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将

许将

许将,字冲元,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生于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嘉祐八年(1063)参加癸卯科殿试,一举夺魁,成为北宋开国以来第48位状元。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许将写的赋,称赞说: “你的辞韵与先朝状元宰相王沂公(王曾)相似,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啊!”

中状元后,许将被任命为昭庆军判官。任满回京,按常例要考试入馆,这是文人学士升迁的一个重要阶梯。许将推辞说: “我自家中被征召出来为官,本来是为食禄罢了,不敢有更高的奢望。愿意在守选的这段时间,多读一些先前没有见过的书。”宰相赞成他的想法,让他去做明州(州治鄞县,今浙江宁波)通判。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许将为太常丞,后经皇帝召对,被授任集贤院校理,同知礼院,负责编修中书省有关条例。按照惯例,太常丞应当转任博士,许将却因为得到皇帝赏识,超迁为右正言; 第二天,直舍人院; 第三天,判流内铨掌管文官自初仕至幕职,州县官的铨选、注拟和对换、差遣、磨勘功过等事宜。许将不负圣恩,恪尽职守,上任不久,便就候补官员任用做了重大改革。北宋初年,候补官员任用程序繁杂,先南曹,次考功,其中周折颇多,综合考评又不得其法,主管官吏乘机渔利,依靠文字作奸行伪,候选者无法控告。许将奏请皇帝撤销南曹,设立公舍,接待那些上诉的人,使士人不再受到刁难而难以及时就任。神宗大加赞赏,破例不经考试擢为知制诰,负责起草制、诰、诏、令、敕书。

当时,契丹贵族建立的辽国在北方崛起,成了宋朝北部边疆的主要威胁。辽军连年南下,攻城占地,掠夺人口牲畜。宋朝军队几度出击迎敌,多以失败告终。神宗在位时,辽国发20万大军逼近代州(州治雁门,今属山西),派使臣向宋朝索取代州。这样,按规定每年入辽行聘的使节不敢再去辽国了,于是宋朝朝廷改派许将前往。许将觐见皇帝说: “为臣既然充任侍从,朝廷的重大决策不能不知道。这次出使辽国,万一他们言及代州的事,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折服他们,则有伤国体。”于是,神宗皇帝让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有关文书,做到胸中有数。许将到了辽国,辽国人都出来围观,说: “看看南朝的状元。”到了比较射技之时,许将最先中的,更使那些擅长骑马射箭的辽国人不敢小瞧。辽国派萧禧作为馆伴。不出所料,萧禧果然问起代州之事。许将成竹在胸,随问随答,不卑不亢。萧禧说: “宋辽边界未定,顾念两国和好为重,我将要到大宋国去磋商这件事。”许将道: “这件事,告诫边臣不轻起战端,不就行了吗,哪里用得着专门派遣使臣。”萧禧自知理亏,竟无言以对。许将归来,提升为知审官西院、直学士院、判尚书兵部。

北宋时期,全国各地都有一些民间自卫组织,如河北一带的保甲,陕西、河东一带的弓箭社,闽楚一带的枪杖手等等。因为正处在边患不绝时期,这些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宋朝统治者重视。但是,这些毕竟属于民间组织,每年参加的人数参差不等,以致难以操练和巡行检阅。许将统一调整,使这些民兵基本达到规范化。

熙宁十年(1077),许将进为翰林学士,代理开封府(府治祥符、开封,今河南开封)知府,可谓荣宠一时,遭到忌妒。适逢办理太学虞蕃诉讼案,许将释放了太学生中一些无罪者,蔡确、舒亶因而陷害许将。许将父子被拘入御史府,一个多月才得以解脱。许将被黜,左迁为蕲州(州治蕲春,今属湖北)知州。第二年,许将以龙图阁待制身份任秦州(州治成纪,今甘肃天水)知州,随即改知扬州(州治江都,今江苏扬州),再改知郓州(州治须城,今山东东平)。在郓州期间,许将体恤民情,端正风化,无为而治,颇有政绩。上元节闹元宵的时候,许将手下的差役把一些盗贼拘捕入狱。许将说: “这是断绝他们重做新人的路啊! ”下令把那些人都放走了。从此以后,民人再没有犯法的,监狱都空了。当地父老赞叹说: “自从王沂公到现在56年了,才重新见到监狱变空了。”郓州习俗,读书人喜欢聚在一起讥斥时政,许将不加禁止,这种风气却自行消失。

