿。据说,当年晏殊择婿也有一段佳话。晏殊对范希文说: “我有个女儿到了出嫁年龄,希望你给我推荐个出色的女婿。”范说: “国子监里有两个举人,一个是富弼,一个是张为善,都有文有德,今后必为辅佐大臣,两人都可以选做贤婿。”晏殊又问哪一个更好。范说: “富弼为人稳健持重,张为善为文才智过人。”晏殊就选富弼当了女婿。富弼果然以他的老成持重几次当政,辅佐几代君主,是宋代德高望重的知名宰相之一。

以后,冯京先是做了监丞,通判荆南府(今湖北江陵)。后来回到京都,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因为议论温成皇后追册的事被贬知高邮。冯京上疏说吴充的议论是有道理的,不该遭到贬斥。刘沆请求皇上一块儿追究冯京的责任。仁宗说: “冯京有什么罪?”只解除了他记注的职务,但很快就复其职。仁宗想让他做知制诰,冯京以丈人富弼当政,怕人说任人惟亲为理由婉言谢绝,只答应做龙图待制、知扬州府,后又改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后来,冯京以翰林侍读学士身份被召回京,纠察在京刑狱,后又升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在这期间,他经常数月不到丞相府去。韩琦就对富弼说: “冯京这小子太倨傲无礼了。就算您是宰相,常人不宜接近,可您还是他的泰山哪,他总不能不讲孝悌吧。”冯京解释说: “公为宰相,下属不敢轻易造访,是怕打扰。这是敬重大人,不是鄙人自傲。”

不久,冯京离京做陕西路安抚使,后升为端明殿学士、知太原(今山西太原)府。

三、与王安石有隙



神宗继位后,冯京仍做翰林学士,后改为御史中丞。这时,王安石当政,试行新法。冯京多次上疏论改革旧政,实施新政的害处,加起来有数万字。王安石指斥这些议论是异端邪说,请求皇上免他的职。神宗认为冯京可用,反而提拔他为枢密副使。

河东路的麟(今陕西神木东北)、府(今陕西府谷)、丰(今陕西府谷北)三州,一直是官兵各自为营,不但经济上不去,而且屡战屡败。冯京以身为枢密副使,统兵不利为由上书请罪: “在这种情况下,我一定追究各路领兵的渎职责任。他们有的已经调离原职,自以为可以逃避惩罚,他们以后也许能侥幸窃取更大的名利,但我对他们这一段的失职行为加以追究。倘若有人隐瞒罪责,我一定加以重责,甚至绳之以法。这样,以后谁也不敢玩乎职守了。”他的意见虽然没有听从,但还是晋升为参知政事。

熙宁中年,王安石当了宰相,成都准备设立市易务。冯京举出“王小波之乱”因榷买货物而起的事例来反对市易。神宗有些动摇。熙宁六年(1073)八月,天下大旱,神宗很是忧虑,终日嗟叹。保守派纷纷归咎于新法,惹得神宗心动,想罢除新法。王安石上奏道: “水旱是天下的常事,就是尧舜禹汤时也不能避免。陛下就位以来,连年丰收。今年才几个月不下雨,有什么大害?”神宗皱着眉说: “我恐怕老百姓怨声载道。现在近臣和后宫皇后们都说新法是弊政,看来不如暂且停止实行吧。”冯京应声说: “臣下也听说百姓有怨言。”王安石插言道: “那些对皇上有怨言的人都是因为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嫌给他们的官小才发怨言,议论新法。别人都没听到过这些议论,惟有冯京听到过,可见他和这些人关系密切。不然,为什么他能听到呢?”神宗听到这里,也不说话,起身进入内室。王安石和冯京怒目而视,各怀怨恨。

不久,光州(今河南潢川)司法参军郑侠急奏,说去年大闹蝗灾,秋冬大早,今年春天又不下雨,都是大臣(指王安石)辅佐不当,违备古圣先贤治国之道,有违天意造成的。并随奏疏附上流民图数幅。神宗一看,只见流民形状惨不忍睹,卖儿鬻女,流离失所,不禁长夜不眠。于是决心停止新法,王安石也被罢相。王安石临行推荐吕惠卿做参知政事。郑侠又上疏说吕惠卿“朋党奸邪”,请求罢了他的官,并用冯京为宰相。神宗大怒,免去郑侠的官职。吕又说冯京是郑侠的幕后操纵者,欺君罔上。于是,冯京被免去参知政事职务,出知亳州(今属安徽)。不久,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知渭州(今甘肃平凉)。

茂州(今四川茂汶)地方发生夷族叛乱,冯京改知成都府(今四川成都)。蕃部将领何丹领兵攻占鸡宗关,听到冯京率部前来,忙举手请降。这时候有人建议朝廷扫荡何丹的老巢,以绝后患。冯京上奏说,为了避免他们再度为寇,烧杀抢掠,宜不再追究以往行为,而应该发农具,给粮饷,使他们归附大宋。夷人感激涕零,争相拿出鸡羊割血盟誓,愿世世代代做宋的臣民。

后来,吕惠卿和王安石有了磨擦,拿出王安石以前写给他的密信给皇上看,其中有“勿令齐年知”字样。“齐年”即冯京,冯京和王安石同年生。神宗读到这里,才知道冯京是无辜的,感叹他忍辱负重,没有异心,于是召为枢密使。冯京称病,不去上任。神宗半夜呼唤身边的人说: “刚才梦见冯京入朝,我很感欢欣。”于是,赐诏书给冯京,里面有“渴想仪形,不忘梦寐”的话,即渴想爱卿的仪容,梦寐以求。等冯京上任时见了面,神宗首先把梦里的情景告诉他。不久,神宗想出兵征服西夏,冯京对此事持保留态度,上疏请求免去枢密使职务。神宗允准,冯即以观文殿学士身份出知河阳(今河南孟县)。

四、“国之老成,可以倚信”



哲宗即位后,拜冯京为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今北京),后又改镇彰德。司马光极力举荐冯京,说他是“国之老成,可以倚信”。范祖禹说: “冯京几次做参知政事,先是和王安石不合,后来又被吕惠卿排挤。那种中立不倚的节操,是先朝皇帝极力称赞的。而且,昭陵学士中只有冯京一个人还在世,要是能让他主持枢密院事务,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重托。”哲宗听了这话,准备采纳。当时冯京自觉年纪已老,便以精力不济为由推辞。于是,改任中太一宫使兼侍讲。后来又改为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绍圣元年(1094)病故,年74岁。哲宗亲自临奠哀悼,追认他为司徒,谥号“文简”。

五、“有貌大臣”



科场的进士作文,有时多做笑谈。英宗治平年间,国子监试策,老师问什么样子才算是有体有貌的大臣。有学生对策说: “比如文彦博、富弼,都是有体的大臣; 冯当世、沈文通都是有貌的大臣。”可能因为文、富高大丰硕,而冯、沈俊逸洒脱。从这以后,刘厚甫见了冯京便戏称“有貌大臣”。

冯京有一次患了伤寒病,已经昏死过去,家里人大哭。过了好长时间,他却又苏醒过来,并说: “刚才我到五台山去了,看见以前做和尚时屋里的东西都还在。高僧却说我俗缘未尽,又派我回来了。”病好以后,他写文章记下这件事,并且嘱咐儿子不必写在墓志铭上。

史学家评论: 进士中从乡试到廷试都能得第一的才3个人。王曾、宋庠是名宰相,冯京是名参政。3人风节相映,都无愧于当年科场之名啊!

冯京著有文集《灊山集》,未能留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