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厚足以安世,行广足以容众

德厚足以安世,行广足以容众

1.身行正,治事公

晏子治国理政强调各级官员的德行素质。他自己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率先垂范,作为一个古代政治家,是难能可贵的。他说:“德厚足以安世,行广足以容众。”(卷第一,第35页)德行是担当领导者的首要条件,和平时期更是如此。“行己不顺(不遵守道德法制规范),治事不公,不敢莅众……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正,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三者君子之常行者也。”(卷第三,第151页)晏子说,这是对一般君子的要求,对于领导者的要求,就更高更严了。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虽有很多,如果行不正,治不公,不任贤、爱民、节欲、勤俭、廉政等,必然会走向祸国败身之路。

领导者做人的原则是“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苟持民也,安有遗道。苟遗民矣,安有正行焉。”(卷第四,第207页)做人要谦卑礼让,但不失人格尊严,处理政事要灵活变通,但不失原则,为政要以民为本,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样的政策一般就不会失误,若脱离人民则不会有正确的政策。

2.不掩君过,谏乎前

如何处理君臣内部上下关系,晏子明确反对愚忠。他认为“君为社稷而死则死之,为社稷而亡则亡,若为己而亡,非为私昵,孰能任之”(卷第五,第223页)。晏子是历史上敢于面对面批评揭露君主错误的著名谏相,主张“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乎外,进贤选能,不私乎内,称身就位,计能定禄,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卷第三,第157页)。

臣下要为君主出主意献良策,耐心做工作,使之能采用,如果君主一意孤行而拒绝,最终导致国家败亡,臣下不应作君主的殉葬品。君臣关系是一种政治理想与德行关系,君主败德,臣可去之,君有过失,臣必谏之,匡君之过,以利国家,君臣之间要相互尊重,开展批评,共谋国事,以利民众。君臣应当志同道合,共谋事业发展,造福国家人民。“故君者择臣而使之,臣虽贱亦得择君而事之。”(卷第三,第170页)

3.其行公正,不阿党,不私色,薄身厚民

齐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嗜欲,诸侯不悦,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苦何?晏子对曰:“其行公正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党不得容;薄身厚民,聚敛之人不得行。”(卷第三,第124页)这是晏子对齐景公的建议,其实也是批评和忠告。“在上不犯下,在治不傲穷,从邪害民者有罪,进善举过者有赏。其政刻上而饶下,赦过而救穷,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加罚。不从欲而劳民,不修怒而危国。上无骄行,下无謟德。上无私义,下无窃权。上无腐蠹之藏,下无冻馁之民。”(卷第三,第152~153页)

晏子对各级官员的要求是很严格和全面的,首先是行为正公正派,不营私结党,节俭爱民,不傲上欺下,进善(积极献言献策)举过(开展批评,揭发错误,检举贪腐),节欲清廉。且所提要求,都必须付诸行动,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求于下者,不务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卷第三,第154页)晏子身为国相,要求下面做到的,他率先做到。“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粗布),脱粟之食(粗粮)五卵、苔菜(清淡蔬菜)而已。”(卷第六,第309页)

4.意(德)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意(德)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卷第四,第208页),这是晏子政治思想的主旨。为政者的德才智要求有许多方面,集中一点就是爱民,人民是为政的根本,只有爱民,才能有为民谋利益的政策方针,才能富民、教民、健民、乐民,人民才会富裕、文明、健康、快乐,社会才会稳定、和谐,这是很高的政治理想境界。人们虽然富裕了,但缺少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社会也不能和谐稳定。即使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达了,财富增多了,人们富裕了,如果在分配政策、消费领域出了问题,思想文明道德建设跟不上去,法制建设不健全,社会也可能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我们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意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和家庭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将“八荣八耻”教育落到实处,倡文明、讲礼貌、树新风,使社会更加安全和谐,人民才会安乐祥和。晏子说:“无礼而能治国者,晏未闻之也”, “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所以御民也”。(卷第二,第114页)人们要求生活安定,社会安全,精神愉快。晏子警告说:“好义者安,见戴者和。”“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卷第121页)所以必须德安政和,人人要讲德礼。德是思想境界,礼是行为规范。晏子认为“凡人之贵于禽兽者,有礼也,故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卷第一,第5页)。