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的出自
汉武帝的时候,有一位大臣叫汲黯,为人正直,秉性高傲,坚持原则。他对别人的过失常常不能容忍。对跟自己看法一致而合得来的人能很好地对待;与自己观点不一致而合不来的,就连见一面也不愿意。因为这样,喜欢他、跟随他的人就不多。但是他爱好学习,喜欢结交一些侠义人士,信任有志气和有节操的人。他洁身自好,对自己要求严格,敢于提出问题。即使是对汉武帝,他也从不曲意逢迎,而是常常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有一次,汉武帝在朝廷里召见一些有名的文人,在谈话中多次跟他们提及,自己要如何如何效法尧舜,做贤明的君主。
这时汲黯也在场,听到这些话,忍不住开口了,他对汉武帝说:“您真是说得好听,您内心那么多的欲望和私利,外表上却装出要讲仁义的样子,这怎么能效法尧舜呢!”汲黯的这几句话把皇帝噎得无话可说,只好大发脾气,脸色铁青地宣布退朝。
汉武帝退朝后,一些在场的官员都为汲黯担心,有些人还责怪他,埋怨他,可是汲黯却不以为然。他说:“既然让我们当大臣,就是让我们纠正得失,哪能一味奉承,讨好皇帝,使皇帝堕落呢?我既然担任了官职,就不能只顾爱护自己而不负责任啊!”汲黯的话义正词严,使责备他的人无法反驳。
汲黯对大臣也是一样。当时有个负责司法的官员叫张汤,很受汉武帝的宠爱与信任。这张汤在法律条文上搞得非常繁琐,并且在用刑上非常残酷。汲黯对他很不满意,常常当着皇帝的面质问张汤。
有一次,汲黯又质问张汤,两人辩论起来。他见张汤一再地狡辩,就非常气愤。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愤怒,大声地骂道:“平常说舞文弄墨的人不能执掌大权,真是一点也不错啊!一定要按照你这种苛法搞下去,只能搞得老百姓路也不敢走,眼睛也不敢正面看了!”他的一番痛骂,使得张汤非常尴尬。
由于汲黯对己对人都很严格,所以汉武帝还是非常尊重他。
“气节”这个词就是史书在记载汲黯“然好学,游侠,任气节”的特点时留下来的。“气”是志气,“节”是节操。“气节”就是有志气、有节操这样的一种好品质。它是褒义词,形容坚持正义、在敌人面前不屈服的一种高尚品质。如:民族气节,革命气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