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启瑞

龙启瑞

西南边陲广西,自唐宋以来文化渐次发展。清代,广西出了4个文魁,临桂(今广西桂林)人龙启瑞是其中之一。

龙启瑞,字翰臣。他的父亲龙光甸,取中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后屡考会试不中,历任黔阳(今湖南黔阳西南)、武陵(今湖南常德)知县,台州(州治临海,今属浙江)同知(即同知州事,知州的佐官,分掌督粮、缉捕、海防、水利等)。龙光甸在知县、同知任上,断滞狱,修文教,以廉洁、能干著称。他好读书,学识渊博,著有《宰黔防乍录》及《诗文集》。龙启瑞深受父亲影响,好学上进,特别喜欢音韵训诂这门高深的学问。年少时,与同乡吕璜、朱琦、王锡振等习作古文,后拜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梅曾亮为师。梅曾亮是著名的古文学家,著有《柏视山房文集》16卷,还有若干诗、骈文等。自从拜在梅曾亮门下后,龙启瑞的学问日进。

道光二十一年(1841),爱新觉罗·旻宁60大寿,辛丑科殿试在保和殿举行。参加角逐的贡士凡202人,龙启瑞一举夺魁,成为清代第86位状元。

中状元后,龙启瑞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道光二十三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二十四年,出任广东乡试副考官。二十七年,遇上10年一次的大考,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詹事府少詹事以下,都得参加考试,不许回避。考试成绩分为4等,一等破格擢用,二等升迁,三等罚俸、降级,四等勒令退休或罢免。龙启瑞为翰林院修撰,亦在考试之列,考了个二等第七名。这个成绩虽不够理想,但也在提拔的范围内。龙启瑞升为侍讲,侍从道光皇帝讲论经史。不久,出为提督湖北学政。提督学政亦叫“督学使者”,掌一省学校、士习、文风,与督抚平起平坐。湖北士人崇尚礼仪、文采,龙启瑞引导他们钻研“根底之学”,即做学的基本功夫,如音韵训诂、版本目录等。他撰著了《经籍举要》一书,教导士人。就学政来说,龙启瑞认为有3项职责:

第一,匡失纠谬,杜绝各种弊端。

第二, 引导文人学士打好做学问的基础, 使他们有真才实学。

第三,整顿学风、文风,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为了切实做好这三点,他发布文檄,告诫士人,又根据耳闻目睹的学界情形和近来推行的学政,著《视学须知》一卷。

道光三十年,就在龙启瑞3年学政将要期满的时候,父亲不幸病逝,享年58岁。龙启瑞辞官奔丧。安葬了父亲后,他按封建礼教,在家为父亲服丧3年。

就在这年正月十四日,道光皇帝驾崩,皇四子奕即皇帝位,年号“咸丰”。

咸丰帝即位仅10个月,即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带领他的“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揭竿而起,建立“太平天国”。清廷震动。太平军转战广西,连克武宣、象州、桂平等地,所向披靡。署理广西巡抚邹鸣鹤奏办团练,对付太平军,咸丰皇帝诏准。龙启瑞服丧在家,他是状元,名声很大。邹鸣鹤想,若让龙启瑞办团练,定会有号召力,遂奏请“夺情”,强令龙启瑞带孝督办团练。咸丰皇帝马上诏准。作为大清帝国的忠臣,龙启瑞对太平军恨之入骨,他接诏后立即上任,竭力操办团练。

太平军挥师北进,攻克永安(今广西蒙山)。永安距广西省城临桂不远,省城戒严,龙启瑞和他的民团参加了保卫临桂的战斗。太平军没有把攻击的目标放在小小的省城上,大踏步地向北挺进,临桂转危为安。

朝廷奖赏临桂守城有功官员,龙启瑞被擢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掌撰著记载等事,四品。

不过,由于太平军攻占长江中下游一带,龙启瑞未能北上就职。直到咸丰五年(1855),龙启瑞才回到北京。

第二年,擢为通政司副使,佐正使掌内外章奏、封驳和臣民密封申诉。不久,以通政司副使的身份提督江西学政。学政任期3年,龙启瑞到任仅4个月,便改任主管江西一省行政的布政使。当时,太平军雄踞长江中下游流域,江西省仅省会所在地南昌府还在清廷控制下。由于没了盘剥的对象,江西府库空虚。龙启瑞精打细算,多方筹措,终使仅有的一点儿钱粮能够维系各种事务的开销。天旱不雨,蝗虫蜂起,龙启瑞斋戒祈祷,寻求驱捕之法。堂堂状元、布政使,竟然扮作巫师。

龙启瑞在江西布政使任上干了一年零六个月,于咸丰八年九月病死在官位上。

同治十一年(1872),当朝天子爱新觉罗·载淳诏令将龙启瑞入祀江西名宦祠。

龙启瑞仕宦17年,在政绩上无可值得称道的。但在学术上,特别是在音韵训诂上,多有建树。他著有《古韵通说》一书,对顾炎武、江声、苗夔、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林、刘逢禄等人在音韵学上的造诣做了精辟的阐析,指出: 谈论古韵的,顾炎武以前失之疏,段玉裁以后过于密。对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龙启瑞也有较深的研究。此外,他还著有《尔雅经注集证》、《小学高注补正》、《是君是臣录》、《班书识小录》、《通鉴识小录》、《诸子精言》、《庄子字诂》、《经德堂诗文集》等书。

龙启瑞凭自己的学识,在中国文化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清史稿·儒林传》、《清史列传·儒林传》等,载录了他的事迹和在学术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