元丰六年(1083),许将又被召回京师,任兵部侍郎。他上疏说: “一定形势之下,该进该退,很明显,大家也都容易知道。在隐而未发之时,权衡利弊得失,最难以看清楚,一般人难以做到。这是世上的一个至理。正因为这样,治理军队要有制度。士兵编列虽各不相同,但是,让他们或纵或横或方或圆排成阵势,能使上万之众犹如一个人那样协调统一。军车战马要有计划,虽然用途不同,但是,要让它们或合或分或聚或散差遣自如,远取四方犹如咫尺跬步那样易得。制作器械要充分考虑,其工用虽各不相同,但是,要让它们或左或右或近或远互相配合。筹划这些事情要如同掌上观纹那般明了清晰。倘若不是有神谋的人,谁又能做得到呢?”他认为养兵的种类有三: 保卫京师的禁军,镇守诸州郡的厢军,地方民人组织的民团。战马可以有3种筹备方式: 一是养马,二是买马,三是牧马。兵器方面有两个问题: 一是制造修理,二是供给使用。等到宋朝要在西部用兵的时候,神宗皇帝派近侍询问需要兵马之数,许将当即开列清楚,上呈皇帝。第二天,再询问枢密院大臣,竟无一人回答。此后,许将又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任成都府(州治成都,今属四川)知府。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许将再次为翰林学士,次年,官拜尚书右丞。许将曾在先朝为侍从,所以每每讨来熙宁、元丰年间的旧奏章阅读,从中了解信息。哲宗皇帝有意用王文郁、姚兕领军,执政大臣复议的结果是要任用张利一和张守约。许将开始与执政大臣共同议定此事,随之又秘密向皇帝上疏,说张利一不可用。于是,言官责怪许将窥伺皇帝私意,表现自己,出卖同僚。许将由此遭到弹劾,被贬职,以资政殿学士衔出知定州(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县),后又改知扬州,再改知大名府(府治大名、元城,今河北大名东)。适逢黄河多处决口,许将说: “应该留下梁村的口子,让水向东流,留下内黄的口子。让水向北流,而把其他口子封住,以绝大名府各州的水患。等到汛期大水下来,如果看着黄河故道仍能承受得住,就把北边内黄的口子堵上,如果承受不了,东边梁村的口子也便不起作用了。这样河水两不相夺,可以放任自流,以观其势,从而做出裁决。”

绍圣元年(1094),许将再次入朝,出任吏部尚书,上疏请求皇帝依照元丰年间先帝的诏书,夏至日到北郊亲祀。绍圣二年(1095),许将拜为尚书左丞; 绍圣四年(1097),拜为中书侍郎。当时章惇为相,与蔡卞串通一气排挤元祐党人,上书要求发掘元祐党首领司马光的墓。哲宗皇帝问许将如何看待。许将回答说: “发掘死人的墓葬,不是有盛德的君主该干的。”随即又有人向皇帝引证汉唐两代均有过诛戮死者的事。哲宗皇帝再次问许将,许将回答说: “汉唐两代有这样的事,大宋朝自太祖开创基业以来,却是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我们大宋朝治世之道远远超过汉唐,正是因为没有随便杀戮大臣啊! ”哲宗皇帝终于听从许将的劝告。许将曾经谈论征伐西夏,他认为泾原路(路治渭州,今甘肃平凉)临近西夏,地域广阔,为将困难。他推荐章楶,章楶果然有功于国。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许将进官为门下侍郎,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抚定鄯州(州治湟水,今青海乐都南)、廓州(州治广威,今青海尖扎)。当时守卫边疆的大臣要举兵渡河,收复失地。朝议时,大臣们纷纷阻挠,惟有许将说: “国家对外不可以爽信,用兵时机不可以失去。既然他们已经约好日期,希望能准许出兵。”不久,果然捷报传来。许将因为收复河州(州治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湟水(时属廓州,今青海乐都南)有功,位至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收取许将当年的谢章奏表,分析文句,寻找毁谤的口实。他说,“许将为人左顾右盼,见了好处就回头,一改初衷,所以,大家开始对他没有定论。元祐年间,他曾为丞辖,于是一改元丰年间的操守,与元祐党人同流。绍圣之初,许将掌握国家大权,于是又隐匿其元祐年间所作所为。到了建中靖国年间,他依然冒居高位,便又把绍圣年间的做法都变了。到了今日,他依旧苟且偷安,建中靖国年间的做法又变了。”许将再次被黜,以资政殿大学士衔出知河南府(府治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弹劾者仍不甘休,许将又被降为资政殿学士,改知颖昌府(府治长社,今河南许昌),再改知大名府。后加观文殿学士,奉国军节度使。在大名府呆了6年,几次告老欲归,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元年(1111)卒,时年75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许将的儿子许份,官至龙图阁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